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度基坑的组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基坑的组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
[0003]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物也建设的越发高大,因此基坑支护也向着更大更深的方向发展,而由于城市空间场地受限和建筑物密集众多,不可避免与一些建筑物距离过近,影响到基坑的水平位移程度。
[0004]传统的大跨度基坑为了控制水平位移一般采取内支撑,但是在跨度过大情况下需要在基坑中间设置立柱桩,在城市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十分占用施工场地,同时施工效率比较低,施工完成后的内支撑也需要拆除,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基坑的组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坑支护结构控制水平位移能力不足、支护结构的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0006]大跨度基坑的组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跨度基坑的组合支护结构,设置在基坑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基坑(1)内边缘设置的若干排桩(2),在排桩(2)的上端连接冠梁(3),多组冠梁(3)依次续接构成沿基坑(1)边缘的冠梁框架结构,在每组冠梁(3)的中部均连接多组斜撑组件,斜撑组件的下端斜向插入靠近基坑(1)中心的基坑土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跨度基坑的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桩(2)包括矩形排桩(201)和圆形排桩(202),若干圆形排桩202设置于冠梁框架结构的四角,若干矩形排桩(201)设置在冠梁(3)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大跨度基坑的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组件包括排桩连接钢构件(9)、斜撑杆件(4)和斜撑反力桩(5),排桩连接钢构件(9)连接在矩形排桩(201)的内侧,斜撑反力桩(5)设置在靠近基坑(1)中心的基坑土体内,斜撑杆件(4)的一端铰接在排桩连接钢构件(9)上,另一端铰接在斜撑反力桩(5)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大跨度基坑的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件(4)包括千斤顶(10),千斤顶(10)的两端连接支撑钢管(11),支撑钢管(11)的远端均设置有螺栓孔(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大跨度基坑的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10)选用齿条千斤顶、螺旋千斤顶或液压千斤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大跨度基坑的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桩连接钢构件(9)整体为倒L形结构,排桩连接钢构件(9)的顶面插入矩形排桩(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珂,王立新,李储军,赖金星,邱军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