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71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包括:转运机构、支撑机构及翻转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框架件及万向轮,所述框架件的顶部设有由型材制成的第一顶横梁、第二顶横梁、第一顶纵梁及第二顶纵梁,所述第一顶纵梁安装于第一顶横梁及第二顶横梁上且与第一顶横梁及第二顶横梁之间均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顶纵梁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块及设置于第二顶纵梁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块,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由型材制成的底座及设置于底座上的至少两个活动连接座,所述活动连接座与底座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及活动连接座上均设有定位槽口,从而提高了安装过程重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氢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清洁动力电源,其基本原理是以氢气作为燃料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通过燃料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燃料电池工作时,向负极供应氢气,同时向正极供应氧气。氢、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电解质生成水。这时在氢电极上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氧电极上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接通电路后,这一类似于燃烧的反应就能持续进行。
[0003]而在燃料电池的组装过程中,膜电极、双极板经过重复堆叠、挤压以及附件安装及紧固后,堆芯即组装完成,下道工序需将堆芯放入外壳进行组装。根据组装工艺要求,需要将外壳固定后,再将堆芯在外壳顶部从上往下插入外壳内,堆芯与外壳二者固定后再翻转90
°
倾倒放平,然后完成侧盖及其他附件的安装。由于氢燃料电池堆芯整体高度的限制,目前外壳的组装基本是在地面进行,且翻转过程中极易造成部件的失控受损,稳定性及安全性均得不到保证。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外壳安装过程中的固定和倾倒动作且能针对不同规格的外壳进行柔性化调整匹配的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包括:转运机构、支撑机构及翻转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框架件及设置于框架件下方的若干个万向轮,所述框架件的顶部设有由型材制成的第一顶横梁、第二顶横梁、第一顶纵梁及第二顶纵梁,所述第一顶纵梁安装于第一顶横梁及第二顶横梁上且与第一顶横梁及第二顶横梁之间均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顶纵梁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块及设置于第二顶纵梁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与第一顶纵梁之间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与第二顶纵梁之间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由型材制成的底座及设置于底座上的至少两个活动连接座,所述活动连接座与底座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座与底座之间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安装于框架件的第一顶横梁及第二顶横梁上且与第一顶横梁及第二顶横梁之间均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及活动连接座上均设有定位槽口。
[0007]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顶纵梁的一端与第一顶横梁之间通过第一角码及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顶纵梁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横梁之间通过第二角码及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座的一端与第一顶横梁之间通过第三角码及第三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座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横梁之间通过第四角码
及第四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与第一顶纵梁之间通过第五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与第二顶纵梁之间通过第六固定件连接,所述铰链与底座之间通过第七固定件连接。
[0008]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第四固定件、第五固定件、第六固定件及第七固定件均为内六角沉头螺钉及滑块螺母。
[0009]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顶横梁与第二顶横梁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顶纵梁与第二顶纵梁呈平行设置,上述四梁围绕形成一矩形。
[0010]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件由4040欧标铝型材制成。
[0011]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由2020欧标铝型材制成。
[0012]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链与活动连接座之间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连接。
[0013]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及活动连接座均由尼龙或聚甲醛或有机玻璃或夹布胶木制成。
[0014]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万向轮设有脚刹。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辅助工装弥补了目前燃料电池堆芯与外壳组装过程中,外壳无有效支撑固定且不能实现翻转的问题,提高了安装过程重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另外本技术中的辅助工装可针对不同规格的燃料电池外壳,快速调整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及活动连接座的相对位置,实现长、宽、高三个维度的调整,无需准备额外的附件,提高了工装使用的快捷性、通用性;本技术中的辅助工装通过设置转运机构,操作简便,可确保在不同场所和工位之间快速转换,提高了该辅助工装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沿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沿图1所示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1至图3中:1、转运机构,10、框架件,100、第一顶横梁,101、第二顶横梁,102、第一顶纵梁,103、第二顶纵梁,11、万向轮,2、支撑机构,20、第一定位块,200、第一定位槽口,201、第五固定件,21、第二定位块,210、第二定位槽口,211、第六固定件,3、翻转机构,30、底座,300、第三角码,301、第四角码,31、活动连接座,310、第三定位槽口,32、铰链,320、内六角沉头螺钉,321、第七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1]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包括:转运机构1、支撑机构2及翻转机构3,所述转运机构1包括框架件10及设置于框架件10下方的四个万向轮11,所述万向轮11设有脚刹(未图示),所述框架件10的顶部设有由型材制成的第一顶横梁100、第二顶横梁101、第一顶纵梁102及第二顶纵梁103,所述第一顶横梁100与第二顶横梁101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顶纵梁102与第二顶纵梁103呈平行设置,上述四梁围绕形成一矩形。所述第一顶纵梁102安装于第一顶横梁100及第二顶横梁101上且与第一顶横梁100及第二顶横梁101之间均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件10由4040欧标铝型材制成。
[0022]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设置于第一顶纵梁102上的两个第一定位块20及设置于第二顶纵梁103上的两个第二定位块21,所述第一定位块20与第一顶纵梁102之间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20上设有第一定位槽口200,所述第二定位块21与第二顶纵梁103之间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21上设有第二定位槽口21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块20、第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机构、支撑机构及翻转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框架件及设置于框架件下方的若干个万向轮,所述框架件的顶部设有由型材制成的第一顶横梁、第二顶横梁、第一顶纵梁及第二顶纵梁,所述第一顶纵梁安装于第一顶横梁及第二顶横梁上且与第一顶横梁及第二顶横梁之间均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顶纵梁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块及设置于第二顶纵梁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与第一顶纵梁之间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与第二顶纵梁之间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由型材制成的底座及设置于底座上的至少两个活动连接座,所述活动连接座与底座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座与底座之间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安装于框架件的第一顶横梁及第二顶横梁上且与第一顶横梁及第二顶横梁之间均形成可相对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及活动连接座上均设有定位槽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外壳安装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纵梁的一端与第一顶横梁之间通过第一角码及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顶纵梁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横梁之间通过第二角码及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座的一端与第一顶横梁之间通过第三角码及第三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座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国靖胡立中李鑫君钱前张理华沈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