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46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其包括冷却上板和冷却下板,冷却上板和冷却下板上下连接,冷却下板的顶面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下板表面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沿冷却下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一端相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另一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第一腔室内沿冷却下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流道,第二腔室内沿冷却下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流道,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扰流组件,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二扰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证液冷板内流场的均一性,提高散热效率,同时能够将各流道中的冷却液进行混合、均温,能够保证各流道内温度的均一性。的均一性。的均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包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电池能量储存性能越来越高,在使用过程中因高倍率的充放电,会导致电池温升过高,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寿命等,如果温升得不到有效处理甚至可能引起热失控,造成电池短路或爆炸。
[0003]目前,市场上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是空气冷却和液体冷却两种方式。传统的空气冷却最简单和方便,但其冷却表面换热系数小,换热效率低,难以满足快速散热的要求,基本被市场所淘汰。另外一种液体冷却方式是采用在电池模组外设置液冷板,传统的动力电池液冷板主要是上部平面下部焊接散热扁管或上下平面中间焊接散热扁管的结构,该结构总成生产简便,但成本较高,同时换热面积小,传热效果一般,电池模组散热效率低下,且需要设计加强结构保证液冷板总成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来提高电池模组散热效率及提高冷却液温度的均一性。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其包括冷却上板和冷却下板,冷却上板和冷却下板上下连接,所述冷却下板的顶面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下板表面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沿冷却下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一端相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另一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第一腔室内沿冷却下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流道,第二腔室内沿冷却下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流道,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扰流组件,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二扰流组件。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对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中部。
[0008]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腔室内的各组第一流道长度沿第一腔室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第二腔室内的各组第二流道长度沿第二腔室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
[0009]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包括若干沿第一腔室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的第一条状凸起,所述第二流道包括若干沿第二腔室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的第二条状凸起,第一条状凸起和第二条状凸起的长度相等,第一腔室内的各组流道和第二腔室内的各组流道相互齐平。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扰流组件包括第一扰流件,第一扰流件对称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位于进水口与相邻的第一流道之间,另外一组位于第一腔室末端与相邻的第一流道之间;所述第二扰流组件包括第二扰流件,第二扰流件对称设置有
两组,其中一组位于出水口与相邻的第二流道之间,另外一组位于第二腔室末端与相邻的第二流道之间,所述第一扰流件和第二扰流件的数量、结构及排布均相等,第一扰流件和第二扰流件相互对齐。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扰流组件还包括第三扰流件,所述第三扰流件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流道之间;所述第二扰流组件还包括第四扰流件,所述第四扰流件位于相邻两个第二流道之间,所述第三扰流件和第四扰流件的数量、结构及排布均相等,第三扰流件和第四扰流件相互对齐。
[0012]作为优选,靠近进水口的第一扰流件为若干扰流柱或扰流板组成,若干扰流柱或扰流板沿第一腔室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列,每列扰流柱或扰流板的数量依次递增,相邻两列的扰流柱或扰流板交错布置;靠近第一腔室末端的第一扰流件也为若干扰流柱或扰流板组成,若干扰流柱或扰流板沿第一腔室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列,每列扰流柱或扰流板的数量依次递减,相邻两列的扰流柱或扰流板交错布置。
[0013]优选的,第三扰流件为若干扰流柱或扰流板组成,若干扰流柱或扰流板沿第一腔室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列,相邻两列的扰流柱或扰流板交错布置。
[0014]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出水口、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一扰流组件及第二扰流组件在冷却下板上采用冲压成型。
[0015]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液冷板。
[0016]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公开的液冷板,通过上下连接的冷却上板和冷却下板,冷却上板与电池模组连接,通过进水口通入冷却液,冷却液流经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来分别对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对应的冷却上板区域进行换热,通过在第一腔室内设置第一流道,第二腔室内设置第二流道,可以使冷却液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流动时,可以增加流体紊流度和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性能,同时能够保证流场的均一性,通过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第一扰流组件和第二扰流组件,能够将各流道中的冷却液进行混合、均温,在进入下一流道中时能够保证流道内温度的均一性;
[0018](2)通过使第一腔室的第一流道和第二腔室内的第二流道位置对应,同时使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的长度相等,可以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经过流道的流体紊流度和接触面积相同,保证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各流道段内的温度变化均匀;
[0019](3)通过使靠近进水口的第一扰流件设置若干扰流柱或扰流板,若干扰流柱或扰流板沿第一腔室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列,同时每列扰流柱或扰流板的数量依次递增,相邻两列的扰流柱或扰流板交错布置,可以使进水口进入到第一腔室内的冷却液进行混合、均温,使冷却液进入到相邻流道时,保证流道内的温度均匀;
[0020](4)第三扰流件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流道之间,可以使第一流道流出的冷却液被第三扰流件混合、均温,再进入到下一个第一流道中,保证第一腔室内各第一流道段内的温度均匀;第四扰流件位于相邻两个第二流道之间,可以使第二流道流出的冷却液被第四扰流件混合、均温,再进入到下一个第二流道中,保证第二腔室内各第二流道段内的温度均匀;
[0021](5)进水口、出水口、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一扰流组件及第二扰流组件在冷却下板上采用冲压成型,能够提高了这个液冷板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液冷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冷却下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冷却下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识:
[0027]1、冷却上板;2、冷却下板;21、进水口;22、出水口;23、第一腔室;24、第二腔室;25、第一流道;26、第二流道;27、第一扰流组;28、第二扰流组件;251、第一条状凸起;261、第二条状凸起;271、第一扰流件;272、第三扰流件;281、第二扰流件;282、第四扰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包括冷却上板(1)和冷却下板(2),冷却上板(1)和冷却下板(2)上下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下板(2)的顶面一端设置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冷却下板(2)表面设置有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4),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4)沿冷却下板(2)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4)的一端相连通,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4)的另一端分别与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相连通,第一腔室(23)内沿冷却下板(2)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流道(25),第二腔室(24)内沿冷却下板(2)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流道(26),第一腔室(23)内设置有第一扰流组(27)件,所述第二腔室(24)内设置有第二扰流组件(2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分别对应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4)的中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腔室(23)内的各组第一流道(25)沿第一腔室(23)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第二腔室(24)内的各组第二流道(26)沿第二腔室(24)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25)包括若干沿第一腔室(23)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的第一条状凸起(251),所述第二流道(26)包括若干沿第二腔室(24)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的第二条状凸起(261),第一条状凸起(251)和第二条状凸起(261)的长度相等,第一腔室(23)内的各组流道和第二腔室(24)内的各组流道相互齐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组(27)件包括第一扰流件(271),第一扰流件(271)对称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位于进水口(21)与相邻的第一流道(25)之间,另外一组位于第一腔室(23)末端与相邻的第一流道(25)之间;所述第二扰流组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宝周赛洪熊孝鹏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