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棒注水装置,所述菌棒注水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推拉装置、注水装置、限位装置和固定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为食用菌菌棒高效、均匀注水,具有注水效率高、注水量精确且均匀、适用于不同品种与长度的菌棒、保护小型食用菌等优点,可实现菌棒注水质量的提高。可实现菌棒注水质量的提高。可实现菌棒注水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棒注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菌棒注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在健康、经济、生态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能为人类提供高蛋白、低脂肪、食疗兼用的优质健康食品;此外,食用菌袋料栽培开辟了综合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的有效途径,变废为宝,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
[0003]需要补水出菇的品种有平菇、金针菇、香菇、茶树菇等。以香菇为例,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水,在采收完第一茬菇后菌袋内含水量降低,当基质中的含水量低于40%时,菌丝的生理活动处于停止状态,基质内的营养难以转化,原基难以形成,因此需要往基质内补充水分使之陆续长菇。且香菇菌棒在出菇棚的菌架上等待出菇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个菌棒进行2
‑
3次的注水,目前还需靠人工对菌架上的菌棒进行注水,出菇棚内菌架较高,且注水工序相当繁重,需要大量人力,人工注水效率较低,制约着香菇工厂化进程。目前已有香菇菌棒注水器,但是大多通过气缸进行驱动注水针插入菌棒的内部,然而气缸使用需要携带气源,导致其体积较大,不便于移动。目前缺乏可供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等类型的菌棒补水的普适型食用菌注水器。
[0004]CN206978267U的技术专利提供了菌棒自动注水机,包括机架、水泵、注水针、菌棒箱、传送机构、位置检测件和控制柜,所述机架下方固定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上方对应菌棒箱设置位置检测件,所述传送机构两侧对应菌棒箱相对设置两排注水针,注水针通过注水管连接水泵,注水针同时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固定支架连接驱动机构,所述水泵、传送机构、位置检测件及驱动机构均与控制柜相连。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菌棒的自动注水,待注水的菌棒事先放置在菌棒箱中将菌棒箱放置在传送机构上,由于菌棒箱底部及侧面不是镂空结构,注水时会使菌棒上的小型食用菌被挤压,造成经济损失。此外,该注水机并不适用于平菇、金针菇等顶端长菇的食用菌菌棒。
[0005]CN113711855A的技术专利提供了包括移动升降装置、换向装置、夹持装置、注水装置和旋转框架。所述的移动升降装置包括底部的移动机构和设置在移动机构上的升降机构;所述的换向装置包括侧置的U型安装框架、主动换向机构和从动换向机构,所述的U型安装框架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主动换向机构和从动换向机构分别设置于U型安装框架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的旋转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主动换向机构和从动换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旋转框架内设置有固定中板;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气缸和两组菌棒夹板,所述的夹持气缸设置在固定中板的一侧,所述的菌棒夹板间隔错位设置并分别与夹持气缸的两个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水装置包括注水针和注水针推进气缸,所述的注水针推进气缸设置在固定中板的另一侧,所述的注水针的后端与注水针推进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该技术方案未考虑到菇民所用于放置食用菌的架子大多自行建造,不同地区、不同菇民生产香菇时所用的架子材质、尺寸、每层的高度均不一致,该技术方案中固定中板的数量和间隔虽然可依据实际菌棒菌架的规格进行设置,但并未考虑到菇民自行更换固定中板
难度大,此外,在架菌棒注水需反复调控移动升降装置、换向装置,其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可为食用菌菌棒高效、均匀注水,具有注水效率高、注水量精确且均匀、适用于不同品种与长度的菌棒、保护小型食用菌等优点,可实现菌棒注水质量的提高。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推拉装置、注水装置、限位装置和固定装置;
[0009]其中,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框架、若干分层隔板和设置在底部的移动装置;固定框架包括一个水平的桌面和四个桌腿,若干分层隔板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桌腿之间且位于桌面的下方;移动装置固定在四个桌腿的底部,方便整个菌棒注水装置的移动;
