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及实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385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水池、透明培养筒、进出水设备、加热、照明与供气结构等结构,还包括步骤一至五的实验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培养装置采用水浴控温的设计理念,具有温度可控、可平稳加热、藻类受热均匀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透明培养筒以及其安装结构,可减少空气污染颗粒进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保温层使用的水可由水池中水循环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采用主控箱控制光照强度,采用定时装置控制灯管控制光照时间达到最佳生长条件;使用水浴控温的设计理念,具有温度可控、可平稳加热、藻类受热均匀的优点,并由亚克力板柱上方排水管道排出多余的水,再次进入水池中实现水循环利用。水循环利用。水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及实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藻类培养
,具体为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及实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藻是一种油脂含量较高的单细胞生物,尤其是小球藻,油脂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20%,多种营养成分,可以作制备生物柴油,可以作为营养补充品服用,并且小球藻具有抗衰老、养颜等功效,栅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鱼类很好的饲料,如利用有机污水氧化塘养鱼,可获高产。大量繁殖的藻体也可作家禽的饲料。同时,微藻在饲料、食品、药品以及化妆品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这些应用的基础,就是微藻的大规模培养。
[0003]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0004]目前,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塑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所需成本高,耗材大,所需精力较高。开放式培养是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中。开放式培养可分如下几种类型:(1)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2)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和空气到培养液中;(3)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使培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但该方式设备复杂。开放式培养法培养物中易发生生物污染,如细菌滋生。
[0005]目前在培养藻类的装置中,大多采用培养箱培养的方式,培养箱培养为封闭不透明结构,不适用于直接观察藻类生长情况,还需定期更换气泵以保持藻类内部碳源充足,同时,培养箱中温度不可直接观察,温度条件难以控制,造成藻类培养失败,因此需要一种温度可控、设备简单且耗能较小的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及实验方法,为藻类提供稳定培养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包括水池和透明培养筒,所述水池的内部安装有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水池的外部安装有抽水水泵,所述抽水水泵的输出端连通固定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连通固定于透明培养筒;所述透明培养筒为双层筒状结构且设置有两个,在所述透明培养筒内部安装灯管
和曝气头,在所述透明培养筒外侧设置进气管道、排水管道和出水口;所述水池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且水池外侧设置有抽水水泵,所述抽水水泵通过进水管道将水输入透明培养筒夹层中。
[0008]优选的,所述水池内部水温由温度传感器监测并由主控箱控制加热时间,外部设置抽水水泵并通过进水管道实现水池中的水与透明培养筒夹层中的水流动循环,单个所述透明培养筒可以培养至少6.5L藻类,外部夹层可存至少7L水。
[0009]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七个,其中一个安装在水池内部监测水温,剩下六个均匀分布现在两个透明培养筒上,用于监测藻温并分别由主控箱显示温度,所述透明培养筒包括两个亚克力板柱,每个亚克力板柱外侧设置三个温度传感器。
[0010]优选的,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的一端使用软管并连接流量计,一端使用进气管道连接有曝气头,以达到控制透明培养筒内部藻类曝气量,所述灯管可由定时装置控制藻类光照时间。
[0011]优选的,所述出水口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在透明培养筒上。
[0012]优选的,所述灯管设置于透明培养筒内部,一端连接定时装置同时另一端连接于主控箱,所述主控箱用于控制灯管的亮度。
[0013]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上分布有至少六组截止阀。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的实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打开总电源,将水池内灌入自来水,打开主控箱,主控箱显示温度传感器所测的水温,打开水池外部所设置的抽水水泵,将水池中加热的水由进水管道输进透明培养筒夹层中,并由透明培养筒上方排水管道将水排到水池中,实现藻类恒温培养;步骤二:关闭左侧抽水管道的截止阀,打开位于右侧透明培养筒上抽水管道的截止阀,水流将通过透明培养筒的水浴保温层,实现左右两个培养藻类装置可单独使用;步骤三:在透明培养筒内部加入所需培养的藻类,由主控箱显示由温度传感器测得的藻温,并当藻温达到一定时,控制加热棒的运行,主控箱可单独控制左右两个培养装置的运行;步骤四:打开气泵,一端由进气管道连接曝气头,一端由软管连接流量计,调节流量计控制藻类生长所需二氧化碳量;步骤五:打开设置于透明培养筒内部的灯管,灯管的一端连接定时装置,一端连接主控箱,打开定时装置,用于控制灯管明亮时间以达到藻类最佳生长条件。
[001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及实验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室内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培养装置采用水浴控温的设计理念,具有温度可控、可平稳加热、藻类受热均匀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培养筒以及其安装结构,可减少空气污染颗粒进入;本专利技术设计保温层使用的水可由水池中水循环使用;本专利技术设计采用主控箱控制光照强度,采用定时装置控制灯管明亮时间,从而控制藻类光照时间,达到最佳生长条件;该专利技术使用时,左右两个透明培养筒可单独使用,通过控制抽水管道上的截止阀,控制夹层中水的流动;通过抽水水泵将水池中加热过水输入进夹层中,使用水浴控温的设计理念,具有温度可控、可平稳加热、藻类受热均匀的优点,并由亚克力板柱上方排水管道
排出多余的水,再次进入水池中实现水循环利用。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栅藻的温度结果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栅藻的吸光度结果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栅藻的pH结果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小球藻的温度结果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小球藻的吸光度结果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小球藻的pH结果示意图;图中:1、水池;2、加热棒;3、抽水水泵;4、流量计;5、透明培养筒;6、出水口;7、定时装置;8、主控箱;9、气泵;10、进水管道;11、软管;12、曝气头;13、温度传感器;14、进气管道;15、灯管;16、排水管道;17、截止阀;18、玻璃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1)和透明培养筒(5),所述水池(1)的内部安装有加热棒(2)和温度传感器(13),所述水池(1)的外部安装有抽水水泵(3),所述抽水水泵(3)的输出端连通固定有进水管道(10),所述进水管道(10)连通固定于透明培养筒(5);所述透明培养筒(5)为双层筒状结构且设置有两个,在所述透明培养筒(5)内部安装灯管(15)和曝气头(12),在所述透明培养筒(5)外侧设置进气管道(14)、排水管道(16)和出水口(6);所述水池(1)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和加热棒(2)且水池(1)外侧设置有抽水水泵(3),所述抽水水泵(3)通过进水管道(10)将水输入透明培养筒(5)夹层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内部水温由温度传感器(13)监测并由主控箱(8)控制加热时间,外部设置抽水水泵(3)并通过进水管道(10)实现水池(1)中的水与透明培养筒(5)夹层中的水流动循环,单个所述透明培养筒(5)可以培养至少6.5L藻类,外部夹层可存至少7L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13)的数量为七个,其中一个安装在水池(1)内部监测水温,剩下六个均匀分布现在两个透明培养筒(5)上,用于监测藻温并分别由主控箱(8)显示温度,所述透明培养筒(5)包括两个亚克力板柱,每个亚克力板柱外侧设置三个温度传感器(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恒温培养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泵(9),所述气泵(9)的一端使用软管(11)并连接流量计(4),一端使用进气管道(14)连接有曝气头(12),以达到控制透明培养筒(5)内部藻类曝气量,所述灯管(15)可由定时装置(7)控制藻类光照时间。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豪秦微尹鸿伟章浩文赵逸凡朱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