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402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灭弧室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侧板以及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多个灭弧栅片,灭弧栅片包括上灭弧栅片、中灭弧栅片和下灭弧栅片,分别连接至两个侧板的顶部、中部和底部;中灭弧栅片包括一前一后两列设置的多个前灭弧栅片和多个后灭弧栅片,前灭弧栅片的厚度大于后灭弧栅片的厚度,相邻后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前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中灭弧栅片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传统的一片式灭弧栅片改成分段式的前后两段,通过前灭弧栅片和后灭弧栅片的两段式结构在完成原有一片灭弧栅片熄灭电弧的作用基础上增强了引弧熄灭电弧能力。用基础上增强了引弧熄灭电弧能力。用基础上增强了引弧熄灭电弧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灭弧室是塑壳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当电路中出现诸如由过载、短路等引起的故障大电流时,断路器中以触头对(也称“触点对”)形式设置的金属触点相互分离,在相对的两个触头对之间产生电弧,该电弧由设置在断路器内的灭弧室结构体系的灭弧栅片切割,从而使电弧得以在期望的时间内快速(即“瞬时”)熄灭。概括地讲,在断路器开断时,即在动静触头分开时,产生电弧,由于动触头的触点运动轨迹(即“运动线路”)在灭弧装置的灭弧栅片的容腔中,故电弧在电动力作用下进入灭弧栅片,由灭弧栅片将电弧切割成一系列串联的短弧,使电弧变细且快速提高电弧电压,从而达到灭弧的目的。同时,隔弧罩与灭弧室配合,产气材料制成的灭弧罩在断路器断开时受到电弧侵蚀,在灭弧室内部产生高压气体,形成气吹,驱使电弧快速进入灭弧栅片内。但是,现有的灭弧室结构设计中,在动静触头分断过程中强电流通过灭弧栅片时灭弧能力不够,会产生高压电弧气体损伤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降低了断路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包括:
[0006]一底座模块;
[0007]一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与底座模块配合,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侧板以及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多个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的两侧分别连接至两个侧板;所述灭弧栅片包括上灭弧栅片、中灭弧栅片和下灭弧栅片,分别连接至两个侧板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0008]一静触桥,装配在底座模块上,所述静触桥的端部设有静触头,静触头与动触头配合,静触桥设于灭弧室下方;
[0009]一引弧片,与静触桥相连,伸入灭弧室且与下灭弧栅片配合,用于将电弧引入灭弧栅片中;
[0010]以静触头所在位置为前,所述中灭弧栅片包括一前一后两列设置的多个前灭弧栅片和多个后灭弧栅片,前灭弧栅片的厚度大于后灭弧栅片的厚度,相邻后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前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
[0011]在传统灭弧栅片的基础上,本技术对中灭弧栅片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传统的一片式灭弧栅片改成分段式的前后两段,通过前灭弧栅片和后灭弧栅片的两段式结构在完成原有一片灭弧栅片熄灭电弧的作用基础上增强了引弧熄灭电弧能力。
[0012]优选的,所述上灭弧栅片上设有Y型开槽,且上灭弧栅片的Y型开槽的V型部分设有斜向上延伸的引弧结构;所述下灭弧栅片的数量为多个,下灭弧栅片上设有Y型开槽,Y型开槽与静触头和引弧片配合;所述前灭弧栅片的前段设有V型开槽,所述后灭弧栅片的前段为V型尖端,V型尖端与前灭弧栅片的后端之间存在间隙,上灭弧片和下灭弧片的Y型开槽的槽底深度达到后灭弧栅片的V型尖端。
[0013]优选的,相邻下灭弧栅片一正一反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下灭弧栅片的Y型开槽上下交错,相邻的前灭弧栅片一正一反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前灭弧栅片的V型开槽上下交错,相邻的后灭弧栅片一正一反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后灭弧栅片的V型尖端上下交错。
[0014]优选的,所述灭弧栅片的两侧设有凸起,所述侧板上相互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孔,灭弧栅片的凸起插入定位孔内安装固定。
[0015]优选的,各个前灭弧栅片和各个后灭弧栅片分别以一定的角度自前向后倾斜且前低后高,整体上呈扇形状态分布于一对侧板之间,上灭弧栅片平行于最上方的中灭弧栅片,下灭弧栅片平行于最下方的中灭弧栅片。
[0016]前灭弧栅片更厚,在扇形状态分布的情况下,后灭弧栅片可以排布更多的数量,在强电流通过时,前灭弧栅片相对较厚保证了在通过强电流时灭弧栅片的可靠性,后灭弧栅片因数量更多,在相同间隙情况下提升了灭弧效率达到了稳定快速熄灭电弧的效果。
[0017]优选的,所述引弧片一端抵接至静触头,另一端向下弯折后斜伸向后上方,指向下灭弧栅片的Y型开槽。
