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874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主车架和导柱,主车架内平行装配有导柱,若干导气构件滑动装配于导柱上,导气构件包括第一、二C型槽壳,若干电池仓底座滑动于导柱上,且布设于导气构件间,第一固定架装配于第二C型槽壳上,其一端连接有L型板,第二固定架装配于第一C型槽壳上,其一端装配有滑轴,滑轴滑动于L型板上,且与L型板间通过弹性件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滑动布设于主车架中的若干导气构件,能够在非撞击环境下提供冷却气体流道,用以降低电池仓组件中的电池温度,并且在横向碰撞过程中,可通过导气构件的收缩增大电池仓组件的活动空间,用以减少电池包的直接碰撞,提高横向撞击的安全系数。系数。系数。

A frame structure of battery pack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
,具体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是电动汽车的发展上升期,电车取代燃油车的步伐正在大步向前迈进。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分类主要从两方面分类,一是电池材料,二是电池封装形状。按电池材料可以分为铅酸电池、镍电池和锂电池,按封装形状可以分为圆柱形电池、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
[0003]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作为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由于其在磕碰揉捏和破损条件下,都会造成锂离子电池短路然后引起焚烧,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遭受撞击的过程中,电池仓空间一旦被撞击物侵入,极有可能造成电池包挤压破损从而导致自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包括主车架、内槽和导柱,所述主车架内部布设有内槽,所述内槽中平行装配有两根导柱,且所述导柱的布设方向与主车架的车头方向相互垂直;导气构件,所述电池包框架结构包括若干组导气构件,所述导气构件包括第一C型槽壳和第二C型槽壳,第一C型槽壳和第二C型槽壳滑动密封相接,且若干导气构件均滑动装配于导柱上;电池仓组件,所述电池仓组件包括若干电池仓底座,所述电池仓底座布设于若干导气构件之间,电池仓底座滑动布设于导柱上,且所述电池仓底座中布设有若干的独立仓,所述独立仓用于装配新能源电池包;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L型板、第二固定架、滑轴和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装配于第二C型槽壳上,其一端装配连接有L型板,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装配于第一C型槽壳上,其一端装配连接有滑轴,所述滑轴滑动装配于L型板上,且所述滑轴与L型板之间通过弹性件弹性相接;以及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活动装配于L型板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用于限制所述L型板的运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构件还包括两组副支梁,所述副支梁布设于主车架两侧,用于辅助保护主车架。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气构件还包括若干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若干第一散热鳍片层叠布设于第一C型槽壳中,且朝向第二C型槽壳一侧设置,若干第二散热鳍片层叠布设于第二C型槽壳中,且朝向第一C型槽壳一侧设置,且所述第一散热鳍片
和第二散热鳍片交错布设。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C型槽壳和第二C型槽壳两端均装配有导气口,所述导气口用于向第一C型槽壳和第二C型槽壳之间输入输出冷却空气。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仓组件还包括换热板,所述布设于独立仓上,且朝向所述第一C型槽壳和第二C型槽壳一侧设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构件包括:C型卡座,活动布设于L型板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用于限制所述L型板的运动;U型槽,布设于C型卡座一侧,且活动扣合于滑轴上;以及驱动器,布设于主车架一侧且一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若干C型卡座装配相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包框架结构还包括两组碰撞传感器,所述碰撞传感器布设于主车架和副支梁之间,且朝向副支梁一侧设置,用于监测车辆的侧面碰撞数据,且与所述驱动器电性相连,用于控制所述连接板的运动。
[00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滑动布设于主车架中的若干导气构件,能够在非撞击环境下提供冷却气流流道,用以降低电池仓组件中的电池温度,并且在横向碰撞过程中,可通过导气构件的收缩增大电池仓组件的活动空间,用以减少电池包的直接碰撞,提高横向撞击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中电池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中图示标记A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中图示标记B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的俯视图。
[0018]附图标记:1

框架构件、101

主车架、102

内槽、103

副支梁、104

导柱、2

导气构件、201

第一C型槽壳、202

第二C型槽壳、203

第一散热鳍片、204

第二散热鳍片、205

导气口、3

电池仓组件、301

电池仓底座、302

独立仓、303

换热板、4

限位组件、401

第一固定架、402

L型板、403

第二固定架、404

滑轴、405

弹性件、5

驱动构件、501

C型卡座、502

U型槽、503

驱动器、504

连接板、6

碰撞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0]请参阅图1

图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构件1,所述框架构件1包括主车架101、内槽102和导柱104,所述主车架101内部布设有内槽
102,所述内槽102中平行装配有两根导柱104,且所述导柱104的布设方向与主车架101的车头方向相互垂直;导气构件2,所述电池包框架结构包括若干组导气构件2,所述导气构件2包括第一C型槽壳201和第二C型槽壳202,第一C型槽壳201和第二C型槽壳202滑动密封相接,且若干导气构件2均滑动装配于导柱104上;电池仓组件3,所述电池仓组件3包括若干电池仓底座301,所述电池仓底座301布设于若干导气构件2之间,电池仓底座301滑动布设于导柱104上,且所述电池仓底座301中布设有若干的独立仓302,所述独立仓302用于装配新能源电池包;限位组件4,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架401、L型板402、第二固定架403、滑轴404和弹性件405,所述第一固定架401固定装配于第二C型槽壳202上,其一端装配连接有L型板402,所述第二固定架403固定装配于第一C型槽壳201上,其一端装配连接有滑轴404,所述滑轴404滑动装配于L型板4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包括主车架、内槽和导柱,所述主车架内部布设有内槽,所述内槽中平行装配有两根导柱,且所述导柱的布设方向与主车架的车头方向相互垂直;导气构件,所述电池包框架结构包括若干组导气构件,所述导气构件包括第一C型槽壳和第二C型槽壳,第一C型槽壳和第二C型槽壳滑动密封相接,且若干导气构件均滑动装配于导柱上;电池仓组件,所述电池仓组件包括若干电池仓底座,所述电池仓底座布设于若干导气构件之间,电池仓底座滑动布设于导柱上,且所述电池仓底座中布设有若干的独立仓,所述独立仓用于装配新能源电池包;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L型板、第二固定架、滑轴和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装配于第二C型槽壳上,其一端装配连接有L型板,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装配于第一C型槽壳上,其一端装配连接有滑轴,所述滑轴滑动装配于L型板上,且所述滑轴与L型板之间通过弹性件弹性相接;以及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活动装配于L型板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用于限制所述L型板的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构件还包括两组副支梁,所述副支梁布设于主车架两侧,用于辅助保护主车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框架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艳弓馨何文超徐婷梁龙凯吕绪浩王鹤李学军张丽英朱玉宝苏广义何平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人文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