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及高速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88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及高速马达,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安置腔、设于壳体并位于安置腔外沿的增压风道,所述安置腔内安装有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连接有扇叶,所述马达组件驱动扇叶朝增压风道吹风,增压风道包括进入区、增压区、及卸压区,所述扇叶将风导向依次经过进入区、增压区、和卸压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增压区增压后,通过扇叶施加压力,减缓扇叶气流与风道扰流片之间高速气流的风噪,再由泄压区高速排出增压区内空气,控制流量增加风速的方式降低由扇叶产生的风噪。式降低由扇叶产生的风噪。式降低由扇叶产生的风噪。

A pressurization structure of the boundary layer of the air duct in the motor and a high-speed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及高速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马达
,特别是涉及一种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及高速马达。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速马达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更高的要求,如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高速恒功率、调速范围宽等,高速风机其性能好、效率高、可靠性高等特点,在高档家用电器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现有高速风机马达工作时的转速非常高(转速高达100000rpm以上),因此对转子动平衡精度要求很严格。在高速马达应用到高速风机上使用时,需要增压来提升吹风效果,故可针对现有的高速马达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经过增压区增压后,通过扇叶施加压力,减缓扇叶气流与风道扰流片之间高速气流的风噪,再由泄压区高速排出增压区内空气,控制流量增加风速的方式降低由扇叶产生的风噪的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及高速马达。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安置腔、设于壳体并位于安置腔外沿的增压风道,所述安置腔内安装有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连接有扇叶,所述马达组件驱动扇叶朝增压风道吹风,增压风道包括进入区、增压区、及卸压区,所述扇叶将风导向依次经过进入区、增压区、和卸压区。
[0005]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所述安置腔与增压风道均一体成型于壳体。
[000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置腔设有安置槽和导风槽,所述马达组件安装于安置槽,所述扇叶位于导风槽。
[000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增压风道环向设有多个的螺旋叶片,多个的螺旋叶片将增压风道分隔形成风槽。
[000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进入区位于导风槽的外沿,所述进入区的外径尺寸大于增压区的外径尺寸。
[000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增压区靠近卸压区设有增压附面层。
[00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增压附面层为弧形环、并一体成型于增压区。
[00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马达组件包括安装于安置腔的定子模组、设于定子模组内的转子模组、及连接于转子模组的转轴模组,所述转轴模组与扇叶连接。
[00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扇叶包括连接部及环向设于连接部的环向叶片,所述环向叶片朝向增压风道吹风。
[0013]一种高速马达,包括所述的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相比现有的高速马达,本技术将增压风道分为三个区域,通过马达组件驱动
扇叶朝向增压风道吹风,依次经过进入区、增压区、和卸压区,由于卸压区的风口小于进入区的风口,经过增压区增压后,通过扇叶施加压力,减缓扇叶气流与风道扰流片之间高速气流的风噪,再由泄压区高速排出增压区内空气,控制流量增加风速的方式降低由扇叶产生的风噪,整体结构可靠,增压强度高。具体是,设置了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安置腔、设于壳体并位于安置腔外沿的增压风道,所述安置腔内安装有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连接有扇叶,所述马达组件驱动扇叶朝增压风道吹风,增压风道包括进入区、增压区、及卸压区,所述扇叶将风导向依次经过进入区、增压区、和卸压区。经过增压区增压后,通过扇叶施加压力,减缓扇叶气流与风道扰流片之间高速气流的风噪,再由泄压区高速排出增压区内空气,控制流量增加风速的方式降低由扇叶产生的风噪,整体结构可靠。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安置腔2、安置槽21、导风槽22、增压风道3、进入区31、增压区32、增压附面层321、卸压区33、螺旋叶片34、马达组件4、定子模组41、转子模组42、转轴模组43、扇叶5、连接部51、环向叶片5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2]如图1~图2所示,一种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安置腔2、设于壳体1并位于安置腔2外沿的增压风道3,所述安置腔2内安装有马达组件4,所述马达组件4连接有扇叶5,所述马达组件4驱动扇叶5朝增压风道3吹风,增压风道3包括进入区31、增压区32、及卸压区33,所述扇叶5将风导向依次经过进入区31、增压区32、和卸压区33。
[0023]壳体1为一体成型,所述安置腔2与增压风道3均一体成型于壳体1,采用一体设计的结构,成型效果好,一体性强,制造成本低。
[0024]安置腔2设有安置槽21和导风槽22,所述马达组件4安装于安置槽21,所述扇叶5位于导风槽22,设置安置槽21和导风槽22配合,方便马达组件4和扇叶5的安装,结构安装方便,稳定可靠。
[0025]增压风道3环向设有多个的螺旋叶片34,多个的螺旋叶片34将增压风道3分隔形成
风槽,设置多个螺旋叶片34分隔形成的风槽,实现螺旋出风,出风效率高。
[0026]进入区31位于导风槽22的外沿,所述进入区31的外径尺寸大于增压区32的外径尺寸,方便将风导入到内部,导风效率高,结构稳定可靠。
[0027]增压区32靠近卸压区33设有增压附面层321,进一步改进为,增压附面层321为弧形环、并一体成型于增压区32,通过增压附面层321起到气体增压作用,提升气体的增压效果,稳定可靠。
[0028]马达组件4包括安装于安置腔2的定子模组41、设于定子模组41内的转子模组42、及连接于转子模组42的转轴模组43,所述转轴模组43与扇叶5连接,整体结构简单,实现定子和转子配合形成电机的结构。
[0029]扇叶5包括连接部51及环向设于连接部51的环向叶片52,所述环向叶片52朝向增压风道3吹风,环向叶片52旋转时形成的叶片结构,结构可靠。
[0030]一种高速马达,采用以上结构的高速马达,实现高速吹风,结构可靠。
[0031]本技术将增压风道3分为三个区域,通过马达组件4驱动扇叶5朝向增压风道3吹风,依次经过进入区31、增压区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安置腔、设于壳体并位于安置腔外沿的增压风道,所述安置腔内安装有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连接有扇叶,所述马达组件驱动扇叶朝增压风道吹风,增压风道包括进入区、增压区、及卸压区,所述扇叶将风导向依次经过进入区、增压区、和卸压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所述安置腔与增压风道均一体成型于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腔设有安置槽和导风槽,所述马达组件安装于安置槽,所述扇叶位于导风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内风道附面层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风道环向设有多个的螺旋叶片,多个的螺旋叶片将增压风道分隔形成风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内风道附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景辉林进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蓝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