[0018]优选的,所述底座模块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底座和右底座,所述左底座和右底座均为L型结构,侧板的底边插接至L型结构的横部,侧板的前侧边插接至L型结构的竖部。
[0019]优选的,左底座和右底座的竖部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平行的侧向插槽,侧向插槽内安装有平行于侧板的导磁片,左底座和右底座的竖部的底端拼接形成内部安装插槽,内部安装插槽内安装有垂直于侧板的导磁铁芯。
[0020]优选的,所述静触桥包括触桥本体,左底座和右底座的竖部的底端拼接形成弧形插槽,触桥本体的前端弯折并通过弧形插槽伸入灭弧室,静触头设置在触桥本体的前端,静触头位于导磁铁芯上方且置于左底座和右底座的导磁片之间,左底座和右底座的横部的后端拼接形成弯折平台,触桥本体的后端弯折并通过弯折平台设置在灭弧室外。
[0021]优选的,左底座和右底座中择一设置卡扣,另一个设置卡扣凸台,二者通过卡扣和卡扣凸台扣锁在一起。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对中灭弧栅片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传统的一片式灭弧栅片改成分段式的前后两段,通过前灭弧栅片和后灭弧栅片的两段式结构在完成原有一片灭弧栅片熄灭电弧的作用基础上增强了引弧熄灭电弧能力。
[0024](2)在强电流通过时,前灭弧栅片相对较厚保证了在通过强电流时灭弧栅片的可靠性,后灭弧栅片因数量更多,在相同间隙情况下提升了灭弧效率达到了稳定快速熄灭电弧的效果。
[0025](3)各个前灭弧栅片和各个后灭弧栅片分别以一定的角度自前向后倾斜且前低后高,整体上呈扇形状态分布于一对侧板之间,倾斜设置可以使得灭弧栅片的长度增长,从而
增大电弧与灭弧栅片接触的面积,增加电弧在灭弧栅片上运动和冷却的时间,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灭弧栅片的排列示意图;
[0029]图4为灭弧室的内部截面图,展示灭弧栅片在侧板上的排布;
[0030]图5为上灭弧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前灭弧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后灭弧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下灭弧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底座模块及静触桥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左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右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为导磁片和导磁铁芯在底座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0038]图13为静触桥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4为导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5为导磁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1、底座模块,1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模块;一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与底座模块配合,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侧板以及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多个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的两侧分别连接至两个侧板;所述灭弧栅片包括上灭弧栅片、中灭弧栅片和下灭弧栅片,分别连接至两个侧板的顶部、中部和底部;一静触桥,装配在底座模块上,所述静触桥的端部设有静触头,静触头与动触头配合,静触桥设于灭弧室下方;一引弧片,与静触桥相连,伸入灭弧室且与下灭弧栅片配合,用于将电弧引入灭弧栅片中;以静触头所在位置为前,所述中灭弧栅片包括一前一后两列设置的多个前灭弧栅片和多个后灭弧栅片,前灭弧栅片的厚度大于后灭弧栅片的厚度,相邻后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前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灭弧栅片上设有Y型开槽,且上灭弧栅片的Y型开槽的V型部分设有斜向上延伸的引弧结构;所述下灭弧栅片的数量为多个,下灭弧栅片上设有Y型开槽,Y型开槽与静触头和引弧片配合;所述前灭弧栅片的前段设有V型开槽,所述后灭弧栅片的前段为V型尖端,V型尖端与前灭弧栅片的后端之间存在间隙,上灭弧片和下灭弧片的Y型开槽的槽底深度达到后灭弧栅片的V型尖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下灭弧栅片一正一反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下灭弧栅片的Y型开槽上下交错,相邻的前灭弧栅片一正一反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前灭弧栅片的V型开槽上下交错,相邻的后灭弧栅片一正一反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后灭弧栅片的V型尖端上下交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栅片的两侧设有凸起,所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俭赵瑞峰王伟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