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878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属于挤出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挤出模具分流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包括机头外筒和水平设置的模芯,所述机头外筒套设于所述模芯的外周面,该机头外筒顶部具有进料孔,所述模芯表面具有分料槽且分料槽与所述进料孔相对,该模芯表面还具有两个自上而下倾斜设置且与模芯的出料端连通的分流通道,两所述分流通道对称布置于模芯的径向两侧且分流通道的上端均与所述分料槽连通,且该分流通道与分料槽的接合处均呈缩口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两侧分流的差异过大,提高分流均匀效果。匀效果。匀效果。

An extrusion die structure with distributing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挤出模具
,涉及一种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挤出机是依靠螺杆旋转产生的压力及剪切力,能使得物料可以充分进行塑化以及均匀混合,通过口模成型。挤出机是化工生产的常见设备,其中胶管挤出机为一种可以挤出胶管的挤出机,现有的胶管挤出机由于其挤出头没有很好的分流,导致挤出的产品厚度不一,影响整体产品品质。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07920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双层管挤出机模芯,所述模芯包括内模芯和外模芯,所述内模芯套接在所述外模芯内,所述外模芯外壁设有第一浇口,所述内模芯外壁设有第二浇口,所述外模芯设有用于所述内膜芯进料的进料孔,所述外内模芯外壁均设有相同形状的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若干个主流道和对所述主流道再分流的若干个支流道,所述主流道为大致分布均匀的弧形,所述支流道出口端互相连通。
[0004]上述结构可实现分流效果,但在使用时流料常会向某一主流道分流过多,影响分流均匀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流料的均匀程度。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包括机头外筒和水平设置的模芯,所述机头外筒套设于所述模芯的外周面,该机头外筒顶部具有进料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表面具有分料槽且分料槽与所述进料孔相对,该模芯表面还具有两个自上而下倾斜设置且与模芯的出料端连通的分流通道,两所述分流通道对称布置于模芯的径向两侧且分流通道的上端均与所述分料槽连通,且该分流通道与分料槽的接合处均呈缩口状。
[0008]机头外模和模芯配合可形成供外管层流料流动的空间,并在模芯的出料端使流料与管件结合成型,进料孔用于不断供料;通过在进料孔下端设置正对的分料槽,并设置两条向下倾斜且对称的分流通道与分料槽连通,使分流通道与分料槽的接合处均呈缩口状,这样对于不断自进料孔进入分料槽的流料可分别进入不同的分流通道内,而由于缩口结构的存在,对两分流通道的流量均进行限制,即若流至同一处分流通道的流料较多时会使该侧的压力增加速度更快,进而会使朝另一侧流动,进而避免两侧分流的差异过大,提高分流均匀效果进而保证流料的均匀程度。
[0009]在上述的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中,所述分料槽和所述分流通道靠近模芯的出料端一侧的内壁均经过弧面过渡处理。流料的总体流动方向是朝向模芯的出料端的,这样利于使流料可顺畅持续朝外流出,避免形成在死角形成积料影响后续产品质量。
[0010]在上述的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中,所述机头外筒与所述模芯之间具有环形的流料腔,所述分料槽和所述分流通道均与所述流料腔连通。这样确保流料有效填充整个模芯的外周,使出料均匀。
[0011]在上述的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中,所述进料孔下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分料槽沿模芯轴线的宽度尺寸。这样进料孔的下端落至分料槽的范围内,以实现分流效果,避免自进料孔流出的高压流料直接沿分料槽外的模芯表面流动而影响分流效果。
[0012]在上述的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中,所述模芯的外周面具有绕周向布置的凸环,所述凸环位于所述分料槽所在位置与模芯的出料端之间,该凸环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机头外筒内腔的径向尺寸。这样凸环可对流至该处的流料形成约束使流料能自下而上逐渐填充分流流道内的空间,使流至出料口的流料均匀,保证产品质量。
