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348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光学膜片组配置以将来自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光线导出。该光学膜片组包含下棱镜片及上棱镜片。下棱镜片具有多个下棱镜结构,且每一个下棱镜结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上棱镜片设置在下棱镜片的上方,其中,上棱镜片具有多个上棱镜结构,且每一个上棱镜结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在从25度至50度或从130度至155度的范围内的夹角,且包含端点值。包含端点值。包含端点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膜片组件及其应用,且特别是涉及可应用于背光模组的膜片组件、及使用此膜片组件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常见的背光模组主要包含导光板与数张光学膜片,光学膜片可将从导光板射出的光线折射,使其以正视角出光。然而,此种背光模组并无法应用在防窥显示产品上。因此,如何通过改变光学膜片与导光板的搭配设计来产生良好的防窥效果,已成为相关业者积极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光学膜片组及使用此膜片组件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光学膜片组的设计,可维持光线从正视角出光的出光量并降低光线从侧向出光的杂散光。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光学膜片组,其配置以将来自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光线导出。该光学膜片组包含下棱镜片及上棱镜片。下棱镜片具有多个下棱镜结构,且每一个下棱镜结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上棱镜片设置在下棱镜片的上方,其中,上棱镜片具有多个上棱镜结构,且每一个上棱镜结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范围从25度至50度或从130度至155度的夹角,且包含端点值。
[0005]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二方向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范围从115度至140度或从220度至245度的夹角,且包含端点值。
[0006]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0007]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光学膜片组还包含设置在下棱镜片的下方的下扩散片,且下扩散片包含多个扩散粒子,这些扩散粒子使下扩散片具有50%至60%的雾度,且包含端点值。
[0008]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光学膜片组还包含设置在上棱镜片的上方的上扩散片。其中,上扩散片包含多个扩散粒子,这些扩散粒子使上扩散片具有30%以下的雾度,且包含端点值。
[0009]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光学膜片组还包含下扩散片与上扩散片。其中,下扩散片与上扩散片的雾度比值为1.6至6,且包含端点值。
[0010]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下扩散片设置在下棱镜片的下方,上扩散片设置在上棱镜片的上方。来自于导光板的光线依序通过下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以及上扩散片后,一部分光线沿着正视方向从上扩散片出光,另一部分光线沿着侧视方向从上扩散片出光,其中从侧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与从正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的比值小于0.07。
[0011]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正视方向平行于上扩散片的出光法线,侧视
方向与出光法线之间具有大于45度的夹角。
[0012]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每一个下棱镜结构与每一个上棱镜结构均为条状结构。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光源以及上述的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光源邻设于入光面。光学膜片组设置在出光面的上方。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又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导光板、光源、上述的光学膜片组以及显示面板。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光源邻设于入光面。光学膜片组设置在出光面的上方。显示面板设置在光学膜片组的上方。
[0015]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光学膜片组主要是通过上棱镜片的上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设计,并搭配下棱镜片的下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变化,在维持光线从正视角出光的出光量的前提下,降低光线从侧视角出光的出光量,以符合防窥显示的光学需求。此外,本技术的上棱镜片与下棱镜片的组合在搭配不同雾度的扩散片时,还可进一步达到减少从侧视角出光的杂散光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完整地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在参照附图做出下列描述,其中:
[0017]图1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
[0018]图2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下棱镜片的前视图;
[0019]图3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上棱镜片的前视图;
[0020]图4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利用上棱镜片的夹角设计所产生的正视角出光辉度与侧视角出光辉度的比较图;
[0021]图5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下扩散片的侧视图;
[0022]图6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以及
[0023]图7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照图1,其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0主要包含导光板110、光源120以及光学膜片组200。光源120主要可提供光线至导光板110中,且光学膜片组200设置在导光板110的前方。光学膜片组200主要用来降低从导光板110射出的光线从侧视角出光的出光量,并维持从导光板110射出的光线从正视角出光的出光量,以使背光模组100能够应用至防窥显示产品中。
[0025]如图1所示,导光板110具有入光面111与出光面112。光源120邻设于入光面111,且光源120所提供的光线从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1进入导光板110中,再从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2出光。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200包含下扩散片210、下棱镜片220及上棱镜片230,其中下扩散片210、下棱镜片220、及上棱镜片230依序堆叠在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2的前方。
[0026]另请一并参照图2及图3,其分别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下棱镜片及上棱镜片的前视图。在本实施例中,下棱镜片220具有多个下棱镜结构221,且每个下棱
镜结构221为条状结构,并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方向D1与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1的延伸方向A1之间具有夹角α。上棱镜片230具有多个上棱镜结构231,且每一个上棱镜结构231为条状结构,且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二方向D2不同于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与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1的延伸方向A1之间具有夹角β。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β在从25度至50度或从130度至155度的范围内。由此,从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2射出的光线依序通过下扩散片210、下棱镜片220与上棱镜片230后,一部分光线(例如图1的光线L1)沿着正视方向(或称正视角)从上棱镜片230出光,另一部分光线(例如图1的光线L2)沿着侧视方向(或称侧视角)从上棱镜片230出光。举例而言,当使用者面对如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100时,用户正视背光模组100的中心位置,此时在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上界定通过该中心位置的延伸线P1,则延伸线P1与正视方向所构成的平面P2(平面P2包含如图1的阴影区域)上具有侧视方向,其中,在此所指的正视方向是指光线平行于上棱镜片2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膜片组,其配置以将来自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光线导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包含:下棱镜片,其具有多个下棱镜结构,且每一所述下棱镜结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上棱镜片,其设置在所述下棱镜片的上方,其中,所述上棱镜片具有多个上棱镜结构,且每一所述上棱镜结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其中,所述夹角在从25度至50度或从130度至155度的范围内,且包含端点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在从115度至140度或从220度至245度的范围内的夹角,且包含端点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扩散片,所述下扩散片设置在所述下棱镜片的下方,其中,所述下扩散片包含多个扩散粒子,所述多个扩散粒子使所述下扩散片具有50%至60%的雾度,且包含端点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上扩散片,所述上扩散片设置在所述上棱镜片的上方,其中,所述上扩散片包含多个扩散粒子,所述多个扩散粒子使所述上扩散片具有30%以下的雾度,且包含端点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智黄柏菖张嘉尹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