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开合的抱柱式水上浮体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上浮体固定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开合的抱柱式水上浮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公知的水上光伏、海上风电等的浮体固定一般采用水下锚定缆索的固定方式,该方式存在漂浮移动范围大,水面利用率低,浮体上承载设备之间摆动距离大、不易连接,造价成本较高等缺陷。
[0003]有人尝试采用桩柱直接与浮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但是存在波浪冲击大、撞击频次高,浮体上负载设备震动大、容易损坏、耐久性差等缺陷。
[0004]在急需大力发展新能源的今天,现有水上光伏、海上风电固定浮体的装置满足不了现有需求,现在需要有一种固定装置能够使光伏发电设备的浮体移动范围小、提高耐震性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缆索固定漂移大、桩柱固定的浮体受波浪冲击大、撞击频次高,浮体上负载设备震动大、容易损坏、耐久性差等缺陷。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开合的抱柱式水上浮体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柱、固定支架、固定拉索、浮体、抱柱装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开合的抱柱式水上浮体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柱(1)、固定支架(2)、固定拉索(3)、浮体(4)、抱柱装置,所述固定柱(1)底部通过固定拉索(3)固定于水底,固定柱(1)通过抱柱装置连接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2)连接浮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降框构(15)、浮降框构槽钢缀板(11)、浮降框构连板(10),所述抱柱装置包括L梁(5)、顶块(9)、限位预紧螺栓(12)、弹簧座杯(14)、预压弹簧(16);所述浮降框构(15)为矩形的框型结构,所述浮降框构(15)中心设有固定柱(1),所述浮降框构(15)上下为沟槽向内且平行设立的两根槽钢(13),所述上下两根槽钢(13)外侧通过浮降框构槽钢缀板(11)相连接;所述L梁(5)短边外侧设有凸起,所述L梁(5)短边内侧与浮降框构槽钢缀板(11)对应位置设有弹簧座杯(14),所述弹簧座杯(14)内通过限位预紧螺栓(12)设有预压弹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