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7717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59
一种蓄电装置,具备:模块结构体,其包含至少一个蓄电模块,所述蓄电模块具有电极层叠体和封闭构件,所述电极层叠体具有多个双极电极,所述双极电极包含集电体、设置在集电体的一个主面的正极层、以及设置在集电体的另一个主面的负极层,并且所述多个双极电极在第1方向上层叠,所述封闭构件将电极层叠体的沿着第1方向的侧面封闭;一对约束构件,其配置在第1方向上的模块结构体的两端,用于对模块结构体附加约束载荷;以及第1中间构件,其介于约束构件与模块结构体之间,将来自约束构件的约束载荷传递到模块结构体,第1中间构件包含能根据约束载荷而变形的第1封装件、以及封入到第1封装件的流体。装件的流体。装件的流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电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备:模块层叠体,其包含相互层叠的多个蓄电模块;以及约束构件,其对模块层叠体附加约束载荷。约束构件由在层叠方向上夹着模块层叠体的一对端板和将端板彼此紧固的螺栓及螺母构成。在端板的缘部,在成为比模块层叠体靠外侧的位置设置有插通孔。螺栓从一个端板的插通孔穿通至另一个端板的插通孔,螺母螺合于从另一个端板的插通孔突出的螺栓的顶端部。由此,模块层叠体被端板夹持并被附加约束载荷。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特开2019

1290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在上述的蓄电装置中,通过在端板的模块层叠体侧的面设置具有电绝缘性的膜来实现端板与模块层叠体之间的绝缘。因此,在上述的蓄电装置中,来自端板的约束载荷经由膜附加到模块层叠体。
[0008]另一方面,用于将一对端板相互紧固的螺栓配置在端板的缘部。因此,当对模块层叠体附加约束载荷时,端板有可能以一对端板的缘部向相互相对的方向挠曲的方式变形。因而,在上述
中,可能会要求即使在诸如端板这样的约束构件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对蓄电模块均匀地附加约束载荷。
[0009]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在约束构件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对蓄电模块均匀地附加约束载荷。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br/>[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通过进行锐意研究而得到了如下见解。即,在使橡胶或海绵等包括单一的弹性构件的中间构件介于约束构件与包含蓄电模块的模块结构体之间的情况下,该中间构件根据约束构件的变形量以因位置而异的压缩量被压缩,其结果是,对模块结构体的约束载荷有可能根据位置而产生偏差。相对于此,如果使用在能根据约束载荷而变形的封装件中封入液体或气体等流体而构成的中间构件,则即使该中间构件以因位置而异的压缩量被压缩,封装件内部的压力也会被保持为恒定,其结果是,能对蓄电模块均匀地附加约束载荷。本公开是基于以上的见解而完成的。
[0012]即,本公开的蓄电装置具备:模块结构体,其包含至少1个蓄电模块,所述蓄电模块具有电极层叠体和封闭构件,所述电极层叠体具有多个双极电极,所述双极电极包含集电体、设置在集电体的一个主面的正极层、以及设置在集电体的另一个主面的负极层,并且所
述多个双极电极在第1方向上层叠,所述封闭构件将电极层叠体的沿着第1方向的侧面封闭;一对约束构件,其配置在第1方向上的模块结构体的两端,用于对模块结构体附加约束载荷;以及第1中间构件,其介于约束构件与模块结构体之间,将来自约束构件的约束载荷传递到模块结构体,第1中间构件包含能根据约束载荷而变形的第1封装件、以及封入到第1封装件的流体。
[0013]在该蓄电装置中,对模块结构体从配置在其两端的一对约束构件附加约束载荷。在约束构件与模块结构体之间,配置有将来自约束构件的约束载荷传递到模块结构体的第1中间构件。并且,第1中间构件包含能根据约束载荷而变形的第1封装件、以及封入到第1封装件的流体。因此,如上述的见解所示,即使第1中间构件根据约束构件的变形以因位置而异的压缩量被压缩,第1封装件内部的压力也会被保持为恒定,其结果是,能对蓄电模块均匀地附加约束载荷。
[0014]也可以是,在本公开的蓄电装置中,模块结构体还包含集电板,所述集电板构成该模块结构体的第1方向的一端并且电连接到电极层叠体,第1中间构件以第1中间构件的外缘从第1方向观看时位于比集电板的外缘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介于约束构件与集电板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当对模块结构体附加约束载荷时,第1中间构件中的与集电板重叠的部分被压缩,第1中间构件中的位于比集电板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以包裹集电板的边缘的方式朝向集电板变形。由此,第1中间构件的运动被集电板的边缘限制,因此,得以抑制第1中间构件与模块结构体的错位。
[0015]也可以是,在本公开的蓄电装置中,在模块结构体的一端,以从第1方向观看时包围集电板的方式在集电板的外侧配置有封闭构件,第1中间构件从集电板一直配置到封闭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对蓄电模块,对封闭构件也能够均匀地附加约束载荷。
[0016]也可以是,在本公开的蓄电装置中,第1中间构件的外缘从第1方向观看时位于比配置在集电板的外侧的封闭构件的外缘靠外侧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当如上述那样对模块结构体附加约束载荷时,第1中间构件中的与集电板和封闭构件重叠的部分被压缩,第1中间构件中的位于比封闭构件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以包裹封闭构件的边缘的方式朝向封闭构件变形。由此,第1中间构件的运动被封闭构件的边缘限制,因此,得以限制第1中间构件与模块结构体的错位。
