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限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960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限制装置,应用于车辆底部和地面之间,车辆限制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撑件和分别连接于支撑件的两端的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各支撑件、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共同构成具有至少一容纳空间的框架结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车轮,支撑件和受力件具有用于与地面相接触的底侧和与底侧相对设置的顶侧,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中的一受力件受到车轮的碾压时会阻挡车轮转动,另一受力件能够被支撑件支撑翘起并抵顶于车辆底部。利用车辆限制装置的浮动安装,从而限制车辆的移动,可以不需要安装在地面;同时,车辆的车轮位于容纳空间内,未与车辆直接接触,不存在侵犯车主的物权的法律风险,导致其实际应用领域大大增加。大增加。大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限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限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停车资源日趋紧张,导致各种形式的车辆违停和停车逃费现象日趋严重,车轮锁等锁车装置被广泛应用于限制违规车辆的移动。在相关技术中,车轮锁需要固定在被限制车辆的车轮上,由于直接接触车辆而存在侵犯车主的物权的法律风险,因此实际应用领域大大受限。
[0003]此外,还存在采用车位限位器限制车辆的移动,这类装置需要固定安装在车位上,安装工作量和安装成本都很高,同时对道路车辆和行人通行有不利影响,不适合应用于路内停车的运营管理中。而且,这种技术采用的多是限制车轮运动的工作方式,车辆可以通过调整停放位置而躲开限位器的限制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限制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轮锁和车位限位器限制车辆移动存在缺陷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限制装置,应用于车辆底部和地面之间,所述车辆限制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撑件和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的两端的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各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共同构成具有至少一容纳空间的框架结构,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车轮,所述支撑件和两受力件均具有底侧和与所述底侧相对设置的顶侧,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一受力件受到车轮的碾压时会阻挡车轮的转动,另一受力件能够被所述支撑件支撑翘起并抵顶于车辆底部。
[0006]优选地,所述车辆限制装置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支撑件以及设置于两所述支撑件的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至少一受力件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且两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能够共同围合形成一所述容纳空间。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受力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受力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一所述支撑件,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另一所述支撑件。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底侧用于与地面接触,且所述支撑件的底侧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件的顶侧的长度,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任意一受力件的底侧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底侧和所述支撑件的顶侧之间,在车轮碾压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一受力件时,所述支撑件与地面的接触点位于对应的受力件所受车轮作用力的延伸方向与地面的交汇点以内。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任意一受力件的底侧用于与地面接触,所述支撑件的底侧设于所述受力件的底侧和顶侧之间,或者所述支撑件的底侧与两受力件的底侧相齐平。
[0010]优选地,所述车辆限制装置包括两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一受力件连接构成的第一子框架、以及两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连接构成的第二子框架,所述第一子框架的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子框架的支撑件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第一子框架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子框架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框架和所述第二子框架能够装配形成具有一容纳空间的所述框架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车辆限制装置包括支撑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两端的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至少一受力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共同连接构成具有两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框架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受力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受力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任意一受力件的底侧用于与地面接触,所述支撑件的底侧设于所述受力件的底侧和顶侧之间,或者所述支撑件的底侧与两受力件的底侧相齐平。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受力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受力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受力件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且所述第二受力件的长度大于车辆底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由多段金属杆折叠或伸缩的方式组合构成,或者由多块板件折叠或伸缩的方式组合构成。
[0015]优选地,所述车辆限制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锁紧件,所述第二受力件装配于所述锁紧件;所述锁紧件锁紧时,所述第二受力件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且所述车轮被限制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锁紧件松开时,所述第二受力件与所述支撑件分离且所述车轮能够进出所述容纳空间。
[0016]优选地,述车辆限制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框架结构的显示件和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框架结构的传感器和报警器。
[0017]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车辆限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当支撑件放置在地面上时,由于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连接在支撑件的两端,当车轮碾压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中的任意一受力件时,另一受力件能够被支撑件支撑翘起并抵顶于车辆底盘,实现利用车辆限制装置的浮动安装,从而限制车辆的移动,可以不需要安装在地面,使用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同时,车辆的车轮位于容纳空间内,支撑件、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均未与车辆直接接触,不存在侵犯车主的物权的法律风险,导致其实际应用领域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限制装置的主视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限制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限制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三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限制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四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限制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四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限制装置的主视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五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限制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五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限制装置的主视图。
[0026]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框架结构;11、第一受力件;12、第二受力件;13、支撑件;14、容纳空间;2、锁紧件;3、显示件;4、报警组件;5、车轮;6、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8]实施例:
[0029]请参阅图1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车辆限制装置,应用于车辆底部和地面之间,车辆限制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撑件13和分别连接于支撑件13的两端的第一受力件11和第二受力件12,各支撑件13、第一受力件11和第二受力件12共同构成具有至少一容纳空间14的框架结构1,容纳空间14用于容纳车轮5,支撑件13和两受力件均具有用于与地面6相接触的底侧和与底侧相对设置的顶侧,第一受力件11和第二受力件12中的一受力件受到车轮5的碾压时会阻挡车轮的转动,另一受力件能够被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限制装置,应用于车辆底部和地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限制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撑件和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的两端的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各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共同构成具有至少一容纳空间的框架结构,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车轮,所述支撑件和两受力件均具有底侧和与所述底侧相对设置的顶侧,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一受力件受到车轮的碾压时会阻挡车轮的转动,另一受力件能够被所述支撑件支撑翘起并抵顶于车辆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限制装置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支撑件以及设置于两所述支撑件的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至少一受力件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且两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能够共同围合形成一所述容纳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受力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一所述支撑件,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另一所述支撑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底侧用于与地面接触,且所述支撑件的底侧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件的顶侧的长度,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任意一受力件的底侧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底侧和所述支撑件的顶侧之间,在车轮碾压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一受力件时,所述支撑件与地面的接触点位于对应的受力件所受车轮作用力的延伸方向与地面的交汇点以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中的任意一受力件的底侧用于与地面接触,所述支撑件的底侧设于所述受力件的底侧和顶侧之间,或者所述支撑件的底侧与两受力件的底侧相齐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限制装置包括两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一受力件连接构成的第一子框架、以及两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受力件连接构成的第二子框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周旭杨红辉孟祥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力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