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8808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30
一种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涉及一种轴承内圈,在内半圈外壁(10)的中部设有半圆形截面环槽(4),由半圆形截面环槽(4)最靠近内半圈(1)轴心的内缘处向内半圈外壁(10)按照以内半圈(1)为轴心轴向相切形成环形扩颈(5),环形扩颈(5)的内缘形成环状平面(6),在内半圈外壁(10)的缩颈端设有凸出环B(7),在内半圈外壁(10)的扩颈端设有凸出环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配合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增大和球形滚子的接触角、将球形滚子满装省去保持架、将两内半圈和外圈的连接形成迷宫式接触面,起到了增大承载力、密封不漏轴承油增加润滑度和稳定性的目的。定性的目的。定性的目的。

Inner ring of a double row sealed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内圈,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

技术介绍

[0002]角接触球轴承主要承受较大单向轴向负荷,接触角度越大,承受负荷能力越大。保持架材料有钢板、黄铜或工程塑胶,成型方式有冲压或车削,视轴承形式或使用条件不同而选用。其它尚有组合角接触球轴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四点接触球轴承。接触角度一般分为15
°
、30
°
、40
°
,分别用字母C、A、B表示。角接触球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高精度和高速轴承通常取15 度接触角。在轴向力作用下,接触角会增大。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只能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负荷,在承受径向负荷时,将引起附加轴向力。并且只能限制轴或外壳在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若是做成双列轴承,使宽端面对宽端面,窄端面对窄端面。这样即可避免引起附加轴向力,而且可在两个方向使轴或外壳限制在轴向游隙范围内。传统的角接触轴承都要用到保持架,外圈及内圈有较大的缝隙,这样做不但球形滚子和外圈及内圈的接触面都过小,而且为了润滑轴承油在轴承运行中需要不停添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通过配合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增大和球形滚子的接触角、将球形滚子满装省去保持架、将两内半圈和外圈的连接形成迷宫式接触面,起到了增大承载力、密封不漏轴承油增加润滑度和稳定性的目的。
[0004]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包括内半圈和连接环,内半圈的内半圈外壁为一侧扩颈一侧缩颈,内半圈外壁的倾斜度为45度,在内半圈外壁的中部设有半圆形截面环槽,由半圆形截面环槽最靠近内半圈轴心的内缘处向内半圈外壁按照以内半圈为轴心轴向相切形成环形扩颈,环形扩颈的内缘形成环状平面,在内半圈外壁的缩颈端设有凸出环B,在内半圈外壁的扩颈端设有凸出环A,在凸出环B的端面中部设有环槽,内半圈为两个且相对设置,连接环的两端分别嵌入两环槽内将两内半圈固接。
[0006]所述的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连接环和两环槽分别为紧密配合。
[0007]所述的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两环形扩颈分别形成轴承油的润滑通道。
[0008]所述的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两内半圈连接后两内半圈内壁10和两内半圈的两端面之间分别为倒角过渡。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所述的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通过配合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增大和球形滚子的接触角、将球形滚子满装省去保持架、将两内圈和外圈的连接形成迷宫式接触面,起到了增大承载力、密封不漏轴承油增加润滑度和稳定性的目的;本实
用新型设计巧妙、承载力强、长效降耗,有效地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内半圈;2、内半圈内壁;3、凸出环A;4、半圆形截面环槽;5、环形扩颈;6、环状平面;7、凸出环B;8、环槽;9、连接环;10、内半圈外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技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
[0015]结合附图1或2所述的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包括内半圈1和连接环9,内半圈1的内半圈外壁10为一侧扩颈一侧缩颈,内半圈外壁10的倾斜度为45度,在内半圈外壁10的中部设有半圆形截面环槽4,由半圆形截面环槽4最靠近内半圈1轴心的内缘处向内半圈外壁10按照以内半圈1为轴心轴向相切形成环形扩颈5,环形扩颈5的内缘形成环状平面6,在内半圈外壁10的缩颈端设有凸出环B7,在内半圈外壁10的扩颈端设有凸出环A3,在凸出环B7的端面中部设有环槽8,内半圈1为两个且相对设置,连接环9的两端分别嵌入两环槽8内将两内半圈1固接,连接环9和两环槽8分别为紧密配合,两环形扩颈5分别形成轴承油的润滑通道,两内半圈1连接后两内半圈内壁10和两内半圈1的两端面之间分别为倒角过渡。
[0016]实施本技术所述的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使用时,本技术配合外圈使用,两组球形滚子分别满装于两半圆形截面环槽4内并和两半圆形截面环槽4的槽壁相接触,两环形扩颈5的设置能够使两内半圈1沿外圈两端向外圈内扣合时两内半圈1顺利伸入外圈内,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涂抹轴承油后的球形滚子能够通过环形扩颈5传递轴承油润滑,两凸出环A3伸入外圈设置的两环槽的设置使两内半圈1能够和外圈形成迷宫式接触面,避免了涂抹轴承油后的球形滚子的轴承油不向外泄漏,增加了润滑度,延长了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运行流畅性及使用寿命。
[0017]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列密闭式角接触轴承的内圈,其特征是:包括内半圈(1)和连接环(9),内半圈(1)的内半圈外壁(10)为一侧扩颈一侧缩颈,内半圈外壁(10)的倾斜度为45度,在内半圈外壁(10)的中部设有半圆形截面环槽(4),由半圆形截面环槽(4)最靠近内半圈(1)轴心的内缘处向内半圈外壁(10)按照以内半圈(1)为轴心轴向相切形成环形扩颈(5),环形扩颈(5)的内缘形成环状平面(6),在内半圈外壁(10)的缩颈端设有凸出环B(7),在内半圈外壁(10)的扩颈端设有凸出环A(3),在凸出环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舟王献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鸿力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