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称重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46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承载车架与车轴之间,用于将承载车架上的压力传递到车轴上,并检测传递压力的大小,车载称重传感器包括:压力传递杆,一端与承载车架连接,另一端与车轴连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车轴与压力传递杆之间,通过卡接块套设在压力传递杆的端部,压力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外部与车轴接触的应变片和设置内部与应变片电连接的处理单元;承载车架用于支撑物料,并将物料的压力通过压力传递杆传递到压力传感器中,使应变片在压力的作用下形变,处理单元根据应变片的应变量计算物料的重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即装即用,安装方便快速,成本低,可以同时适配前装和后装市场,适用于物流运输中对货物的精确称重。用于物流运输中对货物的精确称重。用于物流运输中对货物的精确称重。

An on-board weighing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称重传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称重
,尤其是指一种车载称重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少超限超载、丢件漏件、货运不透明等状况对物流运输业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开始研究车辆超载监测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形成成熟产品,包括静态称重系统的静态整车测量和动态称重系统的动态轴重检测,动态轴重检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地磅。
[0003]地磅是用压变传感器,即施加重量后传感器产生形变,形变通过应电片变成电压波动,通过AD转换、解析和标定从而知道地磅上的具体重量,空车和载货分别称重再相减可得货物的重量,传统的地磅信息纯手工录入,需测量空载和装载两种情况,效率极低,并且地磅称重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环境因素对电子地磅秤的干扰,震动、风吹、温度、电磁都会有称重结果的误差。人为干扰,如司机驾驶习惯,也会导致较大的结果出入。
[0004]随着物流运输业发展迅猛、竞争激烈,超载事故频频发生,地磅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现有的动态称重系统主要有两种:
[0005]1、车载智能称重SaaS平台:通过多枚安装于车辆底部的应变式传感器采集数据,将多个传感器安装于车轴或受力关键点上,通过监测每一个车轴和受力关键点产生的形变,从而推算出整车载重,重量误差率在2%;但该车载称重系统使用的硬件较多,需要轴改装,在车轴上贴应变片,安装极度费时,且由于安装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安装成本占总成本的60%以上;同时轴上贴片只能用胶密封,胶密封使用寿命较短,一般不会超过一年;该车载称重管理技术只适用于小范围货运数字化平台的后装市场,无法进入前装市场并进行大范围推广;
[0006]2、微机电称重传感器技术:该车载称重系统由车载称重传感器、称重控制器、GPS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车载显示仪(可选)组成,称重原理为车辆负重发生变化时,传感器感受车辆悬挂形变产生应力扰动磁场,并将扰动值转化成数字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各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并综合分析后,将结果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上传至服务器;微机电称重传感器技术核心在于感受磁场的变化,但磁场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造成误差,因此该方案称重精度不高、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车载称重系统不适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车载称重传感器,即装即用,安装方便快速,成本低,可以同时适配前装和后装市场,适用于物流运输中对货物的精确称重。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承载车架与车轴之间,用于将承载车架上的压力传递到车轴上,并检测传递压力的大小,所述车载称重传感器包括:
[0009]压力传递杆,一端与所述承载车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轴连接;
[0010]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车轴与压力传递杆之间,通过卡接块套设在压力传递杆的端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外部能够接触形变的应变片和设置内部与应变片电连接的处理单元;
[0011]所述卡接块为单侧封闭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卡接块的一侧设置有套设在压力传递杆端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为平面,所述卡接块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车轴接触的圆弧面,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卡接块的套筒中,所述压力传递杆插入到所述套筒后抵压在压力传感器上;
[0012]所述承载车架用于支撑物料,并将物料的压力通过压力传递杆传递到压力传感器中,使应变片在压力的作用下形变,处理单元根据应变片的应变量计算物料的重量。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递杆为液压杆。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承载车架的下方设置有与承载车架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压力传递杆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固定座上。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还包括与应变片对应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应变片的钢帽,所述钢帽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应变片扣合在所述钢帽上,所述应变片和钢帽扣合后形成用于容纳处理单元的内部空间,所述钢帽焊接在所述卡接块上。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车轴上还套设有环绕所述车轴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卡接块上。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PCB电路板,所述应变片在形变过后能够产生应力应变信号,所述PCB电路板能够接收应力应变信号,并将应力应变信号转换为压力数字信号。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显示单元电连接,通过所述处理单元转换后得到的压力数字信号发送到显示单元中,通过显示单元实现压力可视化。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处理单元上还在有水平度传感器,所述水平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车辆的倾斜角度,能够根据倾斜角度对物料的计算重量进行补偿。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处理单元上还在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车辆的加速度,能够根据测量速度的变化测量出车轴在变速时所承受的实际重量。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车轴上设置有至少两组车载称重传感器,多组车载称重传感器以车轴的中心为对称面,对称设置在车轴的两侧,多组车载称重传感器共同支撑所述承载车架。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载称重传感器,对现有的车体空间进行利用,设置在承载车架与车轴之间,通过设置压力传递杆将承载车架上的压力传递到车轴上,弥补了现有市场称重仪器体积大、安装繁琐困难的缺陷,本传感器产品安装快捷省时,能够即装即用,无需标定,可以进行前装标配推广,同时对比后装市场的大体积仪器,安装效率也得到明显的提升;
[0024]将应变式的压力传感器直接设置在压力传递杆的力传递路径上,通过应变片的形变量实时计算出传递压力的大小,适用于物流运输中对货物的精确称重。
附图说明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称重传感器装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力传递杆和压力传感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力传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压力传感器;15、应变片;16、处理单元;17、钢帽;18、水平度传感器;19、加速度传感器;2、压力传递杆;3、承载车架;4、车轴;5、固定座;6、卡接块;61、圆弧面;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1]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载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承载车架3与车轴4之间,用于将承载车架3上的压力传递到车轴4上,并检测传递压力的大小,现有的货车结构中,一般情况在承载车架3与车轴4之间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承载车架与车轴之间,用于将承载车架上的压力传递到车轴上,并检测传递压力的大小,所述车载称重传感器包括:压力传递杆,一端与所述承载车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轴连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车轴与压力传递杆之间,通过卡接块套设在压力传递杆的端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外部能够接触形变的应变片和设置内部与应变片电连接的处理单元;所述卡接块为单侧封闭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卡接块的一侧设置有套设在压力传递杆端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为平面,所述卡接块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车轴接触的圆弧面,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卡接块的套筒中,所述压力传递杆插入到所述套筒后抵压在压力传感器上;所述承载车架用于支撑物料,并将物料的压力通过压力传递杆传递到压力传感器中,使应变片在压力的作用下形变,处理单元根据应变片的应变量计算物料的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递杆为液压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车架的下方设置有与承载车架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压力传递杆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固定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还包括与应变片对应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应变片的钢帽,所述钢帽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应变片扣合在所述钢帽上,所述应变片和钢帽扣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思园黄俊朱林孜郑华晨李玄陈莹何瑞杨帆王飞扬杨俊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