[0010]推拉装置包括一组平行设置在桌面上的“L型”滑轨、防水电机和第一防水电箱,在两个“L型”滑轨之间的桌面上以可滑动的方式设有“凸字型”滑块,使“凸字型”滑块可以沿“L型”滑轨移动;防水电机设置在“凸字型”滑块上,且和第一防水电箱电连接,能控制“凸字型”滑块沿“L型”滑轨之间的运动;在“凸字型”滑块的平面一端沿滑轨的方向固定一个竖直方向的推拉板,在“凸字型”滑块靠近推拉板的竖直末端设有固定板;推拉装置中的推拉板与注水装置的注水针、注水柄固定连接,利用推拉装置的推拉板带动注水针、注水柄、细水管对食用菌菌棒进行注水。
[0011]注水装置包括注水针、注水柄、细水管、五通分水管、水泵出水管、水泵、水箱、伸缩防水软管;五通分水管固定设置在固定板的上表面,五通分水管设有五个分水口,分别连接一根细水管,细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注水柄连接注水针,在推拉板与注水针对应的位置设有水平方向的通孔,使注水针的针头能穿过推拉板而水平固定在另一侧;五通分水管的进水口通过水泵出水管与水泵上的水泵出水口连接,水泵上的水泵入水口与水箱上的水箱出水口连接;水泵、水箱、防水电机、防水电箱均设置在若干分层隔板上;注水装置中的注水针有流量传感器,可以精确控制注水量,提高注水质量,此外,注水针可根据不同的菌棒种类与长度自行更换,不同品种、长度的菌棒注水针中有相应的流量传感器。注水装置通过推拉装置的电机驱动带动注水针刺入菌棒的内部,相较于常规的气缸驱动,该装置无需携带气源,占用空间小,便于移动且不需要布置杂乱的气管,操作方式简单快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12]传送装置包括“L型”固定板、传送带、三角柱、驱动电机和第二防水电箱;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板;其中,“L型”固定板竖直固定在“L型”滑轨的顶端,且与推拉板在竖直方向平行;限位板设置在“L型”固定板和推拉板之间,且与推拉板在竖直方向平行;在“L型”固定板与限位板之间固定有水平设置的传送带,传送带中间为镂空,并均匀设置若干平行排列的三角柱,用于放置菌棒;在限位板与注水针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限位孔,使注水针能穿过限位孔为菌棒注水;传送带、驱动电机和第二防水电箱内设置的移动电源依次电连接;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传送带下部的两个自由末端;所述的传送装置具备卡位、控制传送带的转向、制动及触发推拉装置的功能,可同时对五个菌棒进行注水。限位装置使注水针能在传送带停止时,与传送带上方两相邻硅胶发泡三角柱形成的卡口相契合,使注水针插入菌棒中心位置。用两端的传感器取代人工踩脚踏板来
控制装置启动,减少了人工作业强度。
[0013]注水针内含有流量传感器;所述菌棒注水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防水电机、驱动电机电连接。
[0014]优选的,移动装置包括四个自带持续刹车装置的万向轮,方便本专利技术移动及及在确定的位置停放,不易轻易移位。
[0015]优选的,注水针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适用于平菇、金针菇等顶端长菇的食用菌菌棒,第二类为适用于香菇等周围长菇的食用菌菌棒。第一类注水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棒注水装置包括:传送装置(1)、推拉装置(2)、注水装置(3)、限位装置(4)和固定装置(5);其中,固定装置(5)包括固定框架(35)、若干分层隔板(36)和设置在底部的移动装置(6);固定框架(35)包括一个水平的桌面和四个桌腿,若干分层隔板(36)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桌腿之间且位于桌面的下方;移动装置(6)固定在四个桌腿的底部,方便整个菌棒注水装置的移动;推拉装置(2)包括一组平行设置在桌面上的“L型”滑轨(15)、防水电机(30)和第一防水电箱(31),在两个“L型”滑轨(15)之间的桌面上以可滑动的方式设有“凸字型”滑块(16),使“凸字型”滑块(16)可以沿“L型”滑轨(15)移动;在“凸字型”滑块(16)的平面一端沿滑轨(15)的方向固定一个竖直方向的推拉板(14),在“凸字型”滑块(16)靠近推拉板(14)的竖直末端设有固定板(17);防水电机(30)设置在“凸字型”滑块(16)上,且和第一防水电箱(31)电连接,能控制“凸字型”滑块(16)沿“L型”滑轨(15)之间的运动;注水装置(3)包括注水针(18)、注水柄(19)、细水管(20)、五通分水管(21)、水泵出水管(22)、水泵(23)、水箱(26)、伸缩防水软管(32);五通分水管(21)固定设置在固定板(17)的上表面,五通分水管(21)设有五个分水口,分别连接一根细水管(20),细水管(20)的另一端通过注水柄(19)连接注水针(18),在推拉板(14)与注水针(18)对应的位置设有水平方向的通孔,使注水针(18)的针头能穿过推拉板(14)而水平固定在另一侧;五通分水管(21)的进水口通过水泵出水管(22)与水泵(23)上的水泵出水口(24)连接,水泵(23)上的水泵入水口(25)与水箱(26)上的水箱出水口(27)连接;水泵(23)、水箱(26)均设置在若干分层隔板(36)上;传送装置(1)包括“L型”固定板(11)、传送带(7)、三角柱(8)、驱动电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世河,林连男,邹一平,杨金硕,曹芷若,王婷玉,
申请(专利权)人:宜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