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22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包括装配在机架上的传输机构,机架上沿瓶体传输方向依次装配有接瓶机构、检测机构以及出瓶机构;接瓶机构与检测机构之间固装有待检瓶体规整机构;机架上与出瓶机构的取瓶位置相对应处固装有用于对检测后瓶体位置进行规整的检后瓶体规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升待检瓶体和/或检测后瓶体的定位精准度,确保生产检测、合格瓶体转送过程正常进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制瓶机制成成品瓶后、进入退火炉前对玻璃瓶体进行质量检测。前对玻璃瓶体进行质量检测。前对玻璃瓶体进行质量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


[0001]本技术属于玻璃瓶生产检测
,具体地说是一种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

技术介绍

[0002]为了确保产品生产质量,在制瓶机制成成品瓶后、成品瓶进入退火炉退火前,需要对成品瓶的质量进行管控。目前用于检测玻璃瓶体生产质量的检测系统,包括瓶体运输装置、高度检测剔除装置、壁厚检测剔除装置以及分流缓冲装置。工作时,通过检测端瓶体运输装置进行瓶体的步进传输,再通过高度检测剔除装置和壁厚检测剔除装置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剔除后,再将合格产品通过分流缓冲装置运送至退火炉内。该系统虽然能够实现对瓶体质量的自动化检测,但在实际生产中存有以下缺陷:
[0003]其一是易造成瓶体磨损。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待检瓶体通过倾斜轨道滑动至瓶体运输装置中,在此运送过程中,瓶体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及碰撞容易对瓶体表面造成磨损,严重时会使瓶体产生划痕或使瓶体破碎,降低了产品率及生产效率。
[0004]其二是待检瓶体定位精准度低。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瓶体运输装置将瓶体输送至产品质量检测装置内进行检测,在瓶体运输装置转送瓶体的过程中容易使瓶体的定位位置偏离产品质量检测时瓶体被检测的有效区域,使得瓶体未被充分检测,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精准性。
[0005]其三是检测后瓶体定位精准度低。现有技术中在完成产品质量检测后直接将瓶体输送至分流缓冲装置向外输出,在瓶体经质量检测完成后由机械传动结构将瓶体向分流缓冲装置运输过程中,容易使瓶体的定位位置偏离分流缓冲装置的输入位置,影响合格瓶体及不合格瓶体向外正常转送。r/>[0006]其四是结构复杂。现有技术中瓶体运输装置及分流缓冲装置的结构设置较为复杂,生产流程较为繁琐,不仅增加了机械结构的故障率,也不易生产装配及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以达到提升待检瓶体和/或检测后瓶体的定位精准度,确保生产检测、合格瓶体转送过程正常进行的目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包括装配在机架上用于传输瓶体的传输机构,机架上沿瓶体传输方向依次装配有用于将瓶体输送至传输机构上的接瓶机构、用于检测传输机构检测位上瓶体质量的检测机构以及与检测机构检测信号输出端相连的用于输出瓶体的出瓶机构;
[0009]接瓶机构与检测机构之间的机架上固装有用于对待检瓶体位置进行规整的待检瓶体规整机构;和/或机架上与出瓶机构的取瓶位置相对应处固装有用于对检测后瓶体位置进行规整的检后瓶体规整机构。
[0010]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待检瓶体规整机构包括固定板及活动板;
[0011]固定板,固装在机架上,固定板与传输机构上待检瓶体的瓶底位置相对应;
[0012]活动板,与固装在机架上的活动板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固定相连,活动板与传输机构上待检瓶体的瓶口位置相对应。
[0013]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限定,检后瓶体规整机构包括对应传输机构上检测后玻璃瓶瓶底设置的第一推板组件以及对应传输机构上检测后玻璃瓶瓶口设置的第二推板组件;
[0014]第一推板组件与第二推板组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均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的推板驱动器以及固装在推板驱动器动力输出端上的推板。
[0015]作为本技术的第三种限定,接瓶机构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的接瓶直线模组、固装在接瓶直线模组动力输出端的用于带动瓶体旋转的接瓶旋转器以及固装在接瓶旋转器动力输出端的接瓶机械夹爪。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传输机构包括链传动组件以及转动连接在链传动组件传动链上的传动辊,相邻传动辊之间用于放置瓶体。
[0017]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限定,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检测位上的旋转组件以及检测组件;
[0018]旋转组件,包括用于带动检测位上传动辊转动的转轮以及固装在机架上用于驱动转轮转动的转轮驱动器;
