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30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反应釜,其包括反应釜釜体、反应釜釜盖、穿过反应釜釜盖延伸至反应釜釜体内部底端的传动轴,传动轴顶端固定有带动传动轴转动的动力装置,传动轴底端固定有副搅拌叶,副搅拌叶上方的传动轴上固定有主搅拌叶,反应釜釜盖上开有物料进口和回流液进口,反应釜釜体底端开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釜解决物料混合难、搅拌效果差、物料粘壁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不相容的固、液混合物料反应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等领域,目前实验室反应釜在固相和液相混合反应过程中出现搅拌不充分、固体物料粘接反应釜内壁以及回流液沿反应釜内壁流下导致局部反应不均等问题。提高搅拌速度可一定程度调节物料的均匀性,存在的不足是长时间高速运转会使带动搅拌装置的电机过热而受损。
[0003]中国专利CN207371388U公开反应釜搅拌组件及反应釜,其提出一种反应釜搅拌组件,包括安装座、叶轮式搅拌器和桨式搅拌器,能够提高搅拌的均匀性,防止物料沉淀;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未能解决固体物料粘接反应釜内壁问题。
[0004]中国专利CN209287279U公开一种刮壁式反应釜,在搅拌时能够对反应釜内壁进行刮壁,增强搅拌效果,且物料不会残留在反应釜内壁上,不足的是结构复杂,不易清洗。
[0005]中国专利CN211725773U一种液液非均相高效混合搅拌反应釜,其只适用于液液反应物,不适用固液反应物,使用范围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反应釜,特别适用于不相容的固、液混合物料反应,使得反应均匀有效,进而提高实验效率。
[0007]本技术的一种反应釜,其包括反应釜釜体、反应釜釜盖、穿过反应釜釜盖延伸至反应釜釜体内部底端的传动轴,传动轴顶端固定有带动传动轴转动的动力装置,传动轴底端固定有副搅拌叶,副搅拌叶上方的传动轴上固定有主搅拌叶,反应釜釜盖上开有物料进口和回流液进口,反应釜釜体底端可开有出料口。
[0008]进一步地,动力装置固定于反应釜外侧的传动轴上,动力装置例如可以为电机。
[0009]进一步地,副搅拌叶为中间低、两边高的月牙形或U型,副搅拌叶中间部分的弧度与反应釜底部的弧度一致,传动轴与副搅拌叶的中间部分连接,副搅拌叶两边高出的部分向上翘起,翘起的高度例如可以为反应釜高度的1/5

1/3,和/或,副搅拌叶与反应釜釜体内部侧壁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为4

15mm,例如优选为5

10mm,副搅拌叶底端与反应釜釜釜体内部底壁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为4

15mm,例如优选为5

10mm,副搅拌叶的叶片厚度例如可以为2

5mm,优选为2

3mm。
[0010]进一步地,主搅拌叶为椭圆形,传动轴与主搅拌叶的其中一个长轴端连接,主搅拌叶沿着传动轴外壁倾斜连接(例如沿着逆时针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倾斜角例如可以为30

60度,优选为40

50度,单个主搅拌叶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例如可以为5

50mm,例如优选为8

10mm,和/或主搅拌叶的长轴长度例如可以为反应釜半径的1/4

2/3,例如优选为 1/3

1/2,短轴长度例如可以为反应釜半径的1/25

1/15,例如优选为1/20

1/16,主搅
拌叶的叶片厚度例如可以为2

5mm,优选为2

3mm。
[0011]进一步地,主搅拌叶的个数例如可以为2

4个,例如优选为4个,主搅拌叶沿着传动轴从下往上依次交替设置,相邻主搅拌叶设置于反应釜的不同侧,所有主搅拌叶从整体上均匀分布于传动轴的四周(即从上往下看,所有的主搅拌叶均匀分布于传动轴的四周),和/或,主搅拌叶与反应釜釜体内部侧壁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为10

