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后备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224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7 00:01
浪涌后备保护器。主要解决目前的浪涌后备保护器大多是不具备灭弧功能的,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21)和静触片(22),还包括引弧板(23),所述静触片与所述引弧板之间形成用于熄灭电弧的腔室(2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浪涌后备保护器,可以通过腔室熄灭电弧,使用更加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浪涌后备保护器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浪涌后备保护器。

技术介绍

[0002]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每年因雷电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随着电子、微电子集成化设备的大量应用,雷电过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对系统和设备所造成的的损坏越来越多。使用浪涌保护器抑制线路上的浪涌和瞬时过电压、泄放线路上的过电流已经成为现代防雷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0003]浪涌后备保护器适用于已安装浪涌保护器等防雷设备的场所(如工民建筑、电气电站、通讯基地、交通道路、石油化工厂等),能够消除因浪涌保护器劣化、电网故障而引起的火灾隐患,解决因雷电而引起的浪涌保护器失效问题。
[0004]目前的浪涌后备保护器大多是不具备灭弧功能的,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浪涌后备保护器,主要解决目前的浪涌后备保护器大多是不具备灭弧功能的,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浪涌后备保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触头机构、线圈机构和放电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和静触片,还包括引弧板,所述静触片与所述引弧板之间形成用于熄灭电弧的腔室。
[0008]所述壳体外壁上还设有贯穿设置的通孔,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之间通过导弧通道连通。
[0009]所述放电机构为空气放电管。
[0010]所述引弧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1]所述壳体内壁设有插孔,所述引弧板上设有与所述插孔相配合的插片。
[0012]所述线圈机构包括用于缠绕线圈的骨架和静铁芯,所述静铁芯包括管体和所述管体上设有的固定部,所述管体部分设于所述骨架内,所述管体的轴向前端面与所述骨架前端面齐平,所述固定部用于与壳体内壁连接。
[0013]所述管体包括内管,所述内管上设有凸缘,所述骨架轴向设有连通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内管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凸缘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0014]所述固定部为所述凸缘上设有的凸台,所述壳体内壁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放置槽。
[0015]所述骨架包括外管,所述外管上设有支板,所述支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漆包线的卡槽。
[0016]所述外管上设有固定漆包线的侧板。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浪涌后备保护器,可以通过腔室熄灭电弧,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一。
[0020]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二。
[0021]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骨架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浪涌后备保护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内设有触头机构2、线圈机构3和放电机构4,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21和静触片22,还包括引弧板23,所述静触片与所述引弧板之间形成用于熄灭电弧的腔室24。进一步的,该动触头在运行时,其底部轨迹可以经过该腔室,且动触头在分离时的最终位置朝向该引弧板,该线圈机构可以包括线圈、磁轭和用于绕线的骨架等,该放电机构可以为空气放电管或者高频放电模块等,该触头机构可以包括动触头和静触片以及触头支持等,动触头在与静触头分离时会产生电弧,电弧随动触头与引弧板之间,静触片与引弧板之间拉长熄灭,起到更好的灭弧作用,必要时,可以在该腔室内安装灭弧罩来进一步的提升灭弧效果。
[0024]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壳体外壁上还设有贯穿设置的通孔11,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之间通过导弧通道12连通。该导弧通道将电弧熄灭后的气体冲从通孔排出,更好保护了保护器内部的其他零部件。
[0025]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放电机构为空气放电管。该空气放电管可以与线圈组件所在的一路并联。
[0026]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引弧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引弧板可以方便的拆装在壳体上,具体可以通过插接等方式连接。
[0027]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壳体内壁设有插孔13,所述引弧板上设有与所述插孔相配合的插片231。在引弧片的两侧设置插片可以插到该插孔内,壳体安装完毕后即可实现固定。
[0028]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线圈机构包括用于缠绕线圈31的骨架32和静铁芯33,所述静铁芯包括管体331和所述管体上设有的固定部332,所述管体部分设于所述骨架内,所述管体的轴向前端面与所述骨架前端面齐平,所述固定部用于与壳体内壁连接。该管体的轴向前段面与骨架的前端面齐平可以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最大化的设置骨架的长度,从而尽可能的增加线圈匝数,提高了该产品的限流能力和瞬时稳定性。
[0029]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管体包括内管3311,所述内管上设有凸缘3312,所述骨架轴向设有连通的第一容纳槽321和第二容纳槽322,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内管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凸缘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凸缘设于第一容纳槽内且凸缘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纳槽的直径,可以实现定位,不会出现窜动等情
况。
[0030]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固定部为所述凸缘上设有的凸台,所述壳体内壁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放置槽14。凸缘的前端面抵压在壳体内壁,该放置槽可以为上下均设置,另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磁轭上,便于放置凸台,安装更加稳固。
[0031]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骨架包括外管323,所述外管上设有支板324,所述支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漆包线的卡槽325。便于固定漆包线,安装更加稳固。
[0032]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外管上设有固定漆包线的侧板326。骨架上具有侧板能起到固定漆包线增多匝数。
[0033]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浪涌后备保护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内设有触头机构(2)、线圈机构(3)和放电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21)和静触片(22),还包括引弧板(23),所述静触片与所述引弧板之间形成用于熄灭电弧的腔室(24)。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浪涌后备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壁上还设有贯穿设置的通孔(11),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之间通过导弧通道(1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浪涌后备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机构为空气放电管。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浪涌后备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 所述的浪涌后备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设有插孔(13),所述引弧板上设有与所述插孔相配合的插片(231)。6.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浪涌后备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机构包括用于缠绕线圈(31)的骨架(32)和静铁芯(33),所述静铁芯包括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权胜赵海生胡君陈志强肖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