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552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属于菌棒注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架体、第一水管、第二水管以及限位件;架体具有容置腔;第一水管设在架体的顶部,且横跨容置腔;第一水管的一端适于连通水源;第二水管为设置在容置腔内的若干个,每一个第二水管均沿架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每一个第二水管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与第一水管连通;限位件可拆卸的设在第二水管上,限位件适于与菌棒的底面接触、以支撑第二水管上的菌棒;其中,第二水管的外周壁上均设有若干出水口,在第二水管穿设菌棒时,出水口位于菌棒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架体、第一水管、第二水管以及限位件的配合,在对菌棒补水时能够使水分更加均匀,且能够减少水的浪费。费。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棒注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菌棒注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菌棒注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对香菇培养过程中,每出菇一次都需要对香菇菌棒进行补水,才能保证出菇的质量。现有技术采用七层的架体对香菇菌棒进行培养,每一层架体上均放置若干香菇菌棒。现有技术中的培养方式是在架体顶层设置喷淋管,在需要对香菇菌棒补水时,架体上层的喷淋管向架体喷水。但是,上述补水方式容易导致架体上层的菌棒补水较多,而架体下层的菌棒补水较少的情况,水分分布不均匀,容易影响出菇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菌棒注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补水不均匀而影响出菇质量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包括:
[0006]架体,具有容置腔;
[0007]第一水管,设在所述架体的顶部,且横跨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适于连通水源;
[0008]第二水管,为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若干个,每一个所述第二水管均沿所述架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每一个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水管适于穿设菌棒;以及
[0009]限位件,可拆卸的设在所述第二水管上,所述限位件适于与菌棒的底面接触、以支撑所述第二水管上的菌棒;
[0010]其中,所述第二水管的外周壁上均设有若干出水口,在所述第二水管穿设菌棒时,所述出水口位于菌棒内部。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水管的外周壁上固定设有若干沿所述架体高度方向设置的接头,每一个所述接头均适于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水管连接。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头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二水管上固定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环接触的第二连接环;
[0013]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上设有相互对齐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通过螺栓连接。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具有插接端和支撑端,所述插接端适于与其中一个所述出水口插接,所述支撑端适于与菌棒接触、以支撑菌棒。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水管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半环,两个半环与所述限位槽插接、形成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上表面与菌棒接触、
以支撑菌棒。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半环均设有适于相互接触的端面,其中一个所述半环的端面上设有插槽,另一个所述半环的端面上固定设有适于与所述插槽插接的凸起。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水管的外周壁上设有放置槽,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放置槽内;
[0018]所述限位件具有位于所述放置槽内的第一状态,以及旋出所述放置槽的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件适于与所述第二水管上的菌棒接触、以支撑菌棒。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放置槽铰接,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件水平设置,且所述放置槽内设有与所述限位件接触的支撑面。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水管的封闭端设有适于刺破菌棒的尖刺部。
[0021]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需要对香菇菌棒进行补水时,第一水管与水源连通,水源中的水经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后,从第二水管外周壁上的出水口中流出进入到菌棒的内部,完成对菌棒的补水。通过上述补水方式,能够使每一个菌棒补水均匀,便于提高出菇质量。在补水时由于直接从菌棒的内部补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喷淋补水方式,能够减少水的浪费。在将菌棒插在第二水管上后,将限位件固定在第二水管上,且限位件与菌棒的底面接触,能够使限位件对菌棒进行支撑,减少出现菌棒从第二水管上滑脱的情况。
[00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架体、第一水管、第二水管以及限位件的配合,在对菌棒补水时能够使水分更加均匀,且能够减少水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的第一水管部分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的第二水管部分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的第二连接环部分的示意图;
[0029]图7为图6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的放置槽部分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11、容置腔;12、凹槽;2、第一水管;21、接头;211、第一连接环;3、第二水管;31、封闭端;32、出水口;33、第二连接环;34、限位槽;35、放置槽;351、支撑面;36、尖刺部;4、限位件;41、限位杆;42、半环;421、插槽;422、凸起;5、菌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进行说明。所述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包括架体1、第一水管2、第二水管3以及限位件4;架体1具有容置腔11;
第一水管2设在架体1的顶部,且横跨容置腔11;第一水管2的一端适于连通水源;第二水管3为设置在容置腔11内的若干个,每一个第二水管3均沿架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每一个第二水管3的一端为封闭端31、另一端与第一水管2连通;第二水管3适于穿设菌棒5;限位件4可拆卸的设在第二水管3上,限位件4适于与菌棒5的底面接触、以支撑第二水管3上的菌棒5;其中,第二水管3的外周壁上均设有若干出水口32,在第二水管3穿设菌棒5时,出水口32位于菌棒5内部。
[0034]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需要对香菇菌棒5进行补水时,第一水管2与水源连通,水源中的水经第一水管2和第二水管3后,从第二水管3外周壁上的出水口32中流出进入到菌棒5的内部,完成对菌棒5的补水。通过上述补水方式,能够使每一个菌棒5补水均匀,便于提高出菇质量。在补水时由于直接从菌棒5的内部补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喷淋补水方式,能够减少水的浪费。在将菌棒5插在第二水管3上后,将限位件4固定在第二水管3上,且限位件4与菌棒5的底面接触,能够使限位件4对菌棒5进行支撑,减少出现菌棒5从第二水管3上滑脱的情况。
[003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菌棒5注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架体1、第一水管2、第二水管3以及限位件4的配合,在对菌棒5补水时能够使水分更加均匀,且能够减少水的浪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具有容置腔;第一水管,设在所述架体的顶部,且横跨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适于连通水源;第二水管,为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若干个,每一个所述第二水管均沿所述架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每一个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水管适于穿设菌棒;以及限位件,可拆卸的设在所述第二水管上,所述限位件适于与菌棒的底面接触、以支撑所述第二水管上的菌棒;其中,所述第二水管的外周壁上均设有若干出水口,在所述第二水管穿设菌棒时,所述出水口位于菌棒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的外周壁上固定设有若干沿所述架体高度方向设置的接头,每一个所述接头均适于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水管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二水管上固定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环接触的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上设有相互对齐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通过螺栓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军王丽波王彦玲刘绍苍梁宏丽曹红竹梁晓生孟凡飞梁希才柳凤玉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