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36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相邻设置的一周边区和一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一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周边区;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显示区之间,且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像素单元;一屏蔽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对应于所述屏蔽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且所述屏蔽结构电性连接至一固定电位。接至一固定电位。接至一固定电位。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显示面板被广泛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上,如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等。
[0003]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对于窄边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栅极驱动电路与像素单元之间的转层连接将会更加靠近显示区域。如使用不同金属层之间的接触孔(contact)实现转层连接,将会增加一层掩模并增加一道制作程序,势必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提高。一般会借由第一透明导电层代替接触孔实现金属层之间的转接。
[0004]但是,在使用第一透明导电层实现转接时,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像素单元之间的距离太近,且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电压在每一帧都会在15V/

12V之间切换,导致在转接区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与像素单元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一个负电压的电场,此电场效应会导致原本排列好的液晶转向,使液晶转向不完全或者转向无法回复而导致漏光,进而容易导致显示面板的长边上产生亮点。
[0005]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制作方便且可以避免在长边上产生亮点的显示面板,实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制作工序的基础上,更好地避免漏光并产生亮点,提高产品的显示质量及合格率。
[0007]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相邻设置的一周边区和一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一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周边区;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显示区之间,且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像素单元;一屏蔽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对应于所述屏蔽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且所述屏蔽结构电性连接至一固定电位。
[0008]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一第二金属层和所述像素单元中的一第一金属层。
[0009]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包含第一数量行像素单元,所述连接结构包含第二数量个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匹配,每一连接结构与一行所述像素单元连接。
[0010]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有一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以及一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另一侧。
[0011]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层。
[0012]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屏蔽结构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覆盖所述连接结构,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0013]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周边区的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层。
[0014]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像素单元包含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0015]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屏蔽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并超出所述连接结构。
[0016]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周边区的一导电层。
[0017]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固定电位为低电位。
[0018]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低电位为地电位或共同电位。
[0019]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延伸并超出所述连接结构。
[0020]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栅极驱动电路与像素单元通过连接结构进行电性连接,借由屏蔽结构的设计,使得连接结构与像素单元中的负电压电场能够很好地被屏蔽,避免显示区域中液晶转向不完全或者转向无法回复而导致的漏光,进而避免了显示面板边缘产生亮点,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沿图1中剖面线C

C

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A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B是沿图3A中剖面线C

C

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附图标记:
[0027]100:显示面板
[0028]101:第一基板
[0029]102:栅极驱动电路
[0030]103:连接结构
[0031]104:屏蔽结构
[0032]1041:第一部分
[0033]1042:第二部分
[0034]1043:第一端
[0035]1044:第二端
[0036]105:信号传导线
[0037]AA:显示区
[0038]BA:周边区
[0039]M1:第一金属层
[0040]M2:第二金属层
[0041]PI、BP2、PL、GI:层间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4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剖面线C

C

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1、栅极驱动电路102及连接结构103,基板101具有相邻设置的显示区AA及周边区BA,在显示区AA中形成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PX。栅极驱动电路102邻近显示区AA设置于周边区BA。连接结构103设置于栅极驱动电路102和显示区AA之间,且连接结构103用于实现栅极驱动电路102与像素单元PX之间的电性连接,以向像素单元PX提供驱动信号。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屏蔽结构104,且屏蔽结构104的设置位置与连接结构103相对应。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03于基板101上的投影区域与屏蔽结构104于基板101上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重叠。为了更好地实现屏蔽,屏蔽结构104电性连接至一固定电位。优选的,该固定电位为低电位,实际操作中,该低电位可以是地电位或共同电位。实际操作中,显示面板100还包含对组基板(未绘示)及液晶层。基板100与对组基板进行对组并将液晶层夹设于其间。
[0044]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100,栅极驱动电路102与像素单元PX通过连接结构103进行电性连接,借由屏蔽结构104的设计,避免连接结构103与像素单元PX之间形成电场影响此处液晶转向,进而避免了显示面板100边缘产生亮点,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品质。
[0045]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PX包含行数为第一数量的像素单元PX,显示面板100上包含第二数量个连接结构103,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相匹配,例如也为第一数量个或第一数量的倍数等,每一连接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具有相邻设置的一周边区和一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一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周边区;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显示区之间,且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像素单元;以及一屏蔽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对应于所述屏蔽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且所述屏蔽结构电性连接至一固定电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像素单元中的一第一金属层和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一第二金属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包含第一数量行像素单元,所述连接结构包含第二数量个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匹配,每一连接结构与一行所述像素单元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有一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以及一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李静涂俊达林富良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