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26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属于激光靶技术领域,该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上盖和底座的上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条和集成电路板,所述限位条和底座的内壁之间插接有导光板。通过在导光板上涂上反射涂层,当激光信号照射在导光板的靶面上时,光线会从正面进入照射到涂层上,然后光在涂层上发生漫反射,因为导光板有一定厚度,漫反射后的光线在导光板内发生全反射,大部分光线会集中照射在导光板下侧面紧贴的集成电路的感光元件上,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激光判定靶在进行接收发射出的激光源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激光源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激光源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


[0001]本技术属于激光靶
,具体涉及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

技术介绍

[0002]激光靶是激光真人CS娱乐项目或激光竞技类射击项目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激光靶被激光枪或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照射到之后,用声音或者彩色灯光给予射击者命中反馈,从而模拟实弹打靶的过程,目前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激光靶方案中,部分是使用可见光波段进行信号传递,接收端是宽频带的,同时接收多种波长的信号,这种方案会被灯光,太阳光,手机闪光灯,等复合波长的光源干扰,导致识别能力和识别距离大幅度下降,甚至自身的指示灯都会对自己造成识别干扰. 可见光激光还会对人眼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不太适合用在娱乐项目和竞技项目当中,而且目前的产品,感光单元都是有单个或者多个离散的小点组成,采用单个接收点的往往接收范围(面积)较小,而采用多个接收点的,接收点相互之间容易存在“盲区”,这样就不能保证对激光信号的有效识别,因此需要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激光判定靶在进行接收发射出的激光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上盖和底座的上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条和集成电路板,所述限位条和底座的内壁之间插接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背面、外弧面以及下部两侧面均设置有涂层,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在集成电路板上。
[0005]为了使得该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达到接收激光以及作出反馈的作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感光元件和灯具,所述感光元件和灯具均由集成电路板控制。
[0006]为了使得该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达到激光发射出的光能够达到感光元件处的作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导光板分为靶面和连接部,所述靶面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为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底面设置在感光元件和灯具的上方,并与之接触。
[0007]为了使得该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达到可以稳定接收激光光源的作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导光板的材质为透光材质,所述涂层为可以反射光线的材料制作。
[0008]为了使得该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达到便携以及作出声音反馈的作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内顶面设置有喇叭,所述喇叭通过集成电路板进行控制,所述喇叭、集成电路板及其上边安装的元件均通过电池供电,所述电池安装在底座的内底面。
[0009]为了使得该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达到方便充电以及维修的作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外部设置有充电口和开关,所述底座和上盖之间通过螺丝进行可拆卸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通过在导光板上涂上反射涂层,当激光信号照射在导光板的靶面上时,光线会从正面进入照射到涂层上,然后光在涂层上发生漫反射,因为导光板有一定厚度,漫反射后的光线在导光板内发生全反射,大部分光线会集中照射在导光板下侧面紧贴的集成电路的感光元件上,从而完整的达到使“光线拐弯”传播,达到减少损失能量的目的,在感光元件接收到光信号后,通过预置的集成电路内的固件算法解析其中信息,判断是否是可以被识别的结果,根据结果做出“提示音”“闪灯”“发送数据”等相应的动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激光判定靶在进行接收发射出的激光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12]2、该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导光板除了接收汇聚光线以外,同样也可以用来作为发光的辅助部件,在导光板底部紧贴集成电路的部分的灯具,可以用相反的路径把指示灯光传递给外界(漫反射扩散)。
[0013]3、该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通过设置导光板与底座之间为插接,可以快速方便的更换导光板,而导光板的连接部位可以统一制成与底座相匹配的尺寸,而导光板的靶面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异型等多种形状和尺寸,可以丰富多种实际使用场景需求,从而可以使该装置有更多的选择性。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集成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座;2、导光板;3、涂层;4、上盖;5、喇叭;6、安装板;7、集成电路板;8、电池;9、灯具;10、感光元件;11、限位条;12、充电口;13、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包括底座1和上盖4,底座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上盖4和底座1的上部为可拆卸连接,安装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条11和集成电路板7,限位条11和底座1的内壁之间插接有导光板2,导光板2的背面、外弧面以及下部两侧面均设置有涂层3,导光板2的底面在集成电路板7上。
[0024]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在导光板2上涂上反射涂层,当激光信号照射在导光板2的靶面上时,光线会从正面进入照射到涂层3上,然后光在涂层3上会发生漫反
射,因为导光板2有一定厚度,漫反射后的光线在导光板2内发生全反射,大部分光线会集中照射在导光板2下侧面紧贴的集成电路的感光元件10上,从而完整的达到使“光线拐弯”传播,在感光元件10接收到光信号后,通过预置的集成电路内的固件算法解析其中信息,判断是否是可以被识别的结果,根据结果做出“提示音”“闪灯”“发送数据”等相应的动作,该装置相比于现有产品所采用的单感光元件直接感应或者多感光元件离散阵列感应相比,该装置的导光板2设计可以完美解决感应面积不足和感应有盲区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导光板2从而扩大或者缩小甚至是特殊感光形状。这种设计可以等于整个导光板2都是有效接收部位,使盲区降到最低,接近于无盲区,并且拥有极高的光传导效率,同时,导光板2亦可作为灯具9的辅助功能使用,可以将“RGB”多色LED灯的光线均匀的投影扩散,即使在远距离或者多个靶目标的时候也清晰可分辨,该装置的导光板2结构有效减少了需要的电子感应元件,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包括底座(1)和上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所述上盖(4)和底座(1)的上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条(11)和集成电路板(7),所述限位条(11)和底座(1)的内壁之间插接有导光板(2),所述导光板(2)的背面、外弧面以及下部两侧面均设置有涂层(3),所述导光板(2)的底面在集成电路板(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板(7)上设置有感光元件(10)和灯具(9),所述感光元件(10)和灯具(9)均由集成电路板(7)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物联激光判定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2)分为靶面和连接部,所述靶面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剑诺孙鸿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北落师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