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424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13
一种过滤器,包括呈筒状的壳体,以及多个滤网,呈筒状的壳体上端敞口,且通过上盖体封闭,上盖体和壳体的上端敞口具有高度差,形成待过滤物料的缓冲空间,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沿径向间隔设置多对插槽,这些插槽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插槽的对数和滤网的个数相对应,各滤网插设在对应的插槽之间,滤网的下边与壳体的底面紧贴,滤网的上边与上盖体紧贴,这些滤网将壳体的内部空间沿径向分隔为多个过滤空间,所述上盖体对应位于上游端的间隔空间设有缺口,形成物料进口,该物料进口设置第一网格,所述壳体的底面对应位于下游端的间隔空间设有缺口,形成物料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可对粘度稍大的液体进行多次过滤,满足实际需求。际需求。际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乙烯基聚醚作为树脂、涂料的环保型增塑剂,不同于外加型增塑剂,其直接参于聚合反应,不会随时间推移从产品中溢出,可显著降低产品VOC排放,且可以增加产品固含量。
[0003]乙烯基聚醚生产过程中,通常用碱作为反应催化剂,反应完毕,用酸淬灭反应,中和生成的盐类物质通常需要脱除。目前聚醚脱盐的主要方法为过滤。目前采用的过滤方法有真空抽滤法,该方法操作繁琐,且真空抽滤对粘度稍大的液体过滤效率显著降低。还有采用压缩空气加压过滤法,该方法可以较好的实现粘度较高的液体过滤,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次过滤往往难以达到产品指标要求,需要多次过滤,然而,压缩空气加压过滤法循环过滤不易实现,且不容易实现大批量产品的连续操作,例如:加料及滤网更换均需要反复的加压排气,操作麻烦,且压缩空气危险系数高,对设备材质要求也较高,导致过滤成本较高。
[000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过滤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器,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可对角度稍大的液体进行多次过滤,满足实际需求。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滤器,包括呈筒状的壳体,以及多个滤网,呈筒状的壳体上端敞口,且通过上盖体封闭,上盖体和壳体的上端敞口具有高度差,形成待过滤物料的缓冲空间,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沿径向间隔设置多对插槽,这些插槽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插槽的对数和滤网的个数相对应,各滤网插设在对应的插槽之间,滤网的下边与壳体的底面紧贴,滤网的上边与上盖体紧贴,这些滤网将壳体的内部空间沿径向分隔为多个过滤空间,所述上盖体对应位于上游端的间隔空间设有缺口,形成物料进口,该物料进口设置第一网格,所述壳体的底面对应位于下游端的间隔空间设有缺口,形成物料出口。
[0007]优选的,所述物料出口设置第二网格。
[0008]优选的,所述上盖体的上端面斜面,所述物料进口设置在该斜面的低点。
[0009]进一步的,各滤网的目数从上游端向下游端按照梯度依次增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部设有多个限位凸台,所述上盖体支承在这些限位凸台上,且通过压环压紧,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压环过盈配合在壳体的上部,或者所述压环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壳体的上部。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套设在壳体的上端,对缓冲空间形成遮护。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过滤器包括呈筒状的壳体,以及多个滤网,其中,多个滤网用于对待过滤液体形
成多重过滤。呈筒状的壳体上端敞口,且通过上盖体封闭,上盖体和壳体的上端敞口具有高度差,形成待过滤物料的缓冲空间,也即,待过滤液体先进入缓冲空间暂存,再进行过滤除杂。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沿径向间隔设置多对插槽,这些插槽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插槽的对数和滤网的个数相对应,各滤网插设在对应的插槽之间,滤网的下边与壳体的底面紧贴,滤网的上边与上盖体紧贴,这些滤网将壳体的内部空间沿径向分隔为多个过滤空间,滤网通过插设可拆卸的安装在壳体中,安装、更换滤网方便快捷。所述上盖体对应位于上游端的间隔空间设有缺口,形成物料进口,该物料进口设置第一网格,所述壳体的底面对应位于下游端的间隔空间设有缺口,形成物料出口,也即,待过滤液体在缓冲空间减速、稳定后,由物料进口首先进入位于上游端的过滤空间,且其中的较大杂质由第一网格去除,截留在缓冲空间中,待过滤液体从上游端向下游端依次穿过各过滤空间对应的滤网,形成滤膜,用于将待过滤液体中的杂质连续去除,且即使在过滤过程中,将其中的一个或数个(不超过滤网总数)滤网取下进行更换,也不影响过滤作业,还可有效保证过滤的连续性。
