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103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工艺,包括鲜叶采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茶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三黄”品质特征。近几年,随着黄茶功能研究的深入及市场对茶叶产品多元化需求的增加,消费者对黄茶保健作用和醇和口感的认同不断提升,使得黄茶产销量迅速增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黄茶的全程机械化加工主要受“闷黄”环节的限制,目前采用的“闷黄”工艺主要是利用杀青或初烘后茶叶自身的余热进行打包闷堆,辅以湿布覆盖维持相对湿度,期间根据茶叶闷黄程度进行多次开包换气。闷黄过程中,环境参数不断变化,对人工技术水平要求高,劳动强度大,而且成品茶品质不稳定。现有机械闷黄工艺中还要添加水分来维持湿度,所以机械闷黄设备一般都带有加湿系统,增加了设备的复杂程度,并且加湿后会造成茶叶表面水气饱和,凝结成水珠,茶叶水闷气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茶全程机械化加工方法,特别是闷黄机械化加工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黄茶加工,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劳动强度,提升黄茶品质。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工艺,包括鲜叶采摘

摊青

杀青

闷黄

足火,其特征在于:所述闷黄为二次闷黄,所述闷黄在相对封闭环境、茶叶含有高水份和高闷黄温度下进行,整个闷黄过程中不用加湿,并能通过风机适时排除水气。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二次闷黄是在二台黄茶闷黄机中进行,包括初闷黄

揉捻

初烘

复闷黄。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二次闷黄是在一台黄茶闷黄机中连续进行,包括初闷黄

低温干燥

复闷黄。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初闷黄,茶叶杀青至含水率55%~60%后进行初闷,温度50℃~60℃,相对湿度80%~90%,闷黄时间0.5h~3h;所述复闷黄,茶叶初烘或低温干燥至含水率50%进行复闷,温度40℃~50℃,相对湿度70%~80%,闷黄时间2h~6h。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低温干燥,在闷黄机中进行,温度为50℃~60℃,通过风机不断排除水气,至茶叶含水率50%。
[0009]本专利技术闷黄的具体参数根据茶叶品种、老嫩程度、含水率等情况确定,并可根据黄变进程适时调整。初闷黄至芽型茶为芽色橙黄,芽叶型茶为叶色部分黄变,多叶型茶为叶色黄变时为适宜。复闷黄至芽型茶芽色金黄明亮,均匀一致,香气醇正时;芽叶型茶以叶色变黄均匀,香气较醇正时;多叶型茶叶色变黄,香气较纯正时为为适宜。
[0010]所述黄茶闷黄机可以自动控制温度、湿度、闷黄时间等闷黄工艺参数,并具有自动翻堆、通风换气等功能。
[001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采用黄茶闷黄机闷黄,实现黄茶全程机械化加工,能组成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0012]2)与传统手工闷黄比,能快速提高茶叶的闷黄温度,提供稳定的高温、高湿闷黄环境,极大的缩短了闷黄时间,有利于茶品质和经济效益提高。
[0013]3)采用初闷黄与复闷黄结合的二次闷黄工艺,本工艺闷黄是在茶叶含有较高的水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这种复合闷黄方式能使茶叶快速均匀黄变,保证成品茶的色泽和香气。
[0014]4)普遍适用于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加工。
[0015]5)整个闷黄过程中不用加湿,大大减小了设备的复杂程度,并能通过风机适时排除水气,避免茶叶产生水闷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17]本专利技术的二次闷黄可以在二台黄茶闷黄机中进行,也可以在一台黄茶闷黄机中进行。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至实施例12的二次闷黄采用二台黄茶闷黄机中进行,采用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鲜叶要求为黄茶适制品种,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均可;质量要求芽、叶、嫩茎新鲜、匀净,无污染和无其它非茶类夹杂物。
[0019]2)摊青:将鲜叶均匀摊置于摊青机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摊放厚度≦5cm,一般鲜叶摊放2h~4h,雨、露水叶摊放4h~6h。摊青至且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叶色由鲜绿转变为暗绿失去光泽,含水率控制在70%~75%。
[0020]3)杀青:杀青机杀青,杀青技术应掌握适宜的投叶量及杀青时间,杀青温度为280℃~300℃,杀青至含水率55%~60%。
[0021]4)初闷:闷黄机闷黄,温度50℃~60℃,相对湿度80%~90%,闷黄时间0.5h~3h。具体参数根据茶叶品种、老嫩程度、含水率等情况确定,并可根据黄变进程适时调整。初闷至芽型茶芽色橙黄,芽叶型茶叶色部分黄变,多叶型茶叶色黄变时为适宜。
[0022]5)揉捻:将初闷后的茶叶投至揉捻机中按“轻



轻”原则揉30~60分钟,至叶片卷成条索状,成条率达80%以上。
[0023]6)初烘:烘干机烘干,温度100℃~110℃,烘至茶叶含水率50%左右。
[0024]7)复闷:闷黄机闷黄,温度40℃~50℃,相对湿度70%~80%,闷黄时间2h~6h。具体参数根据茶叶品种、老嫩程度、含水率等具体情况确定,并可根据黄变进程适时调整。复闷至芽型茶芽色金黄明亮,均匀一致,香气醇正时;芽叶型茶以叶色变黄均匀,香气较醇正时;多叶型茶叶色变黄,香气较纯正时为适宜。
[0025]8)足火:烘干机烘干,温度90℃~110℃,烘至茶叶含水率7%以下。
[0026]同时对上述黄茶机械化加工工艺进行不同工序对黄茶成品品质影响。实施例中未
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进行。
[0027]实施例1-3:分析“揉捻”工序对黄茶成品品质影响实施例1:鲜叶采摘

摊青

杀青

揉捻

初闷

初烘

复闷

足火实施例2:鲜叶采摘

摊青

杀青

初闷

揉捻

初烘

复闷

足火实施例3:鲜叶采摘

摊青

杀青

初闷

初烘

揉捻

复闷

足火实施例1、2、3各工序采用方法如下:1)鲜叶采摘:槠叶齐,1芽2叶~3叶,鲜叶要求新鲜、匀净。
[0028]2)摊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工艺,包括鲜叶采摘

摊青

杀青

闷黄

足火,其特征在于:所述闷黄为二次闷黄,所述闷黄在相对封闭环境、茶叶含有高水份和高闷黄温度下进行,整个闷黄过程中不用加湿,并能通过风机适时排除水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闷黄是在二台黄茶闷黄机中进行,包括初闷黄

揉捻

初烘

复闷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闷黄是在一台黄茶闷黄机中连续进行,包括初闷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伏桃许超陈细兵易劲翔傅麒洲唐磊陈历儒
申请(专利权)人:岳阳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岳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