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测温及控温的电加热屏蔽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35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热屏蔽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时测温及控温的电加热屏蔽玻璃,包括金属网格膜、浮法玻璃、PVB胶片、温度传感器和透明导电玻璃,所述金属网格膜的正下方设置有浮法玻璃,所述浮法玻璃的正下方设置有PVB胶片,所述PVB胶片的正下方设置有透明导电玻璃,所述PVB胶片与透明导电玻璃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控温电加热屏蔽玻璃厚度更薄、质量更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加热屏蔽玻璃仅有两层玻璃,屏蔽材料是金属网格膜,可以直接贴覆在起结构支撑作用的浮法玻璃表面,厚度更薄,能够减轻加固计算机的重量。重量。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时测温及控温的电加热屏蔽玻璃


[0001]本技术属于加热屏蔽玻璃
,具体涉及一种实时测温及控温的电加热屏蔽玻璃。

技术介绍

[0002]加固计算机的电磁兼容、低温启动及高湿环境的除霜问题一直困扰着陆军和海军部队。首先,液晶显示屏是加固计算机的图形图像显示终端,是法拉第笼的开口部位,从而会造成电磁波向外辐射,电磁信息易泄漏被敌方接收后侦破;其次,液晶显示屏的TFT模组中灌封的液晶在低温

30℃后流动性变差,导致无法快速扭向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产生“雪花”显示现象;此外,在高湿环境下,水汽在液晶显示屏表面凝结成水滴,影响了画面的显示和识别。
[0003]目前加固计算机的电加热屏蔽玻璃虽然具有电加热功能,玻璃面板能够将电能转换为热能,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给TFT液晶盒加热,解决低温启动以及去除水汽的问题,但不具有实时测温功能,导致加热时间过长、损耗过大,甚至温度过高烧毁器件。本专利针对目前的电加热屏蔽玻璃无法实时测温的安全隐患,通过在电加热屏蔽玻璃中内置薄膜型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将温度传感器与测温控温元件相连,解决了电加热屏蔽玻璃的实时测温控温问题。
[0004]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在聚碳酸酯板材涂覆纳米银线溶液,表干后形成导电膜层,在两边布置银浆及电极,形成电加热玻璃。但不涉及电磁屏蔽功能和在线实时测温功能。
[000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梦霜等通过超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将石墨烯薄膜与有机树脂混合,表干后形成导电膜层,在两边布置银浆及电极,形成电加热玻璃。但不涉及电磁屏蔽功能和在线实时测温功能。
[0006]北信协德(天津)玻璃有限公司通过热熔胶片将导电玻璃层、丝网层及非导电玻璃层热复合成型,通过紫铜条给导电玻璃供直流电,形成玻璃面加热的元器件,丝网起电磁屏蔽的作用。但不涉及在线测温及控温功能。
[0007]秦皇岛开发区展望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在电加热玻璃下部增加带有延时功能的温度控制盒,在玻璃中部嵌合加热电阻,通过蓝光显示屏显示电加热玻璃的实时温度,用于车载风挡玻璃的温度控制。但该产品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且温度控制盒尺寸过大,不适用于加固计算机的温度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时测温及控温的电加热屏蔽玻璃,通过透明导电玻璃将液晶屏的电磁辐射屏蔽,通过银浆汇流电极将电能转换为面发热的热能,解决除雾除霜问题,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开关实现温度检测和电路通断。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实时测温及控温的电加热屏蔽玻璃,包括金属网格膜、浮法玻璃、PVB胶片、温度传感器和透明导电玻璃,所述金属网格膜的正下方设置有浮法玻璃,所述浮法玻璃的正下方设置有PVB胶片,所述PVB胶片的正下方设置有透明导电玻璃,所述PVB胶片与透明导电玻璃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1]所述透明导电玻璃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银浆汇流电极,所述银浆汇流电极连接有电加热导线,所述银浆汇流电极通过电加热导线连接在总导线上。
[0012]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NTC薄膜型热敏电阻导线,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NTC薄膜型热敏电阻导线连接在总导线上。
[0013]所述总导线电性连接有迷你型温控开关,所述迷你型温控开关连接在电源导线上。
[0014]所述金属网格膜采用光刻或者纳米压印微纳加工的金属网格薄膜,所述金属网格膜的线径范围为3μm~7μm,所述金属网格膜的基底采用有机聚酯PET基材,所述金属网格膜的方阻小于等于1Ω/

