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宏伟专利>正文

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以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384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以及使用方法,包括:预混合组件,与外部供料器相接;干涉分离组件,所述干涉分离组件包括上发生器、下发生器,下发生器侧面设有接入外部水源的第一输入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干涉分离的方式对海砂与贝壳进行分离,通过下发生器导入第一分离要素带压水流,通过预混合组件对海砂与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在同等冲击力下,通过砂水混合液中具有不同受力面的贝壳与海砂,能够令贝壳受力上升,海砂逐渐沉降,下发生器能够对海砂进行收集,上发生器能够对带贝壳的水流进行收集,进而实现高质量分离,能够最大化降低淡化海砂中碎贝壳的含量,进而在用于混凝土中,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生成裂缝,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土的耐久性。土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砂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海砂淡化设备除贝壳的方法是在进料除氯离子前设置第一道工序,通常使用滚筒筛过滤大贝壳和杂质,对于与砂等径的即粒径小于4.75mm的碎贝壳,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只能随砂一起脱氯离子并混杂使用。所以现有淡化砂设备仅能脱氯离子、脱泥和除大于0.75MM的贝壳和其他杂质。淡化海砂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砂品质,对原砂来料要求苛刻。
[0003]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
[0004]贝壳的表观密度(比重)为2.77kg/m3,砂的表观密度(比重)为2.62kg/m3,二者比重非常接近,采用离心、振荡、浮选等常规选矿方法和泥沙旋流分离方法,分离效果差,若淡化海砂中碎贝壳的含量难以降低,若于混凝土中,容易令混凝土生成裂缝,导致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以及使用方法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包括:
[0007]预混合组件,与外部供料器相接;
[0008]干涉分离组件,所述干涉分离组件包括上发生器、下发生器,下发生器侧面设有接入外部水源的第一输入管;
[0009]干涉反应机构,连接上发生器与下发生器,所述干涉反应机构包括上模件、下模件,所述上模件与下模件之间设有干涉腔,所述上模件与下模件侧面设有接入口,所述接入口与预混合组件相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干涉腔中滑动安装有U槽板,所述U槽板开口端朝向干涉腔内部,且所述U槽板外侧面与干涉腔内侧面贴合。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下发生器内部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下方输入口高度低于第一输出管的输入口高度所述下发生器下方设有锥形筒,所述锥形筒下方设有间歇性启闭的排料阀。
[0012]作为优选,所述预混合组件包括输入模件、输出模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输入模件与输出模件的混合管,所述输入模件内部具有圆柱槽,所述圆柱槽圆心出外接有用于输入砂壳的第二输入管,所述圆柱槽环面外接有用于输入水流的第三输入管。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上发生器内部设有存置腔,所述存置腔中间垂直设置有上涌管,所述上涌管下方与干涉反应机构相连接,所述上发生器上方嵌装有节流杆,所述节流杆插入上涌管内部,且所述节流杆与上涌管之间具有流通环道。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干涉分离的方式对海砂与贝壳进行分离,通过下发生器导入第一分离要素带压水流,通过预混合组件对海砂与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导入第二分离要素带压砂水混合液,两个要素进入干涉分离模块中,产生干涉冲击,带压水流流速较高能够冲散带压砂水混合液,并在同等冲击力下,通过砂水混合液中具有不同受力面的贝壳与海砂,能够令贝壳受力上升,海砂逐渐沉降,下发生器能够对海砂进行收集,上发生器能够对带贝壳的水流进行收集,进而实现高质量分离,能够最大化降低淡化海砂中碎贝壳的含量,进而在用于混凝土中,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生成裂缝,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干涉反应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3为干涉反应机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壳水分离组件组合示意图。
[0020]图5为壳水分离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下发生器侧视图。
[0022]图7为下发生器剖面示意图。
[0023]图8为上发生器侧视图。
[0024]图9为上发生器剖面示意图。
[0025]图10为预混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输入模件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为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的模块图。
[0028]图13为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方法的步骤图。
[0029]图中:
[0030]上发生器

1、第一输出管

11、上涌管

12、节流杆

13;
[0031]下发生器

2、第一输入管

21、导流管

22、锥形筒

23、排料阀

24;
[0032]干涉反应机构

3、上模件

31、下模件

32、接入口

33、U槽板

34;
[0033]壳水分离组件

4、分离锥筒

41、连接管

42;
[0034]输入模件

51、输出模件

52、混合管

53、第二输入管

54、第三输入管

55。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实施例
[0039]如附图1至附图13所示:
[004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包括:干涉分离组件,所述干涉分离组件包括上发生器1、下发生器2,所述上发生器1侧面设有第一输出管11,下发生器2侧面设有第一输入管21;预混合组件,用于形成砂水混合液;干涉反应机构3,连接上发生器1与下发生器2,所述干涉反应机构3包括上模件31、下模件32,所述上模件31与下模件32之间设有干涉腔,所述上模件31与下模件32侧面设有接入口33,所述接入口33用于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混合组件,与外部供料器相接;干涉分离组件,所述干涉分离组件包括上发生器、下发生器,下发生器侧面设有接入外部水源的第一输入管;干涉反应机构,连接上发生器与下发生器,所述干涉反应机构包括上模件、下模件,所述上模件与下模件之间设有干涉腔,所述上模件与下模件侧面设有接入口,所述接入口与预混合组件相连接。2.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发生器内部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下方输入口高度低于第一输出管的输入口高度,所述下发生器下方设有锥形筒,所述锥形筒下方设有间歇性启闭的排料阀。3.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腔中滑动安装有U槽板,所述U槽板开口端朝向干涉腔内部,且所述U槽板外侧面与干涉腔内侧面贴合。4.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发生器内部设有存置腔,所述存置腔中间垂直设置有上涌管,所述上涌管下方与干涉反应机构相连接,所述上发生器上方嵌装有节流杆,所述节流杆插入上涌管内部,且所述节流杆与上涌管之间具有流通环道。5.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发生器侧面的第一输出管另一端设置有壳水分离机构,所述壳水分离组件包括两个高低错位设置的分离锥筒,两个所述分离锥筒之间设有连接管。6.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砂碎贝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宏伟林茂
申请(专利权)人:冯宏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