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03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辅助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包括红绿灯和四个防撞辊,所述红绿灯的灯柱两个第一轴承转动套设有两个环形板,两个所述环形板的外侧壁均环绕开设有四个内螺纹盲孔,每个所述内螺纹管盲孔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丝杆,每个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每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螺纹孔,每个所述内螺纹孔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安装机构,每个所述防撞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套筒,每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红绿灯的有效防护,保证了红绿灯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红绿灯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红绿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

技术介绍

[0002]红绿灯一般指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是指挥交通运行的信号灯,一般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0003]现有的智能红绿灯的灯柱通常没有设置防护装置,这样导致的问题是在灯柱受到车辆撞击时容易发生弯折,从而造成红绿灯的损坏,影响红绿灯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红绿灯在受到车辆撞击后容易弯折,从而影响红绿灯的正常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包括红绿灯和四个防撞辊,所述红绿灯的灯柱两个第一轴承转动套设有两个环形板,两个所述环形板的外侧壁均环绕开设有四个内螺纹盲孔,每个所述内螺纹管盲孔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丝杆,每个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每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螺纹孔,每个所述内螺纹孔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安装机构,每个所述防撞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套筒,每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卡槽,每个所述套筒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卡槽的内部且分别与对应的安装机构活动插接。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空心柱、第一弹簧、连接块和活动杆,所述空心柱与对应的丝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空心柱的内部且一端与空心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柱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动杆通过通孔并向外延伸且与对应的安装块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螺栓、固定板、连接板和插杆,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且通过第三轴承与螺栓转动套接,所述螺栓与对应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与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插杆固定设置于连接板的下侧壁,所述插杆与对应的套筒活动插接。
[0009]优选的,所述红绿灯的灯柱活动套接有两个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环形板靠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红绿灯的灯柱开设有两个第二卡槽,每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卡接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部。
[0010]优选的,每个所述防撞辊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多个防撞橡胶圈。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采用压缩弹簧。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采用扭力弹簧。
[0013]优选的,所述红绿灯的灯柱高度为1.5米。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通过设置有的多个防撞辊和套设与防撞辊外壁的防撞橡胶圈,能够在灯柱受到碰撞时通过防撞辊的转动改变受力方向,从而减小红绿灯受到的冲击力。
[0016]2、该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通过设置有的连接机构和两个第二弹簧,能够在红绿灯受到碰撞时进行有效的缓冲,从而保证红绿灯的使用寿命。
[00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实现了对红绿灯的有效防护,保证了红绿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20]图3为图1中局部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21]图中:1红绿灯、2防撞辊、3环形板、4丝杆、5安装块、6套筒、7空心柱、8第一弹簧、9连接块、10活动杆、11螺栓、12固定板、13连接板、14插杆、15第二弹簧、16防撞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参照图1

2,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包括红绿灯1和四个防撞辊2,红绿灯1的灯柱高度为1.5米,红绿灯1的灯柱两个第一轴承转动套设有两个环形板3,两个环形板3的外侧壁均环绕开设有四个内螺纹盲孔,每个内螺纹管盲孔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丝杆4,每个丝杆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有安装块5,连接机构包括空心柱7、第一弹簧8、连接块9和活动杆10,空心柱7与对应的丝杆4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8设置于空心柱7的内部且一端与空心柱7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9与活动杆10固定连接,第一弹簧8采用压缩弹簧,便于使第一弹簧8能够始终与对应的连接块9之间存在挤压力,空心柱7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活动杆10通过通孔并向外延伸且与对应的安装块5固定连接。
[0025]参照图1和图3,每个安装块5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螺纹孔,每个内螺纹孔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安装机构,每个防撞辊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套筒6,每个防撞辊2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多个防撞橡胶圈16,每个安装块5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卡槽,每个套筒6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卡槽的内部且分别与对应的安装机构活动插接,安装机构包括螺栓11、固定板12、连接板13和插杆14,固定板1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且通过第三轴承与螺栓11
转动套接,螺栓11与对应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连接板13与固定板12的侧壁固定连接,插杆14固定设置于连接板13的下侧壁,插杆14与对应的套筒6活动插接,便于对防撞辊2进行安装。
[0026]参照图1,红绿灯1的灯柱活动套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5,两个环形板3靠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红绿灯1的灯柱开设有两个第二卡槽,每个第二弹簧15的两端分别卡接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部,第二弹簧15采用扭力弹簧,能够在两个环形板3转动时提供阻力。
[0027]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的多个防撞辊2和套设于防撞辊2外壁的多个防撞橡胶圈16,能够在灯柱受到碰撞时通过防撞辊2的转动改变受力方向,从而减小红绿灯1受到的冲击力,在发生碰撞造成两个环形板3转动时,两个环形板3分别带动对应的第二弹簧15运动,第二弹簧15通过自身弹力起到一级缓冲作用,在防撞辊2受到碰撞并挤压对应的两个活动杆10时,两个活动杆10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块9挤压对应的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通过自身的弹力起到二级缓冲作用,从而能够实现对红绿灯1的有效防护。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包括红绿灯(1)和四个防撞辊(2),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绿灯(1)的灯柱两个第一轴承转动套设有两个环形板(3),两个所述环形板(3)的外侧壁均环绕开设有四个内螺纹盲孔,每个所述内螺纹盲孔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丝杆(4),每个所述丝杆(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有安装块(5),每个所述安装块(5)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螺纹孔,每个所述内螺纹孔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安装机构,每个所述防撞辊(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套筒(6),每个所述安装块(5)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卡槽,每个所述套筒(6)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卡槽的内部且分别与对应的安装机构活动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空心柱(7)、第一弹簧(8)、连接块(9)和活动杆(10),所述空心柱(7)与对应的丝杆(4)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8)设置于空心柱(7)的内部且一端与空心柱(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9)与活动杆(10)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柱(7)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动杆(10)通过通孔并向外延伸且与对应的安装块(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用耐碰撞高杆红光警示柱,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李赵利强杨家旭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