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782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用于对目标工件进行加热或冷却,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回路,用于流通冷媒;介质循环回路,用于流通换热介质,制冷循环回路与介质循环回路连通,以使冷媒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目标工件设置在介质循环回路上,通过换热介质对目标工件进行冷却或加热;储能组件,设置在介质循环回路上并与介质循环回路连通,介质循环回路中的部分换热介质存储至储能组件内;加热部件,设置在介质循环回路上并与介质循环回路连通,加热部件用于对换热介质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热管理系统造成热量浪费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量管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对电池进行加热或冷却的系统中,通常利用散热器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后,在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或者利用加热器对介质进行加热后,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0003]但是,采用空气通过翅片散热器将冷却介质的热量带走,冷却介质的最低温度为环境温度,在夏季高温天气仍然可能出现电池温度过高的问题,且现有技术方案中,对系统中的余热没有回收利用,造成有效热量的浪费,降低了电池储能系统效率,系统应用的灵活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管理系统造成热量浪费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用于对目标工件进行加热或冷却,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回路,用于流通冷媒;介质循环回路,用于流通换热介质,制冷循环回路与介质循环回路连通,以使冷媒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目标工件设置在介质循环回路上,通过换热介质对目标工件进行冷却或加热;储能组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用于对目标工件(100)进行加热或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回路(200),用于流通冷媒;介质循环回路(300),用于流通换热介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200)与所述介质循环回路(300)连通,以使冷媒与所述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目标工件(100)设置在所述介质循环回路(300)上,通过所述换热介质对所述目标工件(100)进行冷却或加热;储能组件(400),设置在所述介质循环回路(300)上并与所述介质循环回路(300)连通,所述介质循环回路(300)中的部分换热介质存储至所述储能组件(400)内;加热部件(500),设置在所述介质循环回路(300)上并与所述介质循环回路(300)连通,所述加热部件(500)用于对所述换热介质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储能支路(30),所述储能支路(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介质循环回路(300)连通,所述储能组件(400)设置在所述储能支路(30)上;加热支路(31),所述加热支路(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介质循环回路(300)连通,所述加热部件(500)设置在所述加热支路(31)上;其中,所述储能支路(30)与所述加热支路(31)并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储能控制阀(32),设置在所述储能支路(30)上并与所述储能支路(30)连通,通过所述储能控制阀(32)控制所述储能支路(30)的通断;加热控制阀(33),设置在所述加热支路(31)上并与所述加热支路(31)连通,通过所述加热控制阀(33)控制所述加热支路(31)的通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循环回路(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路段(301)、第二回路段(302)和第三回路段(303);所述第一回路段(301)远离所述第二回路段(302)的端口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200)连通,所述第三回路段(303)远离所述第二回路段(302)的端口与所述目标工件(100)连通,所述第二回路段(302)位于所述储能支路(30)和所述加热支路(31)之间;所述第一回路段(301)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一泵体(3010),所述第二回路段(302)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二泵体(3020),所述第三回路段(303)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三泵体(30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支路(34),与所述第一回路段(301)连通,所述第一控制支路(34)的两个端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泵体(3010)的两侧,所述第一控制支路(34)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40),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340)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支路(34)的通断;第二控制支路(35),与所述第二回路段(302)连通,所述第二控制支路(35)的两个端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泵体(3020)的两侧,所述第二控制支路(35)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50),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谨奕王含郭霄宇张玮钟佳李京浩张国强赵钊董博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