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062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供暖系统,所述蓄热供暖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第一热管、第二热管、第一控制阀和换热器,第一热管包括第一蒸发段、第一冷凝段和第一工作介质,第一蒸发段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以便第一工作介质与太阳能集热器换热,第一冷凝段适于埋入土壤中以便第一工作介质与土壤换热,第二热管包括第二蒸发段、第二冷凝段和第二工作介质,第二蒸发段适于埋入土壤中以便第二工作介质与土壤换热,第一控制阀设在第二蒸发段和第二冷凝段之间,以便控制第二蒸发段和第二冷凝段的通断,换热器具有供换热介质进入的换热介质进口和供换热介质流出的换热介质出口,换热器与第二冷凝段相连,以便换热介质与第二工作介质换热。以便换热介质与第二工作介质换热。以便换热介质与第二工作介质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供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蓄热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已经是大势所趋,如何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效供热,是目前供热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在相关技术中,利用太阳能供热的系统供热不稳定,而且系统耗能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蓄热供暖系统,该蓄热供暖系统的稳定性高,耗能少。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蓄热供暖系统包括:
[0006]太阳能集热器;
[0007]第一热管,所述第一热管包括第一蒸发段、第一冷凝段和设在所述第一热管内的第一工作介质,所述第一蒸发段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相连以便所述第一工作介质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换热,所述第一冷凝段适于埋入土壤中以便所述第一工作介质与所述土壤换热;
[0008]第二热管,所述第二热管包括第二蒸发段、第二冷凝段和设在所述第二热管内的第二工作介质,所述第二蒸发段适于埋入所述土壤中以便所述第二工作介质与所述土壤换热;
[0009]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二蒸发段和所述第二冷凝段之间,以便控制所述第二蒸发段和所述第二冷凝段的通断;和
[0010]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供换热介质进入的换热介质进口和供换热介质流出的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冷凝段相连,以便所述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二工作介质换热。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蓄热供暖系统具有稳定性高、能耗低和成本低等优点。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凝段和所述第二蒸发段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5m。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管为普通热管,所述第一蒸发段位于所述第一冷凝段的上方。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管包括相连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管段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呈L形布置,所述第一蒸发段设在所述第一管段上,所述第一冷凝段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二管段上。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段与土壤表面的距离为15m

25m。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管还包括:
[0017]绝热段,所述绝热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段相连,所述绝热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凝段相连;和
[0018]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覆在所述绝热段的外部。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管为分离式热管,所述第二蒸发段和所述第二冷凝段分体设置,所述第二蒸发段位于所述第二冷凝段的下方,所述第二热管还包括:
[0020]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蒸发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凝段的一端相连;和
[0021]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蒸发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凝段的另一端相连;
[0022]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上。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具有中间段,所述中间段位于所述土壤表面的上方,所述第一控制阀设在所述中间段上。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为太阳能热水器,所述第一蒸发段设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的内部。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蓄热供暖系统还包括:
[0026]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换热介质进口相连;
[0027]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换热介质出口相连;和
[0028]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三管路或第四管路上。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蓄热供暖系统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第一热管1;第一管段11;第二管段12;第一冷凝段13;绝热段14;
[0032]第二热管2;第二蒸发段21;第一冷凝段22;第一管路23;中间段231;第二管路24;
[0033]换热器3;换热介质进口31;换热介质出口32;
[0034]太阳能集热器4;
[0035]第一控制阀51;第二控制阀52;
[0036]第三管路61;第四管路62;
[0037]水泵7;土壤表面8。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在热管内填充有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在冷凝段和蒸发段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实现热量传递。例如,液态的工作介质在蒸发段吸热后变成气态,气态的工作介质流动至冷凝段放热后变成液态,液态的工作介质回流到蒸发段内,如此循环往复。
[004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蓄热供暖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4、第一热管1、第二热管2、第一控制阀51和换热器3。
[0041]第一热管1包括第一蒸发段(图中未示出)、第一冷凝段13和设在第一热管1内的第一工作介质,第一蒸发段(图中未示出)与太阳能集热器4相连以便第一工作介质与太阳能集热器4换热,第一冷凝段13适于埋入土壤中以便第一工作介质与土壤换热。
[0042]具体地,第一蒸发段(图中未示出)与第一冷凝段13连通,第一工作介质在第一蒸发段和第一冷凝段13之间循环流动。液态的第一工作介质在第一蒸发段处吸收太阳能集热器4中的热量变成气态,气态的第一工作介质在第一冷凝段13处将热量传递给土壤后变成液态,由此利用第一热管1将太阳能集热器4中的热量传递给土壤,从而将热量保存在土壤中。
[0043]第二热管2包括第二蒸发段21、第二冷凝段22和设在第二热管2内的第二工作介质,第二蒸发段21适于埋入土壤中以便第二工作介质与土壤换热。换热器3具有供换热介质进入的换热介质进口31和供换热介质流出的换热介质出口32,换热器3与第二冷凝段22相连,以便换热介质与第二工作介质换热。
[0044]具体地,第二蒸发段21与第二冷凝段22连通,第二工作介质在第二蒸发段21和第二冷凝段22之间循环流动。液态的第二工作介质在第二蒸发段21处吸收土壤中的热量变成气态,气态的第二工作介质在第二冷凝段22处将热量传递给换热介质后变成液态。由此,利用第二热管2和换热器3可以将土壤中的热量传递给供热介质,从而供用户使用。
[0045]第一控制阀51设在第二蒸发段21和第二冷凝段22之间,以便控制第二蒸发段21和第二冷凝段22的通断。具体地,在用户需要使用热能的时候,例如供暖时,第一控制阀51打开,第二蒸发段21和第二冷凝段22连通,第二热管2将土壤中的热量通过换热器3传递给换热介质,从而方便用户使用。在用户不需要使用热能时候,第一控制阀51关闭,第二蒸发段21和第二冷凝段22断开,热量保存在土壤中。
[00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第一热管,所述第一热管包括第一蒸发段、第一冷凝段和设在所述第一热管内的第一工作介质,所述第一蒸发段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相连以便所述第一工作介质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换热,所述第一冷凝段适于埋入土壤中以便所述第一工作介质与所述土壤换热;第二热管,所述第二热管包括第二蒸发段、第二冷凝段和设在所述第二热管内的第二工作介质,所述第二蒸发段适于埋入所述土壤中以便所述第二工作介质与所述土壤换热;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二蒸发段和所述第二冷凝段之间,以便控制所述第二蒸发段和所述第二冷凝段的通断;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供换热介质进入的换热介质进口和供换热介质流出的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冷凝段相连,以便所述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二工作介质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段和所述第二蒸发段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5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管为普通热管,所述第一蒸发段位于所述第一冷凝段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管包括相连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管段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呈L形布置,所述第一蒸发段设在所述第一管段上,所述第一冷凝段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二管段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与土壤表面的距离为15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烨徐世明彭烁魏忠奎蒋莉张传振周贤姚国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营口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