[0017]也可以是,在本公开的蓄电装置中,模块结构体还包含集电板,所述集电板构成该模块结构体的第1方向的一端并且电连接到电极层叠体,第1中间构件以第1中间构件的外缘从第1方向观看时位于比集电板的外缘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介于约束构件与集电板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1中间构件的第1封装件是不与集电板的边缘接触的,因此得以抑制第1封装件的破损。
[0018]也可以是,本公开的蓄电装置还具备第1粘接层和第2粘接层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第1粘接层配置在第1中间构件与模块结构体之间,将第1中间构件与模块结构体粘接,所述第2粘接层配置在第1中间构件与约束构件之间,将第1中间构件与约束构件粘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使用如上述那样能变形的第1封装件的第1中间构件,也得以抑制约束构件与模块结构体的错位。
[0019]也可以是,本公开的蓄电装置还具备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在第1中间构件与模块结构体之间沿着第1中间构件的外缘或者模块结构体的外缘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得以抑
制水分等向第1中间构件与模块结构体之间的侵入,因此得以抑制模块结构体的生锈等。
[0020]也可以是,本公开的蓄电装置还具备紧固构件,所述紧固构件用于通过将约束构件彼此紧固而经由约束构件对模块结构体附加约束载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约束构件发生了变形,也能对蓄电模块均匀地附加约束载荷。
[0021]也可以是,本公开的蓄电装置具备收纳模块结构体的壳体,壳体具有:主体部,其为有底箱型,并设置有在第1方向上开口的开口部;以及盖部,其将开口部堵住,一对约束构件由在第1方向上与开口部相对的主体部的底壁部、以及盖部构成。另外,也可以是,通过使壳体内相对于大气压被减压,从而经由底壁部和盖部对模块结构体附加有约束载荷。在这种情况下,能对蓄电模块均匀地附加约束载荷。另外,能够通过第1中间构件充分地缓和振动或者盖部的起伏对模块结构体的影响。
[0022]也可以是,在本公开的蓄电装置中,盖部由车辆的面板构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第1中间构件充分地缓和车辆的面板构件的起伏对模块结构体的影响。
[0023]也可以是,本公开的蓄电装置还具备第2中间构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模块结构体,其包含至少1个蓄电模块,所述蓄电模块具有电极层叠体和封闭构件,所述电极层叠体具有多个双极电极,所述双极电极包含集电体、设置在上述集电体的一个主面的正极层、以及设置在上述集电体的另一个主面的负极层,并且所述多个双极电极在第1方向上层叠,所述封闭构件将上述电极层叠体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侧面封闭;一对约束构件,其配置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上述模块结构体的两端,用于对上述模块结构体附加约束载荷;以及第1中间构件,其介于上述约束构件与上述模块结构体之间,将来自上述约束构件的上述约束载荷传递到上述模块结构体,上述第1中间构件包含能根据上述约束载荷而变形的第1封装件、以及封入到上述第1封装件的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上述模块结构体还包含集电板,所述集电板构成该模块结构体的上述第1方向的一端并且电连接到上述电极层叠体,上述第1中间构件以上述第1中间构件的外缘从上述第1方向观看时位于比上述集电板的外缘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介于上述约束构件与上述集电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在上述模块结构体的上述一端,以从上述第1方向观看时包围上述集电板的方式在上述集电板的外侧配置有上述封闭构件,上述第1中间构件从上述集电板一直配置到上述封闭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上述第1中间构件的外缘从上述第1方向观看时位于比配置在上述集电板的外侧的上述封闭构件的外缘靠外侧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上述模块结构体还包含集电板,所述集电板构成该模块结构体的上述第1方向的一端并且电连接到上述电极层叠体,上述第1中间构件以上述第1中间构件的外缘从上述第1方向观看时位于比上述集电板的外缘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介于上述约束构件与上述集电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还具备第1粘接层和第2粘接层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第1粘接层配置在上述第1中间构件与上述模块结构体之间,将上述第1中间构件与上述模块结构体粘接,所述第2粘接层配置在上述第1中间构件与上述约束构件之间,将上述第1中间构件与上述约束构件粘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山泰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