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97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主要由中心轴、轮毂、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前排行星轮系、后排行星轮系和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组成,中心轴固定不动,定子固定连接在中心轴上,电机转子通过两个相同的轴承连接在中心轴上,电机转子座轴承与轴肩相抵实现定位,电机转子与前排行星轮系行星架和后排行星轮系的输入太阳轮固定连接,第一离合器与中心轴固连,第二离合器与中心轴固连,第三离合器与后排行星系行星架固连且与中心轴浮动连接。由于轮毂电机具有多个输出档位,从而大大增加了电机的效率平台,使电机可装置于多种不同类型车辆,具有更强的适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
技术背景
[0002]近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的恶化,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促进节能减排,其中汽车转型电动车正是其中一项重要计划。部分电动车所用到的轮毂电机是其核心技术之一,轮毂电机大体分为外转子式和内转子式,在相同体积下,相较于内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具有更高的输出力矩和输出功率,同时外转子表面积更大,在转动过程中有利于散热,这对结构紧凑的轮毂电机来说至关重要,本专利技术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轮电动车、老年代步车和微型电动车提出来一种外转子式多档轮毂电机。
[0003]专利CN1889331A公开了一种包含有一个电机外转子以及一个行星减速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包括一个太阳轮、若干个行星齿轮、齿圈和行星架,电机外转子与太阳轮固定相连,行星齿轮带动轮毂壳体转动。该机构单位重量的输出功率较大,质量相对较小,在没有电力由人力推动时,行星减速齿轮传动机构和电机的外转子不随着转动,带动壳体转动所需力大大减少。该机构的缺点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多档轮毂电机主要有传动模块、减速模块、离合器换挡模块构成,具体包括中心轴(1)、第一离合器复位弹簧(2)、第一离合器活塞(3)、第一离合器摩擦盘(4)、前排太阳轮(5)、电机转子(6)、电机定子(7)、前排第一行星齿轮(8)、前排行星架(9)、前排第二行星齿轮(10)、前排内齿轮(11)、轮毂(12)、轮毂内齿轮(13)、后排第一行星齿轮(14)、后排第二行星齿轮(15)、后排第三行星齿轮(16)、后排行星架(17)、后排第四行星齿轮(18)、后排太阳轮(19)、中心轴油路(20)、第一离合器(A)、第二离合器(B)、第三离合器(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传动模块由前后排行星架组成,所述前排行星轮系由前排太阳轮(5)、前排行星架(9)、前排第一行星齿轮(8)、前排第二行星齿轮(10)、前排内齿轮(11)构成,所述后排行星轮系由后排太阳轮(19)、后排行星架(17)、轮毂内齿轮(13)、后排第一行星齿轮(14)、后排第二行星齿轮(15)、后排第三行星齿轮(16)和后排第四行星齿轮(18)构成,其中所述前排太阳轮(5)与所述前排第一行星齿轮(8)外啮合,所述前排第一行星齿轮(8)与前排第二行星齿轮(10)外啮合,所述前排第二行星齿轮(10)与前排内齿轮(11)内啮合;所述后排太阳轮(19)与电机转子(6)固定连接,所述后排太阳轮(19)与后排第四行星齿轮(18)外啮合,所述后排第四行星齿轮(18)与后排第三行星齿轮(16)外啮合,所述后排第三行星齿轮(16)与后排第二行星齿轮(15)外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王良健石若潼郭涛黄德尹延国吴焱明张彦宋晖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