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以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972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以及二次电池,包括添加剂a和添加剂b,所述添加剂a包括如下式1所示的第一化合物、式2所示的第二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R1、R2、R3、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选自H、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或者碳原子数是1~10且被硝基、氰基、烷氧基、卤素或咪唑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代的烃基,所述烃基包括烷烃基、烯烃基、芳香烃基中一种或几种;所述添加剂b为碳酸亚乙烯酯、硫酸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以及二次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二次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以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环境友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且被公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动车用动力电池。随着人们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增加的需求,发展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显得尤为重要,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工作电压是提高其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0003]尖晶石镍锰酸锂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工作电压大于等于4.8V,相对于钴酸锂4.5V的工作电压更高,且镍锰酸锂中不含有较贵的钴,成本较低等优点,成为非常有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在高压下,镍锰酸锂的界面会和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导致倍率、循环等性能下降,尤其在高温下,性能劣化的更严重,这些缺点限制了高压材料的实际应用。
[0004]电解液是高性能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显著影响电池的倍率、循环、高温等许多关键性能,而在电解液中添加一些添加剂,在正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层,形成一种重要的钝化保护膜,从而稳定电极表面,可极大的抑制锂离子电池的衰减,保证电池在长循环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开发满足在高电压下具有良好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及添加剂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解液添加剂,能够避免高电压下电解液与极片界面发生副反应。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包括添加剂a和添加剂b,所述添加剂a包括如下式1所示的第一化合物、式2所示的第二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0008][0009]其中,R1、R2、R3、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选自H、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
10的烃基或者碳原子数是1~10且被硝基、氰基、烷氧基、卤素或咪唑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代的烃基,所述烃基包括烷烃基、烯烃基、芳香烃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添加剂b为碳酸亚乙烯酯、硫酸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1,3

丙烷磺酸内酯、丙烯基磺酸内酯、亚硫酸丙烯酯、双氟磺酰亚胺锂、二氟磷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化合物中R1、R2、R3、R4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烃基,R5、R6为卤原子,所述第二化合物中R7、R8为碳原子数为1~10的芳香烃基,R9为卤原子。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化合物中R1、R2、R3、R4为甲基,R5、R6为氟,所述第二化合物中R7、R8为苯环,R9为氟。
[0012]优选地,所述添加剂a为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所述第二化合物,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所述第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5:1~5。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所述第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2:1。
[0014]优选地,所述添加剂b为碳酸亚乙烯酯、丙烯基磺酸内酯和二氟磷酸锂。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解液,能够减少与极片的副反应,与极片形成稳定致密的界面膜,正极形成的界面膜能有效抑制正极中过渡金属溶解到电解质中,从而减少了活性物质的损失及电阻的提高,使二次电池在高压下的循环和高温存储性能得到改善。
[00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7]一种电解液,包括锂盐电解质、有机溶剂以及上述的电解液添加剂。
[0018]优选地,所述锂盐电解质、有机溶剂以及电解液添加剂的重量份数比为 (10~20):(70~90):(2~10)。
[0019]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碳酸酯有机溶剂和氟代有机溶剂,所述碳酸酯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甲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氟代溶剂包括氟代碳酸乙烯酯、三氟代碳酸丙烯酯和1,1,2,2

四氟乙基

2,2,3,3

四氟丙基醚的一种或多种。
[0020]优选地,所述锂盐电解质为六氟磷酸锂、高氯酸锂、四氟硼酸锂和双氟草酸硼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在高电压下仍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高温储存性能。
[002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3]一种二次电池,包括上述的电解液。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包括添加剂a和添加剂b,所述添加剂a包括如下式1所示的第一化合物、式 2所示的第二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添加剂a具有较低的氧化电位和较高的还原电位,首次充放电时,在正负极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界面膜,在正极形成的界面膜能有效抑制正极中过渡金属溶解到电解质中,从而减少了活性物质的损失及电阻的提高,使二次电池在高压下的循环和高温存储性能得到改善,尤其对于工作电压在4.8V以上,能够在镍锰酸锂的界面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层,形成一种重要的钝化保护膜,从而稳定电极表面,可极大的抑制锂离子电池的衰减,保证电池在长循环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中,式1 所示的第一化合物中的氰基基团和B结构,能够与正极过渡金属离子络合,在正极片成膜,降低正极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改善锂二次电池在高压下的循环和高温存储性能。式2所示的第二化合物中的磺酰基团
利于形成含磺酰锂成分,可以提高锂离子迁移速率;本专利技术的式1所示的第一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第二化合物联合使用,能改善电池在高压下的循环和高温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会被详细的描述在下文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不应该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1、一种电解液添加剂
[002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能够提供一种电解液添加剂,避免高电压下电解液与极片界面发生副反应。包括添加剂a和添加剂b,所述添加剂a包括如下式1所示的第一化合物、式2所示的第二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8][0029]其中,R1、R2、R3、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选自H、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或者碳原子数是1~10且被硝基、氰基、烷氧基、卤素或咪唑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代的烃基,所述烃基包括烷烃基、烯烃基、芳香烃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添加剂b为碳酸亚乙烯酯、硫酸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1,3

丙烷磺酸内酯、丙烯基磺酸内酯、亚硫酸丙烯酯、双氟磺酰亚胺锂、二氟磷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包括添加剂a和添加剂b,所述添加剂a包括如下式1所示的第一化合物、式2所示的第二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添加剂a具有较低的氧化电位和较高的还原电位,首次充放电时,在正负极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界面膜,在正极形成的界面膜能有效抑制正极中过渡金属溶解到电解质中,从而减少了活性物质的损失及电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添加剂a和添加剂b,所述添加剂a包括如下式1所示的第一化合物、式2所示的第二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R1、R2、R3、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选自H、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或者碳原子数是1~10且被硝基、氰基、烷氧基、卤素或咪唑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代的烃基,所述烃基包括烷烃基、烯烃基、芳香烃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添加剂b为碳酸亚乙烯酯、硫酸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1,3

丙烷磺酸内酯、丙烯基磺酸内酯、亚硫酸丙烯酯、双氟磺酰亚胺锂、二氟磷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合物中R1、R2、R3、R4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烃基,R5、R6为卤原子,所述第二化合物中R7、R8为碳原子数为1~10的芳香烃基,R9为卤原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合物中R1、R2、R3、R4为甲基,R5、R6为氟,所述第二化合物中R7、R8为苯环,R9为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a为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所述第二化合物,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所述第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5:1~5。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徐雄文王志斌黄玉希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