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条件下基于定点集结模式的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条件下基于定点集结模式的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技术站是铁路网车流组织的重要节点,其作业组织模式直接影响着货车的周转效率。配流作为铁路技术站生产调度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大多以单技术站为研究对象,单点信息孤立,作业计划决策存在局限。若将区域路网相邻技术站视作一个整体,从技术站间作业协同角度完善技术站的作业组织,能有效提升技术站作业和货车周转效率。
[0003]目前,对技术站配流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静态配流、动态配流和综合配流三个方面,其中,静态配流问题是指解编顺序确定条件下的配流,是动态配流和综合配流的基础,静态配流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表上作业法、网络流法、沃格尔法、商品交易机制法等;动态配流问题是指解编顺序不确定条件下的配流,本质上属于不确定的资源分配问题,较静态配流问题复杂;综合配流问题是指以技术站配流为中心,对车站到发线运用、调机运用、列车作业系统选择等子问题进行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条件下基于定点集结模式的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配流方法包括:选取至少两个相邻技术站车辆在站停留时间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将到达列车解体作业约束、出发列车编组作业约束、到发列车车流接续约束和协同配流调整约束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模型;通过改进的灰狼算法对列车的解编顺序进行优化,通过寻优的方式不断更新技术站的个体位置寻找更优的解编顺序,进而得到货物列车最优的解编顺序和配流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条件下基于定点集结模式的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到达列车解体作业约束包括:当第i到达列车解体序号为1,即时,则该列车解体作业的实际开始时刻为其最早开始时刻;当第i列车解体序号不为1时存在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当前序列车解体作业实际结束时间晚于本列车解体作业最早开始时间时,本列车解体作业实际开始时间即为第二种情形当前序列车解体作业实际结束时间早于本列车解体作业最早开始时间时,本列车解体作业实际开始时间即为即达到列车解体作业实际开始时刻满足约束条件为:其中为到达列车i解体的上一趟解体列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条件下基于定点集结模式的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发列车编组作业约束包括:当第j出发列车编组序号为最后一列,即时,该列车编组作业的实际结束时刻为其最晚结束时刻;当第j出发列车编组序号不为m时存在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当后续列车编组作业实际开始时间早于本列车编组作业最晚结束时间时,本列车编组作业实际结束时间即为第二种情形当后续列车编组作业实际开始时间迟于本列车编组作业最晚结束时间时,本列车编组作业实际结束时间即为即出发列车编组作业实际结束时刻满足约束条件为:其中为出发列车j编组的后一趟编组列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条件下基于定点集结模式的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到发列车车流接续约束包括:到达列车i为出发列车提供的k方向的车辆数必须小于等于到达列车i中k方向的总车辆数;当出发列车j按编组去向规定不
编k去向的车流时,其不吸收该方向车流,即出发列车配入的车流的去向必须在编组计划的规定去向内;到达列车i与出发列车j间存在车流接续关系,其必要条件是出发列车j编组开始时刻必在到达列车i解体结束时刻之后;列车出发满轴约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条件下基于定点集结模式的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配流调整约束包括:放宽条件定点集结模式下,判断原欠轴未发出列车的车辆数是否满足放宽条件定点集结模式最小列车编成辆数V
′
min
,同时小于第一技术站出发列车规定的最大编成辆数如果满足,则按照规定进行编组发车;如果不满足,对同一方向先编列车与后编列车的车流进行分配调整,当后编欠轴列车车流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锋,杨宗琴,程代兵,陈崇双,李海,周天星,包昌阳,梁洁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