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后浇带施工的支撑组件、支模架及后浇带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后浇带施工的支撑组件、支模架及后浇带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顶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顶板后浇带常规施工工艺是在此处单独进行模板设计,支撑系统单独搭设,造成后浇带部位的模板大面积不能拆除,材料无法及时周转,同时在施工时背楞需根据立杆间距截断,后期无周转使用价值,造成施工成本增加;或者为及时周转材料,将后浇带模板整体拆除后进行回顶,又会使后浇带无法得到安全可靠的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后浇带施工的支撑组件、支模架及后浇带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后浇带施工方式会造成后浇带部位的模板大面积不能拆除,材料无法及时周转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后浇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后浇带施工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托板(20),所述第一托板(20)用于独立板带(30);第二托板(40),所述第二托板(4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0)上,所述第二托板(40)位于所述第一托板(20)的下方,所述第二托板(40)与所述第一托板(20)之间具有用于安装支撑部件的支撑空间;调节件(50),所述调节件(5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0)上,所调节件(50)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托板(40)与所述第一托板(20)之间的距离,以安装或拆卸所述支撑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具有螺纹段,所述第二托板(40)和所述调节件(50)设置在所述螺纹段上,所述调节件(50)为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通过转动调节所述第二托板(40)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板(40)的边缘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托板(20)方向翘起的折边(41)。4.一种用于后浇带施工的支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组件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形成支撑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模架还包括:独立板带(30),所述独立板带(30)用于支撑楼板结构,所述独立板带(30)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独立板带(30)同时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托板(20)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模架还包括:支撑管(60),所述支撑管(60)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平行延伸,所述支撑管(60)同时设置在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传武,梅识丰,饶淇,王良波,柳旭辉,王展威,陈敏,李真,邓玄,江攀,余宇轩,张金秋,姜晓波,张玉,李思远,翁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