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406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包括:安装座;折叠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折叠件,所述折叠组件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各所述折叠件折叠设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第二状态,各所述折叠件展开以形成检测带,所述检测带沿待测管道延伸;以及,检测机器人,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检测机器人具有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示踪信号,所述检测机器人具有沿所述检测带运动的活动行程,用于检测待测管道内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内窥检测装置,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小口径、未清淤管道难以检测与管内缺陷、支管暗接难以定位的问题。定位的问题。定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小口径的支管是需要重点查清的污水源头,是解决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对象。这类小口径管道一般为非金属管道,走向多变,从地块或住宅内部直接接入检查井或暗接入管涵,缺少明显点来探测其走向与埋深。
[0003]对于管道的检测与内部缺陷定位问题,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内窥检测,如电视检测(CCTV)、管道潜望镜检测(QV)方法。无法查明小口径管道内部缺陷与支管暗接的情况。首先,电视检测(CCTV),通过爬行器进入管道内部进行检测,通过电缆长度计算缺陷及支管暗接的位置,定位较为准确;管道潜望镜检测(QV),通过摄像头的激光测距功能测量缺陷及支管暗接的位置,受管内树根、水气条件等影响,测距时常不准确,而且部分管道走向呈弯曲状,以致非直视范围内的缺陷与支管暗接都难以检测与定位。其次,小口径暗埋管道难以清淤,加载爬行器的机器人难以进入管道内部;最后,电视检测(CCTV)、管道潜望镜检测(QV)等设备一般适用于口径大于200mm的管道,对于小口径管道则无法适用或效果不佳。
[0004]目前,为了实现小口径管道的检测与内部缺陷定位,常用的方式是采用穿线器携带微型摄像头进入管道内部,用微型摄像头对管道内部情况进行检测,通过对穿线器内部的金属线传输电磁感应信号进行定位。但该方法和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0005]1、缺乏专业设备,操作不便,安全风险大。现场测试需要携带穿线器和内窥镜两套设备,穿线器体积大,不便于运输,且需要人工下井穿线,有较大安全风险。
[0006]2、穿线过程中摄像头容易被遮挡。通常将摄像头捆绑在穿线器头端进行穿线,由于穿线器以顶进的方式在管道中前行,当管道中淤泥较多时,穿线器容易钻入泥中,导致摄像头被淤泥遮挡,无法查看管道内部情况。
[0007]3、难以对管道走向进行快速定位。穿线器外层有玻璃纤维加强层和高压聚乙烯防护层,不利于对电缆直接供电,且对电磁信号屏蔽较强,难以通过传输电流或感应电磁信号来对管道走向进行探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小口径、未清淤管道难以检测与定位的问题。
[000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包括:
[0010]安装座;
[0011]折叠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折叠件,所述折叠组件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各所述折叠件折叠设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第二状态,各所述折叠件展开以形成检测带,所述检测带沿待测管道延伸;以及,
[0012]检测机器人,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检测机器人具有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发射
模块用于发射示踪信号,所述检测机器人具有沿所述检测带运动的活动行程,用于检测待测管道内情况。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所述安装座包括绞线盘,各所述折叠件卷绕于所述绞线盘的周向。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所述折叠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有凸块,在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各所述凸块相互抵接,用以形成检测通路,所述检测机器人卡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凸块,且具有沿所述检测通路延伸方向运动的活动行程。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所述第二侧对应所述凸块设有凹槽,相邻的两个所述折叠件通过所述凸块以及所述凹槽折叠贴合。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所述第二侧还设有至少一个滚轮,对应的所述第一侧设有滚轮安装槽。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二侧连接处设有弹性件。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所述第一侧还设有支撑凹陷。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所述绞线盘的周侧设有棘爪,各所述棘爪用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卡接于对应的所述凹槽内。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至少一个所述折叠件上设有履带爬行器。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所述安装座还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具有沿所述安装座高度方向延伸的活动行程。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在折叠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能有效地进行收纳,降低体积;在折叠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检测带的形成,能够为检测机器人提供行走基础,改变了待测管道内部的通行环境,对检测机器人的平衡、动力要求降低,大大缩小了机器人的体积,解决了检测机器人无法进入未清淤小管道检测的难题。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中折叠件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的中折叠件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2:安装座;3:折叠组件;4:检测机器人;5:绞线盘;6:伸缩杆;7:折叠件;8:履带爬行器;9:棘爪;10:第一侧;11:第二侧;12:凸块;13:滚轮安装槽;14:凹槽;15:滚轮;16: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折叠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折叠件,所述折叠组件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各所述折叠件折叠设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第二状态,各所述折叠件展开以形成检测带,所述检测带沿待测管道延伸;以及,检测机器人,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检测机器人具有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示踪信号,所述检测机器人具有沿所述检测带运动的活动行程,用于检测待测管道内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绞线盘,各所述折叠件卷绕于所述绞线盘的周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窥检测与示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有凸块,在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各所述凸块相互抵接,用以形成检测通路,所述检测机器人卡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凸块,且具有沿所述检测通路延伸方向运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圣敏张建清伍亮孙凌凯史浩垒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