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硫共聚物材料、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05327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硫共聚物材料、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锂硫电池中放电容量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富硫共聚物材料,其以富硫共聚物作为主体,经反硫化聚合,共价连接高导电性的石墨烯和具有催化效应的二茂铁化合物,三者形成相互连接的富硫共聚物交联网络;该材料可进一步制得富硫共聚物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用于电池正极。经电池测试证明,其能有效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其能有效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其能有效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Sulfur rich copolymer material, lithium sulfur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富硫共聚物材料、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富硫共聚物材料,及基于其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对电池的比容量和比能量要求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密度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更高比容量和比能量的二次电池。锂硫电池是由锂金属作负极,硫作正极的,正负极间由隔膜和有机液态电解液组成的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具有1675mAh g
‑1的高理论容量密度,是锂离子电池容量密度的4

5倍。此外,组成正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而且具有价格低、安全性高、环保性高等突出优点,因此被认为是最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下一代储能器件之一。
[0003]尽管具有如此多的优点,锂硫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正极硫的导电性差导致了较低的实际容量,以及中间产物多硫离子的穿梭效应导致较差的循环寿命。针对硫正极的低导电性,研究者一般通过引入高导电性的碳材料如多孔碳、石墨烯等形成复合正极;使用过渡金属等对硫产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以限制多硫化锂的溶解和穿梭。但这些技术方案仍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0004]富硫共聚物利用反硫化反应,将正极的单质硫以硫链的形式固定在聚合物骨架中,相比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而言,形成共价化学键强度更高,即对硫元素的限制作用更强,从而抑制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溶解和穿梭效应。因此成为锂硫电池领域中又一新的研究方向。
[0005]以富硫共聚物为主体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虽然能以共价S

S键的形式固定多硫元素来解决穿梭效应,但富硫共聚物固有的缺陷仍然会导致一些问题:(1)富硫共聚物是固有的离子电子绝缘体,其绝缘性会导致反应中电子和离子的传输受阻,使活性材料无法参与反应,降低了硫的利用率和转化效率,进而限制实际放电容量;(2)富硫共聚物极易溶解到电解液中,导致活性材料的损失,进而造成电极内部的接触不稳定,使电极的稳定性变差,产生严重的容量衰减。
[0006]因此,如何提高以富硫共聚物为基体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和稳定性成为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解决锂硫电池中放电容量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富硫共聚物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以富硫共聚物作为主体,通过引入高导电性的石墨烯作为导电骨架,以提高基体的导电性,同时引入具有催化效应的二茂铁化合物,以提高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转化速率;与此同时,石墨烯、二茂铁、单质硫三者间通过共价键连接,保持
相互连接的富硫共聚物交联网络。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富硫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9]a、在惰性气氛下,将GO(氧化石墨烯)和烯基修饰剂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于50~150℃下反应,反应完毕冷却到室温,经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得V

GO,V

GO再与水合肼反应,得V

rGO(烯基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
[0010]b、将V

rGO、烯基修饰的二茂铁和单质硫混合,加入溶剂进行超声,使三者充分混合,室温静置待溶剂挥发干后,真空烘干,研磨即得三者的混合物;
[0011]c、将步骤b所得混合物置于惰性环境中除去残留的水和氧,再升温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完毕,即得富硫共聚物材料。
[0012]其中,上述富硫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GO和烯基修饰剂的摩尔比为10~15:1。
[0013]其中,上述富硫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水合肼的加入量为GO摩尔量的10%~12%。
[0014]其中,上述富硫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胺或甲苯。
[0015]其中,上述富硫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烯基修饰剂为对氨基苯乙烯、2

氨基苯乙烯、4

乙烯基苯丙胺、4

乙烯基苯乙胺、4

乙烯基苯甲胺、1

(4

乙烯基苯基)乙烷
‑1‑
胺、3

胺基

苯乙烯、4

乙烯基苯酚、3

乙烯基苯

1,2

二醇、对乙烯基苯甲酸、2

甲基
‑2‑
(4

乙烯基苯基)丙酸、2,5

二乙烯基

1,4

苯二甲醛、2

乙烯基苯甲醛、3

乙烯基苯甲醛、4

乙烯基苯甲醛、3

异丙烯基

α,α

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3

(2

羧基乙烯基)苯硼酸、2

甲氧基
‑6‑
乙烯基苯硼酸、2

(4

乙烯基苯基)乙醇、4


‑2‑
乙烯基苯酚、3


‑4‑
乙烯基苯酚、3


‑2‑
乙烯基苯酚、4


‑2‑
乙烯基苯酚、3


‑4‑
乙烯基苯酚、2

乙烯基
‑6‑
甲基苯酚、2

硝基
‑4‑
乙烯基苯酚、1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5


‑2‑
乙烯基苯甲酸、3

(三氯乙烯基)苯胺、1,2,4

三甲氧基
‑5‑
乙烯基苯、1,4

二氨基

2,5

二乙烯基苯、N

(1

苯基乙烯基)苯甲酰胺、4

(羟甲基)
‑3‑
乙烯基苯乙酮、3

甲氧
‑5‑
[2

(4

甲氧

苯基)

乙烯基]‑
苯酚、2

异丙基
‑5‑
苯乙烯基苯

1,3

二醇或油胺的至少一种。
[0016]其中,上述富硫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富硫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惰性气氛下,将GO和烯基修饰剂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于50~150℃下反应,反应完毕冷却到室温,经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得V

GO,V

GO再与水合肼反应,得V

rGO;b、将V

rGO、烯基修饰的二茂铁和单质硫混合,加入溶剂进行超声,使三者充分混合,室温静置待溶剂挥发干后,真空烘干,研磨即得三者的混合物;c、将步骤b所得混合物置于惰性环境中除去残留的水和氧,再升温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完毕,即得富硫共聚物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硫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至少满足下列的一项:所述GO和烯基修饰剂的摩尔比为10~15:1;所述水合肼的加入量为GO摩尔量的10%~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硫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至少满足下列的一项:所述有机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胺或甲苯;所述烯基修饰剂为对氨基苯乙烯、2

氨基苯乙烯、4

乙烯基苯丙胺、4

乙烯基苯乙胺、4

乙烯基苯甲胺、1

(4

乙烯基苯基)乙烷
‑1‑
胺、3

胺基

苯乙烯、4

乙烯基苯酚、3

乙烯基苯

1,2

二醇、对乙烯基苯甲酸、2

甲基
‑2‑
(4

乙烯基苯基)丙酸、2,5

二乙烯基

1,4

苯二甲醛、2

乙烯基苯甲醛、3

乙烯基苯甲醛、4

乙烯基苯甲醛、3

异丙烯基

α,α

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3

(2

羧基乙烯基)苯硼酸、2

甲氧基
‑6‑
乙烯基苯硼酸、2

(4

乙烯基苯基)乙醇、4


‑2‑
乙烯基苯酚、3


‑4‑
乙烯基苯酚、3


‑2‑
乙烯基苯酚、4


‑2‑
乙烯基苯酚、3


‑4‑
乙烯基苯酚、2

乙烯基
‑6‑
甲基苯酚、2

硝基
‑4‑
乙烯基苯酚、1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5


‑2‑
乙烯基苯甲酸、3

(三氯乙烯基)苯胺、1,2,4

三甲氧基
‑5‑
乙烯基苯、1,4

二氨基

2,5

二乙烯基苯、N

(1

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霖胡中波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