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汽车备胎槽模态的设计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设计制造
,具体地指一种提升汽车备胎槽模态的设计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备胎槽尺寸一般较大,整体结构由金属钣金件冲压成型,不合理设计容易产生局部低阶模态,引起共振,导致噪音及开裂问题。目前针对备胎槽优化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设计人员的经验,在备胎槽布置特征加强筋,提升备胎槽局部模态,但如果经验不足将导致加强筋布置不合理,影响性能达成。2、直接参考以往车型或者市场上标杆车型的设计结构进行备胎槽设计,但由于备胎槽长宽、深度尺寸、厚度等差异,存在结构不匹配问题,导致后续性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3、增加备胎槽加强结构,一般在备胎槽底部增加横梁加强板,加强局部结构搭接,提升局部模态,但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备胎槽结构特点,不利于轻量化设计,且需要增加额外的加强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合理且有效的提升汽车备胎槽模态的设计系统及方法。
[0004]为实现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汽车备胎槽模态的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初始模型构建模块(1)、分区模块(2)、形貌分析模块(3)、形貌优化模块(4)、模态分析模块(5)和形貌再优化模块(6);所述初始模型构建模块(1)用于构建备胎槽初始模型(7);所述分区模块(2)用于根据结构特点对备胎槽初始模型(7)进行分区,确定各分区的加强筋结构特征;所述形貌分析模块(3)用于对备胎槽初始模型(7)进行工况分析,得到备胎槽初始模型(7)的模态振动频率;所述形貌优化模块(4)用于根据各分区的加强筋结构特征和备胎槽初始模型(7)的模态振动频率设置各分区的加强筋工艺参数,生成各分区的加强筋结构,形成具有加强筋结构的优化备胎槽模型(8);所述模态分析模块(5)用于对所述优化备胎槽模型(8)进行模态应变能分析,确定模态应变能的集中区域;所述形貌再优化模块(6)用于生成模态应变能的集中区域的加强筋结构,形成再优化备胎槽模型(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汽车备胎槽模态的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模型构建模块(1)用于构建备胎槽初始模型(7)的方法是:根据备胎槽尺寸,设置备胎槽的初始几何模型的参数,生成所述备胎槽初始模型(7)。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汽车备胎槽模态的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模块(2)用于根据结构特点对备胎槽初始模型(7)进行分区的方法是:根据备胎槽初始模型(7)的加强筋布置特点,将备胎槽初始模型(7)分为至少三个区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汽车备胎槽模态的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槽初始模型(7)包括可自由布置加强筋的第一平面区域(7.1);由圆环与矩形拼接面组成、可布置环形加强筋的第二平面区域(7.2)和由圆与矩形拼接面组成、可布置圆形及矩形加强筋的第三平面区域(7.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汽车备胎槽模态的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形貌分析模块(3)用于对备胎槽初始模型(7)进行工况分析,得到备胎槽初始模型(7)的模态振动频率的方法是:对备胎槽初始模型(7)进行工况分析,得到备胎槽初始模型(7)的一阶模态振动频率与二阶模态振动频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汽车备胎槽模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彦,石朝亮,谌胜,王镂,宫帅,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