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连接用复合材料鱼尾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940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轨道工程技术领域的钢轨连接用复合材料鱼尾板,包括,钢轨单元,包括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鱼尾板单元,所述鱼尾板本体的一面形状与上述钢轨的轨腰、轨头底面、轨底顶面对应贴合,且所述鱼尾板表面设有贯穿上述钢轨的定位螺栓;所述鱼尾板本体内具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内设有支撑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之间原有的伸缩缝通过分隔钢轨分隔为若干个分隔缝,实现将原有的大缝分隔为若干个小缝,通过连接装置带动若干个分隔轨朝向同一方向运动,实现进一步缩小分隔缝直至消除分隔缝,减小钢轨对轨道车辆的冲击,降低噪音,提高轨道车辆的稳定性;使得该连接结构能够适用于轨道交通系统中,满足具有较大载荷的轨道车辆通行。轨道车辆通行。轨道车辆通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轨连接用复合材料鱼尾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工程
,具体为钢轨连接用复合材料鱼尾板。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铁路正在向高速、重载发展,对轨道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列车不断提速,无缝线路越来越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全国7万多km的营业铁路中有约5万多km是短轨区段。即使是在长轨缓冲区,无缝线路等处仍保留有钢轨接头。钢轨接头是铁路线路三大薄弱环节之一,钢轨体之间的连接由于温度的热胀冷缩作用,需要预留缝隙,故接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钢轨几何形状的连续性,即接头处产生不平顺。钢轨连续性被破坏后,车轮经过钢轨接头处将产生很大的轮轨冲击附加动力作用,产生很大的噪声,不仅降低列车运行速度,加大接头附近钢轨体的损伤和列车车轮磨耗,减少钢轨的使用寿命,同时影响列车行驶的安全性和平稳。在运输繁忙列车车辆碾压冲击下,绝缘散件容易受损,使得钢制鱼尾板产生连电现象,往往会影响轨道电路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列车运行安全,且现有的鱼尾板多为横截面为凹槽状的单板结构,强度差,为此,我们提出钢轨连接用复合材料鱼尾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钢轨连接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轨连接用复合材料鱼尾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轨单元(100),包括第一钢轨(101)和第二钢轨(102);鱼尾板单元(200),包括设于第一钢轨(101)和第二钢轨(102)连接端两侧的鱼尾板本体(201),所述鱼尾板本体(201)的一面形状与与上述钢轨的轨腰、轨头底面、轨底顶面对应贴合,且所述鱼尾板表面设有贯穿上述钢轨的定位螺栓(202);所述鱼尾板本体(201)内具有中空部(203),所述中空部(203)内设有支撑体(204),所述鱼尾板本体(201)靠近上述钢轨的表面开设有开口部(205),所述开口部(205)与中空部(20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连接用复合材料鱼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205)内设有中置块(206),所述中置块(206)上下端均与开口部(205)内表面活动抵接,且所述中置块(206)朝向上述钢轨的表面设有连接结构(2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轨连接用复合材料鱼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07)包括对称设于中置块(206)表面的主转动支杆(207a),所述主转动支杆(207a)一端通过连接轴与辅转动支杆(207b)连接,所述主转动支杆(207a)与辅转动支杆(207b)另一端均设有贴附件(207c)。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轨连接用复合材料鱼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件(207c)呈V型板结构,且所述贴附件(207c)端部设有附着块(207d),两侧所述贴附件(207c)端部的附着块(207d)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钢轨(101)和第二钢轨(10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轨连接用复合材料鱼尾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贵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国华永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