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532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包括PVT集热系统和热泵供热加热系统;PVT集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集热模块和制冷剂循环模块;制冷剂循环模块经过PVT集热器模块连接至集热模块;热泵供热加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风冷换热模块、放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经过PVT集热器模块或风冷换热模块连接至放热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还与制冷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满足用户常年随时用热水、夏季供冷的需求,还解决了冬季集热器可能出现的冻结问题。还解决了冬季集热器可能出现的冻结问题。还解决了冬季集热器可能出现的冻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更确切地说,它涉及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即PVT技术),通过换热器吸收光伏余热而降低光伏温度,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同时换热器吸收的热量用于生活供暖或热水,实现热电联供。该技术相比传统平板集热器和光伏,单位面积太阳能利用率更高,利用方式更灵活,因此该技术逐渐受到行业重视。PVT技术种类较多,大部分用于产生生活热水,其中包含水工质PVT集热技术和PVT 热泵技术。
[0003]水工质PVT集热技术若采用传统铜管管板技术,换热效率较低;若采用铝合金材质换热器,如吹胀板、微型槽道等,虽然换热效率高,但水工质会腐蚀铝合金材质换热器,使用寿命较短;另外在冬季还面临防冻问题。
[0004]PVT热泵技术产热效率高,但夏季热需求较小,热泵运行时间短,其余时段发电效率会小于或等于传统光伏,全年发电量增益有限;若通过增加水箱体积来延长热泵运行时间,虽然发电效率会增加,但存在水箱加热时间过长、用户无法随时用热的问题,而且系统耗电量会超过系统光伏发电量,可再生能源比例下降。夏季冷需求较大,现有的技术是另外再匹配一台空调,增加了资金成本,并占用了有限的使用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包括:PVT集热系统、热泵供热加热系统;
[0006]PVT集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集热模块和制冷剂循环模块;制冷剂循环模块经过 PVT集热器模块连接至集热模块;
[0007]热泵供热加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风冷换热模块、放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经过PVT集热器模块或风冷换热模块连接至放热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还与制冷模块连接。
[0008]作为优选,PVT集热系统中的PVT集热器模块包括:上下并列设置的第一PVT集热器和第二PVT集热器,第一PVT集热器和第二PVT集热器相互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PVT集热器和所述第二PVT集热器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透明保护层、第一EVA胶、光伏电池、第二EVA胶、背板、缓冲层、集热器、保温层和保护层,所述缓冲层采用EVA胶或者导热胶。
[0010]作为优选,所述集热器由槽型流道换热器、制冷剂上集管、制冷剂下集管和换热管组成。
[0011]槽型流道换热器采用高导热金属材料;槽型流道换热器宽度在10mm以上,高度为2~5mm;每个槽型流道换热器内部被分隔成多个微型流道,流道宽度为2~6mm,流道高度为
0.5~4mm,每个微型流道内包含微型翅片;槽型流道换热器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制冷剂上集管和制冷剂下集管焊接;换热管采用蛇形布置方式,采用焊接或者导热胶粘贴的方式固定于槽型流道换热器的表面。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PVT集热系统和热泵供热加热系统,可以满足用户常年随时用热水、夏季供冷的需求,还解决了冬季集热器可能出现的冻结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PVT集热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PVT集热器A

A截面示意图;
[0016]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PVT集热器B

B截面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第一PVT集热器1、第一电动阀门2、第二PVT集热器3、第二电动阀门4、第三电动阀门5、第四电动阀门6、制冷剂循环泵7、储液罐8、第五电动阀门9、第六电动阀门10、第七电动阀门11、冷凝换热器12、供热水箱13、储液罐14、电子膨胀阀15、第八电动阀门16、第九电动阀门17、第十电动阀门18、第十一电动阀门19、第十二电动阀门20、风冷换热器21、第十三电动阀门22、制冷剂充注口23、气液分离24、压缩机25、四通换向阀26、第十四电动阀门27、第十五电动阀门28、导向阀29、第十六电动阀门30、蒸发器31、换热器32、集热水箱33、集热循环水泵34、供冷水箱35、制冷剂上集管36、换热管37、集热器38、槽型流道换热器39、接线盒40、制冷剂下集管41、透明保护层42、第一 EVA胶43、光伏电池44、第二EVA胶45、背板46、缓冲层47、保温层48、保护层49。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包括:PVT集热系统和热泵供热加热系统。
[0021]PVT集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集热模块和制冷剂循环模块;制冷剂循环模块经过 PVT集热器模块连接至集热模块。PVT集热器模块包括:第一PVT集热器1、第一电动阀门2、第二PVT集热器3、第二电动阀门4、第三电动阀门5、第四电动阀门6。第一PVT集热器1 与第二PVT集热器3上下并列设置,并且第一PVT集热器1与第二PVT集热器3相互连接。制冷剂循环模块模块包括制冷剂循环泵7、储液罐8、第五电动阀门9。集热模块包括换热器 32、集热水箱33和集热循环水泵34。
[0022]热泵供热加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风冷换热模块、放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经过PVT集热器模块或风冷换热模块连接至放热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还与制冷模块连接。PVT集热器模块包括:第一PVT集热器1、第一电动阀门2、第二PVT集热器3、第二电动阀门4、第三电动阀门5、第四电动阀门6。第一PVT 集
热器1与第二PVT集热器3上下并列设置,并且第一PVT集热器1与第二PVT集热器3相互连接。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包括第七电动阀门11、储液罐14、电子膨胀阀15和第十电动阀门18。放热模块包括第十一电动阀门19、第十二电动阀门20、四通换向阀26、制冷剂充注口23、气液分离24和压缩机25、第十四电动阀门27、第十五电动阀门28、第十六电动阀门30、冷凝换热器12和供热水箱13。风冷换热模块包括第九电动阀门17、风冷换热器21 和第十三电动阀门22。制冷模块包括第六电动阀门10、蒸发器31、供冷水箱35和第八电动阀门16。
[0023]如图2所示,PVT集热器中的集热器38由多个槽型流道换热器39、制冷剂上集管36、制冷剂下集管41、换热管37组成。槽型流道换热器39采用高导热金属材料;槽型流道换热器39宽度在10mm以上,高度为2~5mm;每个槽型流道换热器39内部被分隔成多个微型流道,流道宽度为2~6mm,流道高度为0.5~4mm,每个微型流道内包含微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PVT集热系统和热泵供热加热系统;PVT集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集热模块和制冷剂循环模块;制冷剂循环模块经过PVT集热器模块连接至集热模块;热泵供热加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风冷换热模块、放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经过PVT集热器模块或风冷换热模块连接至放热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还与制冷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PVT集热系统中的PVT集热器模块包括:上下并列设置的第一PVT集热器(1)和第二PVT集热器(3),第一PVT集热器(1)和第二PVT集热器(3)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VT集热器(1)和所述第二PVT集热器(3)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透明保护层(42)、第一EVA胶(43)、光伏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浩寿春晖纪培栋周楠栩邬荣敏秦刚华孙士恩范海东贺海晏沈曲黄超鹏李晓洁黄绵吉金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