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29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7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中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吸附件,吸附件设置在容纳腔底部;进风管道,进风管道设置在进风口处,且进风管道的一端插入容纳腔底部,进风管道插入容纳腔的一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第二出风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出风孔的直径,且第二出风孔设置在第一出风孔远离吸附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进风管道靠近磁铁的一端上等距设置有直径递增的多个出风孔,能够降低由进风管道进入容纳腔的保护气的风速,提高粉尘的沉降率;磁铁能够吸引保护气中的轻质铁磁性粉尘,提高该前置过滤器的轻质铁磁性粉尘的去除效率。的去除效率。的去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置过滤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器
,特指一种前置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机常用于打印一些压铸、注塑模具钢,而这类模具钢多具有铁磁性;目前主流的3D打印前置过滤器为固体旋风分离器,但是由于打印产生的烟尘中存在直径小、质量轻的固体颗粒,固体旋风分离器对这类轻质小直径颗粒的去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考虑了前述问题而做出,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置过滤器,其可以提高轻质铁磁性粉尘的过滤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
[0005]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
[0006]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底部;
[0007]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且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插入所述容纳腔底部,所述进风管道插入所述容纳腔的一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出风孔的直径,且所述第二出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孔远离所述吸附件的一侧。
[0008]据上所述的一种前置过滤器,所述进风管道上还设有第三出风孔和第四出风孔,所述第三出风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出风孔的直径,所述第四出风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出风孔的直径,且所述第三出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孔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孔的一侧,所述第四出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三出风孔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孔的一侧。
[0009]据上所述的一种前置过滤器,所述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三出风孔和所述第四出风孔均设为八个,八个所述第一出风孔、八个所述第二出风孔、八个所述第三出风孔、八个所述第四出风孔均沿所述进风管道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0]据上所述的一种前置过滤器,所述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三出风孔和所述第四出风孔呈等距分布。
[0011]据上所述的一种前置过滤器,所述壳体包括圆筒、锥型底座和盖体,所述圆筒设置在所述锥型底座和所述盖体之间,且所述锥型底座靠近所述圆筒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型底座远离所述圆筒一端的直径;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圆筒的顶部,所述吸附件与所述锥型底座固定连接。
[0012]据上所述的一种前置过滤器,所述吸附件设为磁铁,所述锥型底座远离所述圆筒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磁铁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法兰盘插入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且所述磁铁位于所述进风管道的正下方。
[0013]据上所述的一种前置过滤器,所述第一法兰盘上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与所述磁铁
抵接。
[0014]据上所述的一种前置过滤器,还包括卡箍,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封板均与所述卡箍相接。
[0015]据上所述的一种前置过滤器,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二法兰盘,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盘上;且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法兰盘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容纳腔的底部;
[0016]所述圆筒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上设有第三法兰盘,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三法兰盘上。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通过在进风管道靠近磁铁的一端上等距设置有直径递增的多个出风孔,能够降低由进风管道进入容纳腔的保护气的风速,提高粉尘的沉降率;磁铁能够吸引保护气中的轻质铁磁性粉尘,提高该前置过滤器的轻质铁磁性粉尘的去除效率;壳体包括圆筒、锥型底座和盖体,圆筒设置在锥型底座和盖体之间,其壳体的结构简单,易于焊接成型,制造成本低、难度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剖视图;
[0021]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22]图中:1、壳体;11、圆筒;111、第三法兰盘;112、出风口;12、锥型底座;121、第一法兰盘;122、封板;13、盖体;131、第二法兰盘;132、进风口;2、吸附件;21、磁铁;211、螺纹孔;3、进风管道;31、第一出风孔;32、第二出风孔;33、第三出风孔;34、第四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如图1

3所示,一种前置过滤器,用于去除3D打印机保护气中的轻质铁磁性粉尘,该前置过滤器包括壳体1、吸附件2和进风管道3。
[0025]壳体1中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进风口132和出风口112,出风口112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吸附件2设置在容纳腔底部;进风管道3设置在进风口132处,且进风管道3的一端插入容纳腔底部,进风管道3插入容纳腔的一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出风孔31和第二出风孔32,第二出风孔32的直径小于第一出风孔31的直径,且第二出风孔32设置在第一出风孔31远离吸附件2的一侧。其中,出风口112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进入壳体1的保护气需要从容纳腔底部运动到顶部在进行排出,能够保证沉降效果;通过在进风管道3靠近吸附件2的一端设置直径递增的第二出风孔32和第一出风孔31,能够降低由进风管道3进入容纳腔的保护气的风速,提高粉尘的沉降率;并且设置在容纳腔底部的吸附件2能够吸引保护气中的轻质铁磁性粉尘,提高该前置过滤器的轻质铁磁性粉尘的去除效率。
[0026]进风管道3上还设有第三出风孔33和第四出风孔34,第三出风孔33的直径小于第二出风孔32的直径,第四出风孔34的直径小于第三出风孔33的直径,且第三出风孔33设置
在第二出风孔32远离第一出风孔31的一侧,第四出风孔34设置在第三出风孔33远离第二出风孔32的一侧。通过在进风管道3靠近吸附件2的一端设置直径递增的第四出风孔34、第三出风孔33、第二出风孔32和第一出风孔31,能够降低由进风管道3进入容纳腔的保护气的风速,提高粉尘的沉降率。
[0027]第一出风孔31、第二出风孔32、第三出风孔33和第四出风孔34均设为八个,八个第一出风孔31、八个第二出风孔32、八个第三出风孔33、八个第四出风孔34均沿进风管道3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且第一出风孔31、第二出风孔32、第三出风孔33和第四出风孔34呈等距分布,其使得出风管道的出风更加均匀。
[00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孔31、第二出风孔32、第三出风孔33和第四出风孔34均为两排,且这八排出风孔呈等距分布,通过直径递增的八排出风孔能够降低进风管道3进入腔体的出风速度,提高粉尘沉降率。
[0029]壳体1包括圆筒11、锥型底座12和盖体13,圆筒11设置在锥型底座12和盖体13之间,且锥型底座12靠近圆筒11一端的直径大于锥型底座12远离圆筒11一端的直径;进风口132设置在盖体13上,出风口112设置在圆筒11的顶部,吸附件2与锥型底座12固定连接。其壳体1的结构简单,易于焊接成型,制造成本低、难度小;并且壳体1的底部呈锥型,其沉降在壳体1底部的轻质铁磁性粉尘,会滑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底部;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且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插入所述容纳腔底部,所述进风管道插入所述容纳腔的一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出风孔的直径,且所述第二出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孔远离所述吸附件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上还设有第三出风孔和第四出风孔,所述第三出风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出风孔的直径,所述第四出风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出风孔的直径,且所述第三出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孔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孔的一侧,所述第四出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三出风孔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孔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三出风孔和所述第四出风孔均设为八个,八个所述第一出风孔、八个所述第二出风孔、八个所述第三出风孔、八个所述第四出风孔均沿所述进风管道的周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朱泽晓杨春宏王文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天增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