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7959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激光器、至少一个第一相机和至少一个第二相机,所述激光器被配置为用于朝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所述第一相机为彩色相机,所述第一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所述第二相机为单色相机,所述第一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上述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中,第一相机或第二相机获取到反射光斑的光斑信息后,便可以将获取的两种光斑信息传送给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利用获取的光斑信息分析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风险和开裂风险,形成分析处理结果,从而实现对幕墙钢化玻璃的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对幕墙钢化玻璃的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对幕墙钢化玻璃的实时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幕墙监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玻璃幕墙(reflection glass curtainwall),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现有的玻璃幕墙具有有单层和双层玻璃两种。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
[0003]玻璃幕墙采用幕墙钢化玻璃,而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风险是玻璃幕墙安全性的一大威胁,因而自爆风险也是玻璃幕墙检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于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原因,通常缘于幕墙钢化玻璃中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当应力水平超过幕墙钢化玻璃的承载能力时,幕墙钢化玻璃便会发生开裂,由于幕墙钢化玻璃自身存在残余应力,幕墙钢化玻璃的裂纹会迅速开展,使得整块幕墙钢化玻璃发生破碎。
[0004]目前,幕墙钢化玻璃大多装配在高层建筑上,对于幕墙钢化玻璃的监测十分困难,因此,研究一种能够高效、准确、安全地实现幕墙钢化玻璃监测的装置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监测控制组件,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
[0007]激光器,所述激光器被配置为用于朝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
[0008]至少一个第一相机,所述第一相机为彩色相机,所述第一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
[0009]至少一个第二相机,所述第二相机为单色相机,所述第二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机具有第一焦距范围,所述第一焦距范围在12mm至120mm之间;和/或,所述第二相机具有第二焦距范围,所述第二焦距范围在12mm至120mm之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
[0012]第一焦距调节机构,所述第一焦距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相机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相机的焦距;和/或,
[0013]第二焦距调节机构,所述第二焦距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相机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相机的焦距。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焦距调节机构为第一齿轮传动机构;和/或,所述第二焦距调节机构为第二齿轮传动机构。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相机内设置有滤光片。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片的波段与所述激光器的波段相同。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片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第二相机内。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具有激光投射基准线,所述第一相机具有第一投射基准线,所述第二相机具有第二投射基准线,所述激光投射基准线、所述第一投射基准线和所述第二投射基准线相互平行。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投射基准线和所述第二投射基准线所在平面构成基准平面,所述激光器的激光投射基准线位于所述基准平面之上。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玻璃幕墙监测装置,所述玻璃幕墙监测装置包括:
[0021]转向控制座,所述转向控制座具有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和第二驱动基准轴线,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相互垂直;
[0022]所述监测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向控制座上。
[0023]上述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中,第一相机或第二相机获取到反射光斑的光斑信息后,便可以将获取的两种光斑信息传送给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利用获取的光斑信息分析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风险和开裂风险,形成分析处理结果,供用户参考,从而实现对幕墙钢化玻璃的实时监测。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监测控制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框架的第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框架的第二角度立体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框架的第三角度立体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框架的第四角度立体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控制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号:
[0033]1000、激光器;2000、第一相机;3000、第二相机;4000、安装框架;5000、转向控制座;
[0034]1100、激光投射基准线;2100、第一投射基准线;3100、第二投射基准线;
[0035]4100、基础架;4200、激光器固定框;4300、激光器背板;4400、激光器固定臂;4500、相机固定框;4600、第一焦距调节机构;4700、第二焦距调节机构;4800、保护外壳;
[0036]4110、上架板;4120、下架板;4130、左架板;4140、右架板;4150、背架板;4160、架板固定臂;
[0037]4111、顶部散热口;4112、第一散热间隙;4113、第二散热间隙;4114、第一固定座;4115、第二固定座;4131、驱动装配孔;
[0038]4210、第一弧形框件;4220、第二弧形框件;4230、激光器装配基准线;
[0039]4510、第一相机固定孔;4520、第二相机固定孔;4530、第一集成框件;4540、第二集成框件;4550、第一装配基准线;4560、第二装配基准线;
[0040]4610、第一调节齿轮套;4710、第二调节齿轮套;
[0041]4810、激光器对位孔;4820、第一相机对位孔;4830、第二相机对位孔;
[0042]5100、固定基座;5200、转动基座;5300、转动装配空间;5400、转动限位结构;5500、第一驱动器件;5600、第二驱动器件;
[0043]5110、固定底板;5120、固定罩壳;
[0044]5210、转动底板;5220、第一器件支架;5230、第二器件支架;5240、滑动限位件;5250、制动限位件;
[0045]5410、滑动承接面;5420、滑动限位面;5430、承接平台面;5440、限位平台面;
[0046]5510、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610、第二驱动基准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激光器,所述激光器被配置为用于朝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至少一个第一相机,所述第一相机为彩色相机,所述第一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至少一个第二相机,所述第二相机为单色相机,所述第二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机具有第一焦距范围,所述第一焦距范围在12mm至120mm之间;和/或,所述第二相机具有第二焦距范围,所述第二焦距范围在12mm至120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焦距调节机构,所述第一焦距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相机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相机的焦距;和/或,第二焦距调节机构,所述第二焦距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相机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相机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焦距调节机构为第一齿轮传动机构;和/或,所述第二焦距调节机构为第二齿轮传动机构。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朴勤方俊永刘军良
申请(专利权)人:光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