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1355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座和换热器,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端安装有换热器,所述连接座的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底座的内腔安装有固定机构。该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通过顺时针旋转转动杆,第二齿轮可带动第一齿轮逆时针旋转,使螺杆可跟随逆时针旋转,同时螺纹筒可在螺杆的外壁向外侧移动,使卡块移动出卡槽的内腔,从而可解除对连接座的固定,装置可方便的对换热器进行拆装,无需额外工具,省时省力,有利于装置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装置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装置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源热泵监测
,具体为一种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地源热泵技术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由于地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地表浅层地热资源可以称之为地能,是指地表土壤、地下水或河流、湖泊中吸收太阳能、地热能而蕴藏的低温位热能,地表浅层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它不受地域、资源等限制,真正是量大面广、无处不在。这种储存于地表浅层近乎无限的可再生能源,使得地能也成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一种形式。
[0003]但现有的地下换热器均为螺钉固定连接,当需要对换热器进行维修拆卸时,较为麻烦,费时费力,不利于装置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换热器均为螺钉固定连接,当需要对换热器进行维修拆卸时,较为麻烦,费时费力,不利于装置的推广和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座和换热器,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端安装有换热器,所述连接座的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底座的内腔安装有固定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杆、螺纹筒、连接板、卡块、连接杆、第一齿轮、转动杆和第二齿轮,所述底座的内腔前后两端沿左右方向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左右两端均安装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顶端延伸出底座,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安装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块,且卡块的内侧延伸至卡槽的内腔,所述螺杆的右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部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底座的右侧安装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左侧延伸至底座的内腔,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安装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0007]优选的,所述螺杆外壁螺纹的方向相反。
[0008]优选的,所述卡块与卡槽位于同一水平线。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右侧安装有把手。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通过顺时针旋转转动杆,第二齿轮可带动第一齿轮逆时针旋转,使螺杆可跟随逆时针旋转,同时螺纹筒可在螺杆的外壁向外侧移动,使卡块移动出卡槽的内腔,从而可解除对连
接座的固定,装置可方便的对换热器进行拆装,无需额外工具,省时省力,有利于装置的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本技术底座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底座,2、连接座,3、换热器,4、卡槽,5、固定机构,51、螺杆,52、螺纹筒,53、连接板,54、卡块,55、连接杆,56、第一齿轮,57、转动杆,58、第二齿轮,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连接座2和换热器3,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2,连接座2的顶端安装有换热器3,换热器3为现有技术,与本装置适配即可,无特殊型号需求,连接座2的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开设有卡槽4,底座1的内腔安装有固定机构5,通过固定机构5可对换热器3进行方便的拆装。
[0017]作为优选方案,固定机构5包括螺杆51、螺纹筒52、连接板53、卡块54、连接杆55、第一齿轮56、转动杆57和第二齿轮58,底座1的内腔前后两端沿左右方向安装有螺杆51,螺杆51的外壁左右两端均安装有螺纹筒52,螺纹筒52可在螺杆51的外壁左右往复移动,螺纹筒52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板53,且连接板53的顶端延伸出底座1,连接板53的内侧安装有与卡槽4相匹配的卡块54,且卡块54的内侧延伸至卡槽4的内腔,卡块54卡入卡槽4的内腔,将换热器3固定,螺杆51的右侧安装有连接杆55,连接杆55的外部安装有第一齿轮56,底座1的右侧安装有转动杆57,且转动杆57的左侧延伸至底座1的内腔,转动杆57的外壁安装有与第一齿轮56相啮合的第二齿轮58,第二齿轮58顺时针旋转可带动第一齿轮56逆时针旋转。
[0018]作为优选方案,螺杆51外壁螺纹的方向相反,确保两个螺纹筒52可在螺杆51的外壁同时向内侧或向外侧移动。
[0019]作为优选方案,卡块54与卡槽4位于同一水平线,确保卡块54可卡入卡槽4的内腔。
[0020]作为优选方案,转动杆57的右侧安装有把手6,通过把手6可方便的带动转动杆57旋转。
[0021]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0022]拆卸时,用手握住把手6顺时旋转转动杆57,促使第二齿轮58顺时针旋转并带动第一齿轮56逆时针旋转,且连接杆55跟随逆时针旋转,同时螺杆51可跟随逆时针旋转,促使螺纹筒52可同时向外侧移动,并带动卡块54移动出卡槽4的内腔,从而可解除对连接座2的固定,从而可方便的将换热器3拆卸,安装时,将连接座2放置在底座1的顶端,并用手握住把手
6逆时旋转转动杆57,促使第二齿轮58逆时针旋转并带动第一齿轮56顺时针旋转,且连接杆55跟随顺时针旋转,同时螺杆51可跟随顺时针旋转,促使螺纹筒52可同时向内侧移动,并带动卡块54移动至卡槽4的内腔,从而可对连接座2的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使用外界额外工具,即可对换热器3进行方便的拆装,有利于装置的推广和使用。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轴接”、“插接”、“设置”、“安装”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连接座(2)和换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的顶端安装有换热器(3),所述连接座(2)的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开设有卡槽(4),所述底座(1)的内腔安装有固定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螺杆(51)、螺纹筒(52)、连接板(53)、卡块(54)、连接杆(55)、第一齿轮(56)、转动杆(57)和第二齿轮(58),所述底座(1)的内腔前后两端沿左右方向安装有螺杆(51),所述螺杆(51)的外壁左右两端均安装有螺纹筒(52),所述螺纹筒(52)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板(53),且连接板(53)的顶端延伸出底座(1),所述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春冯佳良朱林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华誉地源热泵供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