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香型多效保健红茶的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花香型多效保健红茶的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据记载,茶叶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红茶作为茶叶6大茶系中的一类,在整个茶叶市场占据极大的比重。
[0003]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和香气物质,具有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的特征。
[000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发注重。而目前通过传统的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筛选等工序制备得到的传统红茶均为单一茶叶饮品,其无法满足目前人们对健康的保健需求。
[0005]因此,现亟需一种具备保健功能的红茶饮品弥补市场空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花香型多效保健红茶的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设备。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花香型多效保健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香型多效保健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S1、茶叶的预处理S1
‑
1、采摘采摘红茶鲜叶;S1
‑
2、晒青将S1
‑
1采摘的红茶鲜叶置于阴凉处摊放2~3h,然后置于阳光下晒青18~25min;重复操作3~5次,得到晒青后的茶叶;S1
‑
3、萎凋将晒青后的茶叶在相对湿度为60~70%、温度为20~22℃的条件下萎凋24~36h得到萎凋叶;S1
‑
4、揉捻对萎凋叶进行揉捻得到青毛茶;S2、功效提取组合物的制备S2
‑
1、功效提取物的预处理按照质量份数将25~30份浮小麦、11~15份决明子、8~10份甘草、5~8份五味子、5~8份枸杞子混合得到混合物;清洗后加入混合物质量5~8倍清水在10~15℃条件下浸泡2~3h,过滤,得到预处理的毛料;S2
‑
2、混合浆体的制备将S2
‑
1所得毛料与清水按照质量比1:0.8~1.2的比例混合后超声波振荡20~25min,然后进行破碎处理得到混合浆体;S2
‑
3、制备功效提取组合物向S2
‑
2所得混合浆体中加入混合浆体质量10~15倍清水煎煮3~5h,滤取首次药液;再在药渣中加入药渣质量15~20倍清水煎煮8~10h,滤取二次药液;将首次药液、二次药液混合后熬制浓缩成浆液状功效提取组合物;S3、功效添加物的制备按照质量份数将8~12份金银花、3~5份玉叶金花藤清洗后加入混合物质量1~2倍清水浸泡8~10h,过滤,然后在75~80℃条件下烘干2~3h,得到功效添加物;S4、花香型多效保健红茶的制备S4
‑
1、首次发酵将S3所得功效添加物与S1所得青毛茶按照质量份数3~5份功效添加物、45~80份青毛茶混合后进行首次发酵得到首次发酵混合物;S4
‑
2、二次发酵将S2所得混合浆体喷洒在首次发酵混合物上以渥堆发酵的方式进行二次发酵得到保健红茶毛料;S4
‑
3、精处理对保健红茶毛料进行精处理得到花香型多效保健红茶;所述精处理为理条、烘干、提香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型多效保健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1
‑
1所述红茶鲜叶为形成蛀芽且为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型多效保健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1
‑
1所述红茶鲜叶为形成蛀芽且为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型多效保健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1
‑
4所述揉捻具体为:采用“先轻后重、逐步加压、最后空压”的方式对萎凋叶进行揉捻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静,张相春,高智席,刘军龙,韩畅,梁光祥,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