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413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光板及其背光模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包括入光面,反射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设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第一导光结构,分布于所述导光板的反射面,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包括凸起结构;第二导光结构,分布于所述导光板反射面,所述第二导光结构为凹陷结构;其中,在所述导光板反射面上,沿所述入光面一侧向另一侧方向,所述第一导光结构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导光结构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本发明专利技术导光板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利用不同结构的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的分布布局,在增强导光板亮度的同时,解决入光口的热斑问题,该型导光板可用于窄边框的背光模组,提升背光模组的亮度,同时增加有效发光面积。面积。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模组依据光源设置位置的不同而主要区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及侧边入光式背光模组。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组为例,其通常包括导光板以及配置于导光板侧边的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光线会因全反射而被局限在导光板中。
[0003]LCD一直对背光源的发光亮度要求很高,但高亮度也使得LCD耗电量居高不下,背光源作为LCD模组中最费电的配件,因此在不增加耗电量情况下提高背光源亮度进而增加LCD亮度是主要发展趋势之一。而提升背光源的亮度的关键在于提升导光板的导光效率和亮度。
[0004]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面板的亮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导光板的良优与否对背光板影响甚大,在侧光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设计和制作是关键技术。LED light

bar位于导光板侧边,其发出的光利用反射导入导光板内部,当光线射到导光结构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散射,然后将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利用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结构,可使导光板均匀出光。在设计导光结构的时候,通常的做法是使用激光刻蚀出的带有类似于火山口的普通导光结构,或者使用带有倾斜表面的定向导光结构,前者的出射光是发散的,有利于解决导光板的画面均匀性问题。后者具有定向导光的功能,能使光线向特定的方向出射,搭配适当的BEF膜片,可以提升背光源的正出射光的强度,但是不利于解决LED的热斑和暗角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亮度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导光板,包括:
[0008]导光板本体,包括入光面和反射面,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反射面相接;
[0009]第一导光结构,形成于所述反射面,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包括凸起结构;
[0010]第二导光结构,形成于所述反射面,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包括第一凹陷结构;
[0011]其中,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上,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在所述反射面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在所述反射面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结构还包括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凹陷结构与所述反射面相交形成一环形,所述环形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外环为所述第二凹陷结构,所述内环为所述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反射面的投影位于所述内环内。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为1.5μm

4.0μm。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结构自所述导光板本体向内内凹形成,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的横切面呈长方形、水滴形、C形、月牙形、碟形和竹节形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凹陷
结构的纵切面呈V形。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的纵切面的棱边与所述反射面之间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
°
至30
°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所述反射面依次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分别在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分布密度依次减小,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分别在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分布密度依次增大。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在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或第三区域的分布密度分别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分别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在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或第三区域的分布密度分别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分别逐渐增大。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的长度依次增大。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的长度分别为第一长度、第二长度和第三长度,所述第二长度为所述第一长度的的1

3倍,所述第三长度为所述第一长度的4

8倍。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度为10mm

35mm,所述第二长度为10mm

100mm,所述第三长度为40mm

270mm,其中,所述第一长度、第二长度和第三长度分别为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的长度。
[002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
[002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利用不同结构的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的分布布局,在增强导光板亮度的同时,避免产生热斑和暗角等负面效应,该型导光板所应用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减小边框设计,提升光效的同时做到超窄边框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另一种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光线经第一导光结构反射的光路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光线经第二导光结构反射的光路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导光结构与反射面相交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二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一种第二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图9所示的第二导光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二种第二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为图11所示的第二导光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三种第二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4为图13所示的第二导光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8]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第四种第二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6为图15所示的第二导光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40]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五种第二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8为图17所示的第二导光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42]图19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二导光结构切面与反射面的夹角示意图;
[0043]图20为本公开实施例另一种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0044]图21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的分布占比与光程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包括入光面和反射面,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反射面相接;第一导光结构,形成于所述反射面,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包括凸起结构;第二导光结构,形成于所述反射面,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包括第一凹陷结构;其中,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上,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在所述反射面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在所述反射面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结构还包括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凹陷结构与所述反射面相交形成一环形,所述环形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外环为所述第二凹陷结构,所述内环为所述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反射面的投影位于所述内环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为1.5μm

4.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自所述导光板本体向内内凹形成,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的横切面呈长方形、水滴形、C形、月牙形、碟形和竹节形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的纵切面呈V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的纵切面的棱边与所述反射面之间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
°
至30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所述反射面依次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分别在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方宗豹方慧费新峰朱雷司群英王欢郭仕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