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敞车下侧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797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敞车下侧门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敞车下侧门包括门板和折页条,折页条与门板固定连接,折页条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组件,门板由玻璃纤维增强双组份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该敞车下侧门具有机械强度高、重量轻、安装方便、耐水、耐腐蚀、耐老化等优点,使用寿命长并且方便维护。可大幅度减轻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日常维护的费用,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敞车下侧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火车部件
,具体地涉及一种敞车下侧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火车敞车下侧门所用材料多采用钢材材质为09CuPTiRe、09CuPCrNi和Q450NQRl的耐候钢,其耐腐蚀性仅相当于普通碳素钢的两倍左右,不能满足铁路货车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的抗腐蚀性能,易造成车门腐蚀,并且该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也不能满足现场使用条件的要求,易造成车门变形。车门腐蚀和车门变形容易在火车运输途中发生车门打开或货物撒漏,存在击打沿线行人、行车设备或交会火车的风险,威胁火车运行安全。另外,货物在运输途中撒漏还会造成货车偏载或偏重,有可能引起火车脱轨颠覆,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隐患,严重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火车敞车下侧门变形、易腐蚀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敞车下侧门,该敞车下侧门包括门板和折页条,所述折页条与所述门板固定连接,所述折页条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门板由玻璃纤维增强双组份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
[0005]优选地,所述门板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限位齿,当所述敞车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限位齿抵接于所述车厢。
[0006]优选地,所述敞车下侧门还包括挂环和挂环座,所述挂环座固定所述折页条远离所述转动组件的一端,所述挂环连接在所述挂环座上。
[0007]优选地,述折页条通过短尾铆钉固定在所述门板上。
[0008]优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轴和螺母,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设有限位帽,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设有螺纹与所述螺母配合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所述的敞车下侧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对模具进行预热;
[0011]向所述模具中喷涂脱模剂;
[0012]向所述模具中加入模压料;
[0013]合模;
[0014]对所述模具进行排气;
[0015]对所述模压料进行保压固化,以成型下侧门;
[0016]使所述下侧门脱模,并进行后处理。
[0017]优选地,在向所述模具中加入模压料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模压料进行计量和预热。
[0018]通过技术方案,所述敞车下侧门具有机械强度高、重量轻、安装方便、耐水、耐腐
蚀、耐老化等优点,使用寿命长并且方便维护。可大幅度减轻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日常维护的费用,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敞车下侧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现有下侧门打开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侧门打开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流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侧门关闭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门板 2

折页条 3

转动组件 31

转动轴 32

螺母 33

限位帽 34

螺纹 4

挂环 5

挂环座 6

短尾铆钉 7

限流板 71

限流槽 8

连杆 9

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敞车下侧门包括门板1和折页条2,并且折页条2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在敞车下侧门远离车厢9内的一侧,在一种实施例中,折页条2的数量为两条,折页条2的一端设有转动组件3,具体地,折页条2通过该转动组件3带动敞车下侧门的开合;其中,门板1的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双组份聚氨酯,该复合材料机械强度高、重量轻、安装方便、耐水、耐腐蚀、耐老化等特点,具体地,在一次实施例中,通过对该复合材料进行216h、432h和672h氙灯辐射进行加速老化试验(GB/T 32088

2015,B

1循环),氙灯耐候试验箱辐照度0.55W/m2@340nm,测试结果如下:
[0028]该复合材料下侧门经过9年的实际使用,其主要的性能指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韧性)都没有下降趋势。这是在外表无涂层保护情况下的测试数据。
[0029]该复合材料的密度为2000kg/m3,现有技术中敞车下侧门材料一般为钢材,重量重,密度为7800kg/m3。钢材材料下侧门约重56.65kg,复合材料下侧门约重23.68kg。一般地,每节车厢9有12个下侧门,采用复合材料后每节车厢9减重396kg,以一列货车100节车厢9计算,可整体减重39.6吨,大大减少了所需的机车牵引力,降低运输成本。
[0030]因此,该复合材料使用寿命长并且维护方便,有效地解决敞车下侧门易腐蚀、易磨损和易变形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少维护工作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0031]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该下侧门还包括限流板7,限流板7通过连杆8转动连接于门板1的外表面,当门板1处于开启状态,限流板7与门板1的下边缘抵接,且限流板7的底部位于门板1的下方,限流板7的底部边缘设置有多个限流槽71。
[0032]如图2所示,现有的下侧门在打开的瞬间,车厢9内的颗粒状物料会倾泻而下,操作者在打开下侧门时,需要站在下侧门的附近,而当下侧门打开的瞬间,操作者一般不能及时躲开,会被顷刻间倾泻而出的物料所冲击到,甚至会对操作者的脚部或腿部甚至更高的身体部位被掩埋,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下侧门的门板1外设置一种通过连杆8可转动的限流板7,在需要打开门板1时,限流板7可以通过连杆8转动到限
流板7能够与门板1的下边缘接触的位置,此时,限流板7相对于门板1倾斜设置,限流板7的底部位于门板1的下方,从而可以阻挡物料倾泻的部分路径,避免物料从较高的位置倾泻出时对操作者腿部等部位造成冲击。同时,如图4所示,限流板7底部边缘处的限流槽71可以缓解在门板1打开的瞬间物料倾泻而出的流速,给操作者足够的时间撤离,保证了操作者开启下侧门时的安全性。
[0033]而当需要关闭下侧门时,如图5所示,可以使限流板7通过连杆8反向转动,并固定在门板1的外侧面即可。其中,可以通过挂钩等结构将限流板7固定在门板1的外侧。
[0034]其中,敞车下侧门还包括挂环4和挂环座5,挂环座5固定在折页条2上,并且位于远离转动组件3的一端,挂环4连接在挂环座5上,当敞车下侧门打开时,可以通过挂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敞车下侧门,应用于火车车厢(9),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板(1)和折页条(2),所述折页条(2)与所述门板(1)固定连接,所述折页条(2)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组件(3),所述门板(1)由玻璃纤维增强双组份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车下侧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流板(7),所述限流板(7)通过连杆(8)转动连接于所述门板(1)的外表面,当所述门板(1)处于开启状态,所述限流板(7)与所述门板(1)的下边缘抵接,且所述限流板(7)的底部位于所述门板(1)的下方,所述限流板(7)的底部边缘设置有多个限流槽(7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车下侧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环(4)和挂环座(5),所述挂环座(5)固定所述折页条(2)远离所述转动组件(3)的一端,所述挂环(4)连接在所述挂环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国华永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