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672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藏集装箱热工性能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红外加热器、红外吸收复合面板、功率控制系统和安装台架构成。红外加热器和红外吸收复合面板相对安置,成对安装在安装台架上。功率控制系统连接到红外加热器与红外吸收复合面板,用于在热工试验的漏热试验中进行恒温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控热方便的特点,既可以作为补充加热散热装置,改善冷藏箱漏热试验时箱内的温度均匀性,也可以代替电热管作为试验的热源,可避免或者降低因冷藏箱热工试验条件的制约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冷藏集装箱漏热试验的成功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藏集装箱热工性能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藏集装箱是指一种有良好隔热,且能维持一定低温要求,适用于各类易腐食品的运送、贮存的特殊集装箱。我国冷藏集装箱生产大国。目前,冷藏集装箱的技术标准主要有三个:关于易腐蚀视频国际运输及专用设备的协定(ATP)、ISO1496

2:1996、GB7392

1998。根据以上标准,冷藏集装箱须进行三项热工性能试验(气密性试验、漏热试验和制冷性能试验),其中漏热试验、制冷性能试验必须在恒温室内进行。漏热试验主要检测评价集装箱的隔热性能,是集装箱厂家最为重视的一项热工试验。关于漏热试验条件,三个标准分别要求如下:
[0003][0004][0005]根据上表可知,降低箱内外温度波动,保持温度均匀与恒定,是冷藏箱热工试验系统和进行漏热试验的关键。
[0006]国内冷藏集装箱漏热试验通常采用内部加热法,即,在密闭的冷藏集装箱内放置电加热器和空气循环风扇,以40尺冷藏箱为例,内加热装置为6台 2kw的电加热器和几台风扇,试验中加热器和风扇的位置固定不变。在试验的升温阶段,六台加热器同时满负荷工作,等达到设定温度后,五台加热器关闭,一台加热器作为补充和加热器连续或间歇性工作,将箱内温度保持在设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0007]现有冷藏集装箱热工试验系统中内加热部分的特点为:电加热器加热,风扇制造箱内空气对流,以使箱内温度符合试验要求。
[0008]缺点:空气比热容小,与箱壁的热传导时降温快,对应的箱内温度

时间变化曲线周期短;在密闭的空间内,风扇制造的风流会在底角、顶角等部位出现不均匀性。此外,风扇机械运动所消耗的功率也计算在漏热试验所耗功率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主要利用波长2.5至15微米电磁波加热(即电红外加热)的方式,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红外加热器、红外吸收复合面板、功率控制系统和安装台架构成;所述红外加热器和所述红外吸收复合面板相对安置,成对安装在所述安装台架上;所述功率控制系统连接到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所述红外吸收复合面板,用于在热工试验的漏热试验中进行恒温控制。
[0011]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吸收复合面板由红外线吸收层、粘结层和热交换层构成;所述红外线吸收层正对所述红外加热器,所述热交换层背对所述红外加热器;在红外线吸收层和热交换层设置粘结层,用于连接所述红外线吸收层和热交换层。
[0012]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为0.5毫米至3毫米,优选为0.5 毫米。
[0013]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50微米至300微米,优选为100微米。
[0014]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层的厚度为0.3毫米至10毫米,优选为1.0毫米。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控制系统包含温度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通讯线路、变频器、接触器和存储器;在所述存储器中保存有被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执行的嵌入式软件;所述可编程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线路连接所述存储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变频器和所述接触器。
[0016]鉴于上述技术特征,本技术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利用有机化合物对远红外线有强烈的吸收特性,辐射吸收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利用远红外线加热会有较高的热效率,符合ISO1496

2:1996、 GB7392

1998标准对于漏热试验时减少热辐射的要求。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具有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控热方便的特点,既可以作为补充加热散热装置,改善冷藏箱漏热试验时箱内的温度均匀性,也可以代替电热管作为试验的热源。
[0018]2、本技术可避免或者降低因冷藏箱热工试验条件的制约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冷藏集装箱漏热试验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利用本技术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进行热工试验的漏热试验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红外吸收复合面板的正面图;
[0021]图3是图2的侧面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控制连接示意图。
[0023]图中:1

红外加热器,2

红外吸收复合面板,3

功率控制系统,4

安装台架,5

管式电加热器,6

风扇,7

环境室,8

冷藏集装箱;
[0024]201

红外线吸收层,202

粘结层,203

热交换层;
[0025]301

温度传感器,302

可编程控制器,303

通讯线路,304

变频器,305
‑ꢀ
接触器,306

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以40尺机械式冷藏集装箱的热工试验为例。按照 ISO1496

2:1996标准,在冷藏集装箱8内安放六台2kw的管式电加热器5和两台风扇6,作为初始加热以及均衡热量的装置。热工试验包含步骤:
[0028]步骤S101、安装红外加热器1与红外吸收复合面板2。将六件快中波红外线加热器1和六件红外吸收复合面板2成对安装在安装台架4上,然后将安装台架4固定在所试验的冷藏集装箱8内。红外吸收复合面板2与冷藏集装箱8的侧板平行,面间距20至30厘米,底边距离冷藏集装箱8的底板20 至30厘米,三件为一组,沿着冷藏集装箱8一面侧挡板均匀排列。红外加热器1与红外吸收复合板面2间距为150至200毫米。整个冷藏集装箱8被安置在环境室7中。
[0029]步骤S102、在所试验的冷藏集装箱8外部安装功率控制系统3。功率控制系统3与箱内的温度传感器连接,并按照设定程序向箱内红外加热器1输送电源,通过控制红外加热器1的功率,以及红外加热器1与红外吸收复合面板2之间的距离,调节温度。...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红外加热器、红外吸收复合面板、功率控制系统和安装台架构成;所述红外加热器和所述红外吸收复合面板相对安置,成对安装在所述安装台架上;所述功率控制系统连接到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所述红外吸收复合面板,用于在热工试验的漏热试验中进行恒温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吸收复合面板由红外线吸收层、粘结层和热交换层构成;所述红外线吸收层正对所述红外加热器,所述热交换层背对所述红外加热器;在红外线吸收层和热交换层设置粘结层,用于连接所述红外线吸收层和热交换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为0.5毫米至3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冷藏箱热工试验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吸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德辉陆前进徐万东余荣华陈泽键李振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亦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