25mm,例如优选为15

20mm。
[0012]进一步地,副搅拌叶的搅拌直径大于主搅拌叶的搅拌直径,副搅拌叶的最高点与最顶端的主搅拌叶的高度大体一致,即主搅拌叶正好在副搅拌叶的内部,主搅拌叶和副搅拌叶与传动轴一体成型或焊接。
[0013]进一步地,最底端的主搅拌叶与副搅拌叶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占传动轴长度的1/20

1/10,例如优选为1/18

1/15。
[0014]进一步地,回流液进口与回流液接引管连接,回流液接引管向反应釜的内部空间延伸 5

15mm,例如优选为7

10mm。
[0015]进一步地,反应釜为圆筒形,例如可以为1L或5L反应釜,反应釜釜体与釜盖之间法兰连接,方便拆卸,进而可以取出主搅拌叶和副搅拌叶,对主搅拌叶和副搅拌叶进行清洗。
[0016]进一步地,出料口与出料管连接,出料管上设有放料阀。
[0017]本技术的反应釜用于固体或者粉末物料在一种与其不相溶的液相体系中进行反应。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反应釜,在搅拌过程中,副搅拌叶和主搅拌叶在传动轴的带动下分别对釜体内的物料内、外层进行搅拌旋转,从而使釜体内的物料充分混合,解决了现有装置很难使物料充分混合,造成反应不完全问题,同时提高搅拌的均匀性,防止物料沉淀;增强搅拌效果,且物料不会残留在反应釜内壁上;回流液经回流接引管后不再沿反应釜内壁流下,避免局部反应不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主搅拌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
传动轴,2

动力装置,3

出料口,4

副搅拌叶,5

主搅拌叶,6

回流液接引管,7

物料进口,8

反应釜釜体,9

反应釜釜盖,10

出料管,11

放料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25]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反应釜,其包括反应釜釜体8、反应釜釜盖9、穿过反应釜釜盖9延伸至反应釜釜体8内部的传动轴1,传动轴1顶端固定有带动传动轴1转动的动力装置2,传动轴1底端固定有副搅拌叶4,副搅拌叶4上方的传动轴1上固定有主搅拌叶 5,反应釜釜盖9上开有物料进口7和回流液进口,反应釜釜体8的底端可开有出料口3。
[0026]动力装置2固定于反应釜外侧的传动轴1上,动力装置2例如可以为电机。
[0027]副搅拌叶4为中间低、两边高的月牙形或U型,副搅拌叶4中间部分的弧度与反应釜
底部的弧度一致,传动轴1与副搅拌叶4的中间部分连接,副搅拌叶4两边高出的部分向上翘起,翘起的高度例如可以为反应釜高度的1/5

1/3,和/或,副搅拌叶4与反应釜釜体内部侧壁之间的距离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釜体(8)、反应釜釜盖(9)、穿过反应釜釜盖(9)延伸至反应釜釜体(8)内部底端的传动轴(1),传动轴(1)顶端固定有带动传动轴(1)转动的动力装置(2),传动轴(1)底端固定有副搅拌叶(4),副搅拌叶(4)上方的传动轴上固定有主搅拌叶(5),反应釜釜盖(9)上开有物料进口(7)和回流液进口,反应釜釜体(8)的底端可开有出料口(3);副搅拌叶(4)为中间低、两边高的月牙形或U型,副搅拌叶(4)中间部分的弧度与反应釜底部的弧度一致,传动轴(1)与副搅拌叶(4)的中间部分连接,副搅拌叶(4)两边高出的部分向上翘起;主搅拌叶(5)沿着传动轴从下往上依次交替设置,相邻主搅拌叶设置于反应釜的不同侧,所有主搅拌叶从整体上均匀分布于传动轴的四周,副搅拌叶(4)的最高点与最顶端的主搅拌叶(5)的高度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2)固定于反应釜外侧的传动轴(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副搅拌叶(4)与反应釜釜体内部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

15mm,副搅拌叶底端与反应釜釜体内部底壁之间的距离为4

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主搅拌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桃吴远友张飞雄姜维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双欣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