[0015]2、物料出口设置第二网格,避免杂质沿物料出口进入壳体内部。
[0016]3、上盖体的上端面斜面,所述物料进口设置在该斜面的低点,避免待过滤液体在缓冲空间残留,提高待过滤液体的收率。
[0017]4、各滤网的目数从上游端向下游端按照梯度依次增大,对待过滤液体形成逐级过滤规格升高的过滤环境,保证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
[0018]5、壳体的内壁上部设有多个限位凸台,所述上盖体支承在这些限位凸台上,且通过压环压紧,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上盖体进行更换滤网操作。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1为壳体,2为滤网,3为上盖体,4为缓冲空间,5为插槽,6为过滤空间,7为物料进口,8为第一网格,9为物料出口,10为第二网格,11为限位凸台,12为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技术中,未标注具体结构或型号的设备、部件通常选用化工领域常规的设备或部件,未标注具体连接方式的通常为化工领域常规的连接方式或厂家建议的连接方式。
[0023]参见图1,为一种过滤器的具体实施例。过滤器包括呈筒状的壳体1,以及五个滤网2。呈筒状的壳体1上端敞口,且通过上盖体3封闭,上盖体3和壳体1的上端敞口具有高度差,形成待过滤物料的缓冲空间4,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内壁上部设有多个限位凸台11,这些限位凸台通常是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上盖体3支承在这些限位凸台11上,且通过压环12压紧,形成可拆卸式连接,通常的,需要在上盖体和壳体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压环12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将上盖体压紧,或者所述压环12也可以通过螺纹配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的上部,上盖体的上端面为斜面,且该斜面的低点位于左侧,高点位于右侧。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沿径向间隔设置五对插槽5,这些插槽5沿竖直方向延伸,通常的,相邻插槽的距离相同。各滤网2插设在对应的插槽5之间,滤网2的下边与壳体1的底面
紧贴,滤网2的上边与上盖体3紧贴,这些滤网将壳体的内部空间沿径向分隔为多个过滤空间6,本实施例中,位于最左侧的过滤空间定义为上游端的间隔空间,位于最右侧的过滤空间定义为下游端的过滤空间,为了提高对待过滤液体的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各滤网的目数从上游端向下游端按照梯度依次增大。所述上盖体3对应位于上游端的间隔空间设有缺口,形成物料进口7,该物料进口7设置第一网格8,具体的,物料进口设置在上盖体的左侧。所述壳体1的底面对应位于下游端的间隔空间设有缺口,形成物料出口9,本实施例中,物料出口9设置第二网格10。
[0024]进一步的,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套设在壳体1的上端,对缓冲空间4形成遮护。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待过滤液体首先进入过滤器的缓冲空间,经减速、稳定后,由物料进口进入位于上游端的过滤空间,较大杂质由第一网格去除,截留在缓冲空间中。待过滤液体从上游端向下游端(从左向右)依次穿过各过滤空间对应的滤网,形成滤膜,将待过滤液体中的杂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筒状的壳体(1),以及多个滤网(2),呈筒状的壳体(1)上端敞口,且通过上盖体(3)封闭,上盖体(3)和壳体(1)的上端敞口具有高度差,形成待过滤物料的缓冲空间(4),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沿径向间隔设置多对插槽(5),这些插槽(5)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插槽的对数和滤网的个数相对应,各滤网(2)插设在对应的插槽(5)之间,滤网(2)的下边与壳体(1)的底面紧贴,滤网(2)的上边与上盖体(3)紧贴,这些滤网将壳体的内部空间沿径向分隔为多个过滤空间(6),所述上盖体(3)对应位于上游端的间隔空间设有缺口,形成物料进口(7),该物料进口(7)设置第一网格(8),所述壳体(1)的底面对应位于下游端的间隔空间设有缺口,形成物料出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南颜邦民何芷萱李小兵张丹蒋小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