[0013]在上述的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中,所述凸环有三个以上且沿模芯的轴向间隔布置,位于最外端的两所述凸环之间的其它凸环上具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缺口。这样利于使通过凸环的流料压力更均匀,同时流料能通过缺口流动,利于降低凸环间流料的流动阻力。
[0014]在上述的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中,所述机头外筒的出口端固连有同心布置的环形口模,所述环形口模套设于模芯的外围,该环形口模的顶部具有竖向连通的标记料孔,所述标记料孔下端与模芯正对。这样用于标记管件的流料可自标记料孔进入与管件结合,实现对产品的稳定标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16]本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通过在进料孔下端设置正对的分料槽,并设置两条向下倾斜且对称的分流通道与分料槽连通,使分流通道与分料槽的接合处均呈缩口状,这样对于不断自进料孔进入分料槽的流料可分别进入不同的分流通道内,而由于缩口结构的存在,对两分流通道的流量均进行限制,即若流至同一处分流通道的流料较多时会使该侧的压力增加速度更快,进而会使朝另一侧流动,进而避免两侧分流的差异过大,提高分流均匀效果进而保证流料的均匀程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0]图中,1、机头外筒;11、进料孔;
[0021]2、模芯;21、分料槽;22、分流通道;23、凸环;231、缺口;24、出料端;
[0022]3、流料腔;
[0023]4、环形口模;41、标记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5]如图1

3所示,本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包括机头外筒1和水平设置的模芯2,机头外筒1套设于模芯2的外周面,该机头外筒1顶部具有进料孔11,进料孔11下端正对的模芯2
表面具有分料槽21,该模芯2表面还具有两个自上而下倾斜设置且与模芯2的出料端24连通的分流通道22,两分流通道22对称布置于模芯2的径向两侧且分流通道22的上端均与分料槽21连通,且该分流通道22与分料槽21的接合处均呈缩口状。机头外模和模芯2配合可形成供外管层流料流动的空间,并在模芯2的出料端24使流料与管件结合成型,进料孔11用于不断供料;通过在进料孔11下端设置正对的分料槽21,并设置两条向下倾斜且对称的分流通道22与分料槽21连通,使分流通道22与分料槽21的接合处均呈缩口状,这样对于不断自进料孔11进入分料槽21的流料可分别进入不同的分流通道22内,而由于缩口结构的存在,对两分流通道22的流量均进行限制,即若流至同一处分流通道22的流料较多时会使该侧的压力增加速度更快,进而会使朝另一侧流动,进而避免两侧分流的差异过大,提高分流均匀效果进而保证流料的均匀程度。作为优选,分料槽21和分流通道22靠近模芯2的出料端24一侧的内壁均经过弧面过渡处理。流料的总体流动方向是朝向模芯2的出料端24的,这样利于使流料可顺畅持续朝外流出,避免形成在死角形成积料影响后续产品质量。机头外筒1与模芯2之间具有环形的流料腔3,分料槽21和分流通道22均与流料腔3连通。这样确保流料有效填充整个模芯2的外周,使出料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包括机头外筒(1)和水平设置的模芯(2),所述机头外筒(1)套设于所述模芯(2)的外周面,该机头外筒(1)顶部具有进料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2)表面具有分料槽(21)且分料槽(21)与所述进料孔(11)相对,该模芯(2)表面还具有两个自上而下倾斜设置且与模芯(2)的出料端(24)连通的分流通道(22),两所述分流通道(22)对称布置于模芯(2)的径向两侧且分流通道(22)的上端均与所述分料槽(21)连通,且该分流通道(22)与分料槽(21)的接合处均呈缩口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槽(21)和所述分流通道(22)靠近模芯(2)的出料端(24)一侧的内壁均经过弧面过渡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外筒(1)与所述模芯(2)之间具有环形的流料腔(3),所述分料槽(21)和所述分流通道(22)均与所述流料腔(3)连通。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华丽徐军标郭兵苏迁杨颖婷张航媛
申请(专利权)人:公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