,所述金属网格膜的透光率大于等于75%,所述金属网格膜的顶层采用发黑处理。
[0015]所述金属网格膜、浮法玻璃、PVB胶片与透明导电玻璃之间高压罐热复合成型。
[0016]所述透明导电玻璃采用磁控溅射的ITO或者银膜等透明导电玻璃,所述透明导电玻璃的方阻范围为6Ω/

~10Ω/

,所述透明导电玻璃的透光率为70%~85%。
[0017]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NTC薄膜型热敏电阻。
[0018]所述银浆汇流电极的外侧包裹有铜箔包边,所述铜箔包边的宽度为3.5mm。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的屏蔽材料选用了金属网格膜,是一种新型的透明导电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显示和电磁屏蔽效果。目前可用的屏蔽层为金属丝网和ITO导电膜。与金属丝网相比,金属网格膜的线径更细,可达到3μm~7μm,而金属丝网的线径25μm~45μm,用于液晶显示领域可达到更好的图形图像显示效果;与ITO导电膜相比,在相同的透光率下金属网格膜的屏蔽效能更高,在80%的可见光透光率时,ITO导电膜只能达到20dB(30MHz~5GHz),而金属网格膜可达到40dB(30MHz~5GHz)。
[0021]2、本技术选用了迷你型温度控制器,尺寸仅20mm
×
20mm,且表面包覆硅胶套具有绝缘、防水性能,便于安装在加固计算机结构紧密的机箱中,且无安全隐患。加固计算机在

30℃及以下的环境中,TFT液晶盒中的液晶流动性变差,对于此类问题,温度控制器的启断电的合理温度应设置为

10℃,即保证能够及时加热,又不过度加热,造成功耗负担,同时具备实时温度显示功能,现有技术采用的温度控制器尺寸约100mm
×
100mm,且电路复杂,附带温度显示功能,既不能安装在加固计算机壳体内部,又存在安全隐患,不适用于加固计算机行业。
[0022]3、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控温电加热屏蔽玻璃厚度更薄、质量更轻。目前的电加热屏蔽玻璃的屏蔽材料选用金属丝网,为了实现屏蔽接地信号和电加热的隔离,金属丝网与电加热层之间插入了一层浮法玻璃做电绝缘,产品的外层还有一层起结构支撑作用的浮法玻璃,共三层玻璃。本技术提供的电加热屏蔽玻璃仅有两层玻璃,屏蔽材料是金属网格膜,可以直接贴覆在起结构支撑作用的浮法玻璃表面,厚度更薄,能够减轻加固计算机的重量。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4]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5]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时测温及控温的电加热屏蔽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网格膜(1)、浮法玻璃(2)、PVB胶片(3)、温度传感器(4)和透明导电玻璃(5),所述金属网格膜(1)的正下方设置有浮法玻璃(2),所述浮法玻璃(2)的正下方设置有PVB胶片(3),所述PVB胶片(3)的正下方设置有透明导电玻璃(5),所述PVB胶片(3)与透明导电玻璃(5)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测温及控温的电加热屏蔽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玻璃(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银浆汇流电极(6),所述银浆汇流电极(6)连接有电加热导线(7),所述银浆汇流电极(6)通过电加热导线(7)连接在总导线(9)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测温及控温的电加热屏蔽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4)连接有NTC薄膜型热敏电阻导线(8),所述温度传感器(4)通过NTC薄膜型热敏电阻导线(8)连接在总导线(9)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实时测温及控温的电加热屏蔽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导线(9)电性连接有迷你型温控开关(10),所述迷你型温控开关(10)连接在电源导线(1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测温及控温的电加热屏蔽玻璃,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德涛张小刚许晓丽张凝玉李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