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56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1:19
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包括筒体、锥体、集尘室、进气管、排气管出口段、排气管扰流段、排气管锥段、顶盖、旋流阻断器、排尘口。所述进气管顶部略低于筒体顶部,减少旋流气体对顶盖的磨损;所述排气管出口段、排气管扰流段和排气管锥段三部分构成整个排气管结构,排气管扰流段增加扰流强度,破坏上灰环,减少灰尘从排气管的短路逸出,排气管锥段减少内旋流的范围,提高除尘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减少旋风分离器的磨损程度,延长使用寿命,消除上灰环、下灰环的影响,提高分离效率。提高分离效率。提高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


[0001]本技术属于烟气除尘领域,具体涉及安装在循环流化床下游的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旋风分离器是利用含尘气体做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气体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然后借助重力使尘粒进入集尘室实现气固分离的装置,旋风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没有运动部件,操作不受温度、压强的限制,投资运行成本低,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炉窑除尘、气力输送等领域。
[0003]另一小部分气流则向旋风分离器顶盖流动,然后沿排气管外侧向下流动,当到达排气管下端时反转向上,随净化气体从排气管排出旋分分离器
[0004]传统旋风分离器存在的上灰环、下灰环、纵向环流、短路流等现象会对旋风分离器的性能产生消极影响。上灰环的存在,使外旋气流中的粉尘先向顶盖流动,再沿排气管外壁向下流动,最后短路从排气管排除旋风分离器,影响分离效率。下灰环的存在,当流经锥体的外层旋流在锥体底部反转上升时产生的涡流,会将已除下的粉尘重新卷起,形成二次扬尘现象,影响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可以消除旋风分离器存在的上灰环、下灰环、纵向环流、短路流等现象对旋风分离器的性能产生消极影响,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包括筒体1、锥体2、集尘室3、进气管4、排气管出口段5、排气管扰流段6、排气管锥段7、顶盖8、旋流阻断器9、排尘口10。
[0007]前述的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中,所述进气管顶部略低于筒体顶部,减少旋流气体对顶盖的磨损;所述排气管出口段、排气管扰流段和排气管锥段三部分构成整个排气管结构;排气管扰流段的顶端和顶盖平齐,排气管扰流段底端低于进气管的顶端,但不低于进气管中心位置,排气管扰流段的外侧由8

12片花瓣组成,花瓣沿排气管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排气管锥段的顶部和排气管扰流段的底部相连,排气管锥段底部低于进气管底部,但高于筒体底部,排气管锥段的半锥角范围为10
°‑
20;旋流阻断器的顶部平齐或略低于锥体底部,旋流阻断器的顶面为布满开孔的凹面,孔的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为多边形,顶面两端与排尘口之间存在环形缝隙。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减少旋风分离器的磨损程度,延长使用寿命,增加扰流强度,破坏上灰环,减少灰尘从排气管的短路逸出,同时减少内旋流的范围,旋流阻断器可以消除下灰环引起的二次扬尘,促使尘粒向集尘室运动,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0009]下面将在附图的帮助下更详细地阐述本专利技术,以下相同的附图编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0010]图1是表示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表示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的排气管扰流段的详图。
[0012]图3是表示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的旋流阻断器的详图。
[0013]以上各图中,1为筒体、2为锥体、3为集尘室、4为进气管、5为排气管出口段、6为排气管扰流段、7为排气管锥段、8为顶盖、9为旋流阻断器、10为排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其他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饰或变更,但这些修饰或变更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15]如图1所示,进气方式采用普通切向进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进气管顶部略低于筒体顶部,减少旋流气体对顶盖的冲击造成的磨损。含尘气体通过进口管切线进入旋风分离器后变为旋转气流,绝大部分旋转气流沿器壁自筒体向锥体流动,称为“外旋气流”,另一小部分气流则向旋风分离器顶盖流动,在排气管扰流段的作用下,气流的湍流强度增加,上灰环的旋流结构被破坏,促使这一小部分气流重新进入外旋气流。排气管锥段的直径随着插入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增加了外旋气流的流通面积,有利于气流中的尘粒向器壁运动,因为在内旋气流区域,切向速度随筒体半径的减小而减小,颗粒所受离心力也越来越小,所以颗粒一旦被卷入内涡旋,被分离出来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0016]在离心力和摩擦力的综合作用下,外旋气流从筒体向锥体运动,尘粒按螺旋状的轨迹运动,大的尘粒螺旋向外运动,到达器壁时失去径向惯性力,在重力和气流的作用下沿器壁落下经排尘口进入集尘室,小的尘粒螺旋向内运动,当进入内旋气流后,随净化气体经排气管排出旋风分离器。
[0017]当外旋气流到达锥体下端旋流阻断器时,大部分气流以同样的螺旋方向由下反转向上,称为“内旋气流”,少部分气流经旋流阻断器上凹面及与锥体的间隙进入集尘室,促进尘粒向集尘室运动,有利于尘粒的收集,提高分离效率;同时,在上凹面的阻力作用下,外旋气流在锥体底部反转上升时产生的涡流,不会将已除下的粉尘重新卷起,减少了二次扬尘现象。旋流阻断器上凹面带孔,外旋气流在锥体底部反转上升时产生的涡流,会将已除下的粉尘重新卷起,旋流阻断器可以消除这种影响,提高分离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包括筒体、锥体、集尘室、进气管、排气管出口段、排气管扰流段、排气管锥段、顶盖、旋流阻断器、排尘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出口段、排气管扰流段和排气管锥段三部分构成整个排气管结构,旋流阻断器排气管扰流段增加扰流强度,破坏上灰环,减少灰尘从排气管的短路逸出,排气管锥段减少内旋流的范围,提高除尘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排气管扰流段的顶端和顶盖平齐,排气管扰流段底端低于进气管的顶端,但不低于进气管中心位置,排气管扰流段的外侧由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晶晶崔一尘赵凯曾之俊郭涵吴一帆刘占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