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12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及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及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分别配置于板体的出光面及入光面。第一条状微结构具有靠近入光面的第一端及远离入光面的第二端。第一条状微结构的最大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增。第二条状微结构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第二条状微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且最大高度从第三端朝第四端为渐变。相邻的第二条状微结构彼此相连,且第二条状微结构的长度等于板体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导光板的光源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光板及光源模块能最佳化亮度均匀度的效果。源模块能最佳化亮度均匀度的效果。源模块能最佳化亮度均匀度的效果。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导光板以及使用此导光板的光源模块。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而且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靠背光模块提供照明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因此,背光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高辉度以及高均匀度的照明光源。
[0003]在目前的侧入式背光模块中,是将多个发光二极管以间隔排列配置于导光板旁,因此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会产生对应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多个亮区及两发光二极管之间的暗区,形成亮度不均匀的热点(Hot spot)现象,当光线再照射至显示面板时,可能会看到亮度不均匀的影像画面。
[0004]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能提升亮度均匀度。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能提升亮度均匀度。
[0007]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8]为达到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及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板体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出光面与入光面相邻且不平行。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配置于出光面。每一第一条状微结构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且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第一端靠近入光面,第二端远离入光面。每一第一条状微结构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增。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配置于入光面。每一第二条状微结构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且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第三端靠近出光面,第四端远离出光面。每一第二条状微结构在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从第三端朝第四端为渐变。第二条状微结构在平行于出光面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相邻的第二条状微结构之间彼此相连,且每一第二条状微结构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板体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的厚度。
[0009]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源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及上述的导光板。多个发光元件相对板体的入光面设置。
[0010]本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中,借由将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配置于入光面,可以使从多个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在进入导光板的入光面之前分散,降低任何两个相邻的发
光元件之间所形成的暗区现象,而达到提升亮度均匀度的效果。此外,由于每一第二条状微结构在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从第三端朝第四端为渐变,在最大高度的较低处分光效果较小,而最大高度的较高处分光效果较大,可以使光线更为均匀地分散,避免在导光板靠近入光面的一侧产生亮带。并且,相邻的第二条状微结构之间彼此相连不需留有空白区,入光面的整体表面皆可配置第二条状微结构,能将提升亮度均匀度的效果最佳化。
[0011]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2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0014]图2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0015]图3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条状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3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条状微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0017]图4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条状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4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条状微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0019]图5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条状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5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条状微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0021]图6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6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侧面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列表
[0024]1:光源模块
[0025]10、10a:导光板
[0026]20:发光元件
[0027]100:板体
[0028]110:入光面
[0029]120:出光面
[0030]200、200

:第一条状微结构
[0031]201:第一端
[0032]202:第二端
[0033]210:出光曲面
[0034]300、300a、300b、300c:第二条状微结构
[0035]301:第三端
[0036]302:第四端
[0037]310:光学曲面
[0038]320:第一子结构
[0039]330:第二子结构
[0040]A:排列方向
[0041]C:连线
[0042]E1:第一延伸方向
[0043]E2:第二延伸方向
[0044]H1、H2、H21、H22、H3:高度
[0045]L:光线
[0046]Le、Le1、Le2:长度
[0047]T:厚度
[0048]W1、W2、W21、W22、W3:宽度
[0049]X、Y、Z: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0]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
[005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2A,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包括导光板10及多个发光元件20。导光板10包括板体100、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200及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300。板体100具有入光面110及出光面120,出光面120与入光面110例如是相邻且不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出光面120垂直于入光面110。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200配置于出光面120。每一第一条状微结构200具有第一端201及第二端202且均沿第一延伸方向E1延伸。第一端201靠近入光面110,第二端202远离入光面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方向E1是从入光面110朝向远离入光面110的方向,具体而言,第一延伸方向E1例如是垂直于入光面110。此外,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200例如是沿着排列方向A排列,排列方向A不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E1,在本实施例中,排列方向A垂直于第一延伸方向E1。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300配置于入光面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以及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其中所述板体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且不平行;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配置于所述出光面,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且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入光面,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从所述第一端朝所述第二端渐增;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且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端靠近所述出光面,所述第四端远离所述出光面,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从所述第三端朝所述第四端为渐变,且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在平行于所述出光面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其中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之间彼此相连,且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板体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具有出光曲面,所述出光曲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方向的曲率半径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为相同,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具有光学曲面,所述光学曲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的曲率半径从所述第三端至所述第四端为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曲面的曲率半径为0.02mm~0.2mm,所述光学曲面的曲率半径为0.02mm~0.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截面形状包括半圆形、三角形及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的最大高度从所述第三端朝所述第四端渐增、渐减或先渐增再渐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子结构及多个第二子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子结构及所述多个第二子结构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且沿着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所述排列方向不平行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子结构中的每一个的最大高度从所述第三端朝所述第四端渐增,所述多个第二子结构中的每一个的最大高度从所述第三端朝所述第四端渐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多个第三条状微结构,配置于所述入光面,其中所述多个第三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为不变,所述多个第三条状微结构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沿着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所述排列方向不平行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冠廷周民俊房昱赋杨越峰
申请(专利权)人: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