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70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属于线束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外壳,连接外壳的右侧贯穿连接有固定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胶皮套外壁设置有转接槽,使得胶皮套能够跟随线束主体一起弯折,防止线束主体在胶皮套处折断损伤,在线束转接使用时,转接杆在连接架的内壁转动,使得线束主体能够在辅助滚筒的转接作用下平滑弯折,通过两次转接能够有效防止弯折角度过大导致线束折断的问题,提高了线束的使用寿命,在连接外壳的外壁贯穿连接有两组散热架,在散热架的外壁设置波纹凹槽,使得散热架与外壁的接触面积能够增加提高散热效果,使得散热架能够有效对线束主体与固定架的连接部位进行散热,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线束连接器是端子的一种,连接器又称插接器,由插头和插座组成。连接器是汽车电路中线束的中继站,线束与线束、线束与电器部件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连接器,汽车线束连接器是连接汽车各个电器与电子设备的重要部件为了防止连接器在汽车行驶中脱开,所有的连接器均采用了闭锁装置。
[0003]现有的线束连接器在进行使用时常因为转接处折断线芯造成损坏,造成线束损坏影响使用,且线束连接端温度难以散热易造成损坏造成线束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连接器,解决了现有线束连接器转接处易断线芯和线束连接端温度难以散热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连接外壳,所述连接外壳的右侧贯穿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线束插头,所述连接外壳的两侧均贯穿连接有散热架,所述连接外壳的左侧贯穿连接有转接架,所述转接架的左侧旋转连接有集线筒,所述集线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胶皮套,所述胶皮套的左侧贯穿连接有线束主体,所述连接外壳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两侧所述连接架的内壁中间位置旋转连接有转接杆,两侧所述转接杆的左侧均旋转连接有承接轴,所述连接外壳和转接架的内壁靠近连接转接杆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分隔板,所述胶皮套的外壁均匀开设有转接槽,所述集线筒设置有两组,顶部所述集线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柱,底部所述集线筒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有卡位柱。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转接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管,且所述集线筒的内壁靠近右侧边缘处开设有与连接法兰管相适配的环形卡槽。
[0008]进一步,所述连接架的左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内壁与转接杆旋转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承接轴与转接架的内壁旋转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连接外壳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辅助滚筒。
[0011]进一步,所述连接外壳的左侧开设有与转接架相适配的转接孔,且转接孔的内壁靠近顶部和底部位置固定安装有防护垫块。
[0012]进一步,所述连接外壳的外壁两侧均开设有与散热架相适配的连接孔,且连接孔内壁与散热架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架远离连接外壳的一侧开设有波浪型凹槽。
[0013]进一步,所述辅助滚筒在连接外壳的内壁均匀设置有两组,且每组设置有两个,所述辅助滚筒的外壁设置有棉质软垫。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
[0015]将线束主体卡入集线筒和胶皮套,再将集线筒和胶皮套套设在转接架的左侧,胶皮套外壁设置有转接槽,使得胶皮套能够跟随线束主体一起弯折,防止线束主体在胶皮套处折断损伤,在线束转接使用时,转接杆在连接架的内壁转动,使得线束主体能够在辅助滚筒的转接作用下平滑弯折,通过两次转接能够有效防止弯折角度过大导致线束折断的问题,提高了线束的使用寿命,在连接外壳的外壁贯穿连接有两组散热架,在散热架的外壁设置波纹凹槽,使得散热架与外壁的接触面积能够增加提高散热效果,使得散热架能够有效对线束主体与固定架的连接部位进行散热,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连接器的三维效果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连接器中分隔板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连接器中分隔板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连接外壳;2、固定架;3、线束插头;4、散热架;5、转接架;6、集线筒;7、胶皮套;8、线束主体;9、连接架;10、转接杆;11、承接轴;12、分隔板;13、转接槽;14、承接柱;15、卡位柱;16、连接法兰管;17、辅助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如图1

4所示,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连接外壳1,连接外壳1的右侧贯穿连接有固定架2,固定架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线束插头3,连接外壳1的两侧均贯穿连接有散热架4,连接外壳1的左侧贯穿连接有转接架5,转接架5的左侧旋转连接有集线筒6,集线筒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胶皮套7,胶皮套7的左侧贯穿连接有线束主体8,连接外壳1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9,两侧连接架9的内壁中间位置旋转连接有转接杆10,两侧转接杆10的左侧均旋转连接有承接轴11,连接外壳1和转接架5的内壁靠近连接转接杆10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分隔板12,胶皮套7的外壁均匀开设有转接槽13,集线筒6设置有两组,顶部集线筒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柱14,底部集线筒6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有卡位柱15。
[0028]优选的,转接架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管16,且集线筒6的内壁靠近右侧边缘处开设有与连接法兰管16相适配的环形卡槽。
[0029]优选的,连接架9的左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内壁与转接杆10旋转连接。
[0030]优选的,承接轴11与转接架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连接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壳(1)的右侧贯穿连接有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线束插头(3),所述连接外壳(1)的两侧均贯穿连接有散热架(4),所述连接外壳(1)的左侧贯穿连接有转接架(5),所述转接架(5)的左侧旋转连接有集线筒(6),所述集线筒(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胶皮套(7),所述胶皮套(7)的左侧贯穿连接有线束主体(8),所述连接外壳(1)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9),两侧所述连接架(9)的内壁中间位置旋转连接有转接杆(10),两侧所述转接杆(10)的左侧均旋转连接有承接轴(11),所述连接外壳(1)和转接架(5)的内壁靠近连接转接杆(10)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分隔板(12),所述胶皮套(7)的外壁均匀开设有转接槽(13),所述集线筒(6)设置有两组,顶部所述集线筒(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柱(14),底部所述集线筒(6)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有卡位柱(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架(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管(16),且所述集线筒(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豪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诚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