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82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包括混凝土梁体,所述混凝土梁体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沟槽,所述至少一条沟槽内粘接有至少一条三维编织纤维索;该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将三维编织纤维索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梁体受弯加固领域,通过表层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提升既有钢筋混凝土梁体的抗弯极限承载能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全球存在大量老化较为严重的基础设施,若全部拆除重建势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2017年对美国基础设施状况的评估:全美约60万座桥梁平均服役了43年,其中服役50年以上的占约40%,存在严重结构缺陷则占9.1%。并且美国各级政府对这些桥梁的管养投入逐年增加,从2006年投入的110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175亿美元。
[0003]我国基础建设规模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总和,未来20

30年仍是建设高峰期,大量基础设施已经进入管养阶段,在不久将来,我国基础设施管理养护需求将会更加迫切,各级管理部门因此也越来越注重“建”、“管”、“养”协调发展。采用经济且有效的加固措施,以提升老化问题严重的基础设施力学性能,延长其服役寿命,是土木工程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0004]其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纤维和基体的两相组成,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性强、能阻隔电磁辐射等优越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并逐步应用于新型结构之中。
[0005]土木工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目前主要包括预制成型和现场湿粘成型两种,这两种成型方法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不同纤维之间主要通过胶水粘接形成,纤维之间平行不交叉,纤维之间相互作用较弱,易产生脱胶现象,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表层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加固混凝土梁体,旨在将三维编织纤维索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梁体受弯加固领域,通过表层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提升既有钢筋混凝土梁体的抗弯极限承载能力。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包括混凝土梁体,所述混凝土梁体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沟槽,所述至少一条沟槽内粘接有至少一条三维编织纤维索。
[0009]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中:所述至少一条三维编织纤维索具有至少一个折弯部。
[0010]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中:所述至少一个折弯部指向所述混凝土梁体的中轴线。
[0011]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中: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混凝土梁体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
135
°

[0012]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中:所述混凝土梁体内具有至少一个受拉纵筋,所述至少一条三维编织纤维索与所述至少一个受拉纵筋的走向相同。
[0013]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中:所述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中的一种。
[0014]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中:所述沟槽与所述三维编织纤维索间隙配合。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三维编织纤维索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梁体受弯加固领域,通过表层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提升既有钢筋混凝土梁体的抗弯极限承载能力。三维编织纤维索为柔性材料,并且嵌贴沟槽可设置为非直线,限制或减缓剥离破坏发生,提高纤维材料的利用率及加固效果。与此同时,作为柔性增强部件的三维编织纤维索相比现有技术的纤维片材,能够适用加固对纤维材料方向变化要求,有效避免或延缓纤维材料的剥离破坏,提升纤维材料的强度利用率及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的剖面图。
[0019]图中:
[0020]10、混凝土梁体;11、沟槽;
[0021]20、三维编织纤维索;21、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连接和相连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至2所示,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包括混凝土梁体10,混凝土梁体10的表面开设有沟槽11,沟槽11内粘接有三维编织纤维索20。将三维编织纤维索20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梁体受弯加固领域,通过表层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20提升既有钢筋混凝土梁体10的抗弯极限承载能力。三维编织纤维索20为柔性材料,并且嵌贴沟槽可设置为非直线,限制或减缓剥离破坏发生,提高纤维材料的利用率及加固效果。与此同时,作为柔性增强部件的三维编织纤维索20相比现有技术的纤维片材,能够适用加固对纤维材料方向变化要求,有效避免或延缓纤维材料的剥离破坏,提升纤维材料的强度利用率及加固效果。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三维编织纤维索20具有折弯部21,沟槽11上上具有与折弯部相配对的插入位(未图示),通过配置有折弯部和插入位,可以使得三维编织纤维索粘接后不易出现脱落的情况。
[0028]在本实施例中,折弯部21指向混凝土梁体10的中轴线。
[0029]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梁体10内具有受拉纵筋,三维编织纤维索20与受拉纵筋的走向相同。
[0030]在本实施例中,沟槽11与三维编织纤维索20间隙配合。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维编织纤维索由连续碳纤维、玻璃纤维或芳纶编织而成;三维编织纤维索通过二步法的三维编织技术编织而成。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维编织纤维索由连续碳纤维、玻璃纤维或芳纶编织而成;三维编织纤维索通过四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包括混凝土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体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沟槽,所述至少一条沟槽内粘接有至少一条三维编织纤维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条三维编织纤维索具有至少一个折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折弯部指向所述混凝土梁体的中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表面嵌贴三维编织纤维索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混凝土梁体的中轴线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鸣山刘健美徐文田毛武峰翟利华郑翔林尔姬付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