[0019]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瓶体质量;检测组件发送信号至出瓶机构,控制出瓶机构转送合格瓶体。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还有一种限定,出瓶机构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的出瓶水平直线模组、固装在出瓶水平直线模组动力输出端的出瓶升降组件以及固装在出瓶升降组件动力输出端的用于抓取合格瓶体的抓取件;对应传输机构的输出端处设有用于收集不合格瓶体的废品箱。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出瓶机构还包括固装在出瓶升降组件动力输出端的出瓶旋转器,出瓶旋转器动力输出端与抓取件相连。
[0022]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限定,接瓶机构的接瓶位置与制瓶机成品瓶的输出位置相对应,出瓶机构的卸瓶位置与退火炉的瓶体输入位置相对应。
[0023]作为本技术的其它限定,接瓶机构与待检瓶体规整机构之间的机架上固装有用于对传输机构上瓶体进行降温的冷风机。
[0024]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本技术是对现有玻璃瓶生产管控检测线的一种改进,通过增加待检瓶体规整机构、检后瓶体规整机构,即对待检瓶体以及检测完成后待转送的瓶体进行规整;不仅提升了待检瓶体的定位精准度,确保待检瓶体的定位位置位于检测位有效检测区域内,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并且也提升了检测后瓶体的定位精准度,确保检测后瓶体的定位位置位于出瓶机构的取瓶位置上,保证出瓶机构转送瓶体时的稳定性,实现了瓶体质量检测、合格瓶体转送输出工序的正常进行。
[0026](2)本技术通过设置接瓶机构,由接瓶机械夹爪夹取瓶体后将瓶体转送至传输机构上,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瓶体产生的磨损及碰撞,能够高效稳定实现对瓶体的
转送。
[0027](3)本技术通过检测机构检测瓶体尺寸,判断瓶体质量是否合格的信号传输至出瓶机构,不仅能够实现抓取件对合格瓶体精准、高效转送输出,同时又能使不合格瓶体保留在传输机构上,在传输机构的传送下,不合格瓶体掉落至废品箱内,实现对不合格瓶体的自动剔除。
[0028](4)本技术是对制瓶机制成成品瓶后、进入退火炉前所进行的玻璃瓶体质量管控,由检测机构对瓶体尺寸进行检测,如检测瓶口外径、瓶身外径、瓶身长短、瓶口壁厚、瓶颈外径等,在误差超出阈值时可进行报警,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0029](5)本技术提供了两种出瓶机构的结构,可分别适用于仅向外转送一条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上合格瓶体使用;也可利用出瓶旋转器的转动同时适用于转送两条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上合格瓶体使用,在保证两条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上合格瓶体正常向外输出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保证出瓶机构结构的稳定性。
[0030](6)本技术通过设置冷风机,可对输入至传输机构中的瓶体进行降温。
[0031]本技术适用于制瓶机制成成品瓶后、进入退火炉前对玻璃瓶体进行质量检测。
附图说明
[003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在机架上用于传输瓶体的传输机构,机架上沿瓶体传输方向依次装配有用于将瓶体输送至传输机构上的接瓶机构、用于检测传输机构检测位上瓶体质量的检测机构以及与检测机构检测信号输出端相连的用于输出瓶体的出瓶机构;接瓶机构与检测机构之间的机架上固装有用于对待检瓶体位置进行规整的待检瓶体规整机构;和/或机架上与出瓶机构的取瓶位置相对应处固装有用于对检测后瓶体位置进行规整的检后瓶体规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其特征在于:待检瓶体规整机构包括:固定板,固装在机架上,固定板与传输机构上待检瓶体的瓶底位置相对应;活动板,与固装在机架上的活动板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固定相连,活动板与传输机构上待检瓶体的瓶口位置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检后瓶体规整机构包括对应传输机构上检测后玻璃瓶瓶底设置的第一推板组件以及对应传输机构上检测后玻璃瓶瓶口设置的第二推板组件;第一推板组件与第二推板组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均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的推板驱动器以及固装在推板驱动器动力输出端上的推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瓶前端生产管控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接瓶机构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的接瓶直线模组、固装在接瓶直线模组动力输出端的用于带动瓶体旋转的接瓶旋转器以及固装在接瓶旋转器动力输出端的接瓶机械夹爪。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备刘新玺张玉娜王海峰张永瑞刘德贤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陆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