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片及其制备方法和背光模组技术

技术编号:324293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表面形成网点,得到具有透光区和反光区的扩散片,网点形成反光区或透光区,网点在衬底上呈不同的密度分布,该扩散片使得光束扩散更加均匀,扩散片的光学特性优良,该制备方法成本低廉,工艺简洁,易于批量化生产,具备很好的实用性。备很好的实用性。备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扩散片及其制备方法和背光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散片及其制备方法和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光扩散片,也常称为扩散片,作为背光模组中重要组件,主要是为显示器件提供均匀的面光源。扩散片主要包括掺杂粒子型和表面结构型两中。其中,掺杂粒子型是在扩散片基材中加入化学散射颗粒,作为散射粒子,入射光线在经过扩散粒子时会不断的在粒子和基材中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现象,从而实现光扩散效果,但是掺杂粒子型扩散片由于基材本身及化学散射粒子的本身特性,将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吸光,导致散射不均匀。表面结构型是在扩散片的基材上制备特定形貌特征的微米或纳米结构实现光扩散,由于表面结构的可控设计与制备,可很好地对入射光实现均匀柔化扩散,然而,寻求一种成本低廉、加工方便的、光学特性优良的扩散片制作方法仍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工艺简洁、且光学特性优良的扩散片的制备方法。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0005]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网点,得到具有透光区和反光区的扩散片,所述网点形成所述反光区或所述透光区,所述网点在所述衬底上呈不同的密度分布。
[0006]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0007]S1、通过光刻设备制备得到具有多个凸部的模具;
[0008]S2、提供具有透光性的第一衬底,依据所述模具的凸部,通过压印方式在所述第一衬底表面形成凹部;
[0009]S3、在所述凹部内填充反射性材料形成网点,得到具有透光区和反光区的扩散片,所述网点形成所述反光区,所述第一衬底上未形成所述网点的区域为所述透光区;或者在所述第一衬底上涂布胶水,并依据所述模具的凸部,在所述胶水表面压印并通过UV曝光固化以形成凹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1]S1、提供具有反射性的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打孔去掉反射性材料形成网点,得到具有透光区和反光区的扩散片,所述网点形成所述透光区,所述衬底上未形成所述网点的区域为所述反光区。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凹部内填充反射性材料的方法为刮涂,使用刮刀将反射性材料刮到凹部内,然后擦拭掉凹部外部区域的反射性材料。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凹部为凹槽,所述凹部深度为2um-10um。
[0014]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性材料为反光油墨、金属银、金属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底为PET、PC、PMMA中的任一个。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扩散片,所述扩散片采用所述的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制备。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基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灯珠、设置在多个所述灯珠上方且用以扩散光线的扩散片和用以反射光线的反射部,所述扩散片采用所述的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得到,其中,靠近所述灯珠的反光区的分布密度大于远离所述灯珠的反光区的分布密度;所述反光区反射照射到其上的所述灯珠所发出的光线至反射部。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具有透光区和反光区的扩散片,使得光束扩散更加均匀,扩散片的光学特性优良,该制备方法成本低廉,工艺简洁,易于批量化生产,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扩散片上的反射网点分布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所示的涂布胶水的第一衬底和具有凸部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具有凹部的涂布胶水的第一衬底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得到的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7]请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所示的背光模组,具体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基板1、安装在基板1上的多个灯珠2、设置在多个灯珠2上方且用以扩散光线的扩散片4、以及用以反射光线的反射部。
[0028]灯珠2为mini LED灯,mini LED灯由于本身芯片结构小,利于将调光分区数(Local Dimming Zones)做的更加细致,从而达到更高的动态范围(HDR),实现更高对比度的效果;另一方面,mini LED灯的使用还能缩短光学混光距离(OD),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达到超薄化的目的。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灯珠2也可以为LED、OLED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多个mini LED灯阵列排布在基板1上,相邻mini LED灯之间的间距、mini LED灯的具体数量、以及mini LED灯在基板1上的排列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0029]反射部包括设置在扩散片4和基板1之间的反射片3,反射片3上开设有对应灯珠2设置的开孔31,每颗灯珠2穿过对应的开孔31并从中露出来。反射片3由透光或半透光材料涂布一层反射性材料制成,该透光或半透光材料为玻璃,亚克力树脂,聚碳酸酯,非晶型聚烯烃及聚酯中的一种,但不仅限以此,在此不一一列举。反射性材料可以为反光油墨、金属
银、金属铝中的一种,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反射性材料,或者多种反射性材料的混合。反射片3的作用是使光线反射,经反射片3反射的光线再反射至扩散片4上,充分利用光能,同时可提升整体光线的均匀度。此外反射部还包括形成在基板1上的反射层(未图示),反射层由反射性材料涂覆在基板1上形成。本专利技术中,反射性材料涂覆在基板1安装灯珠2的一面,以此反射由扩散片4反射并照射到基板1上的光线,进一步可提升整体光线的均匀度。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射部可以不包括反射片3、或者反射部不包括形成在基板1上的反射层。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扩散片,该扩散片可用以上述所示的背光模组,扩散片有透光区和反光区,透光区可以由多个透光性材料形成的透光网点形成,透光区分散在反光区内,或者,反光区由多个反光性材料形成的反光网点形成,反光区分散在透光区内。现以反光区分散在透光区为例对扩散片进行详细说明,请结合图2,扩散片4上具有透光区42和分布在透光区42内的反光区41,反光区41包括多个通过反射性材料形成的反射网点43,反光区41反射照射到其上的灯珠2所发出的光线至反射部。具体的,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网点,得到具有透光区和反光区的扩散片,所述网点形成所述反光区或所述透光区,所述网点在所述衬底上呈不同的密度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包括:S1、通过光刻设备制备得到具有多个凸部的模具;S2、提供具有透光性的第一衬底,依据所述模具的凸部,通过压印方式在所述第一衬底表面形成凹部;或者在所述第一衬底上涂布胶水,并依据所述模具的凸部,在所述胶水表面压印并通过UV曝光固化以形成凹部;S3、在所述凹部内填充反射性材料形成网点,得到具有透光区和反光区的扩散片,所述网点形成所述反光区,所述第一衬底上未形成所述网点的区域为所述透光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包括:S1、提供具有反射性的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打孔去掉反射性材料形成网点,得到具有透光区和反光区的扩散片,所述网点形成所述透光区,所述衬底上未形成所述网点的区域为所述反光区。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宗豹张恒周欣管浩远司群英胡玉斌黄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