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京风专利>正文

一种转炉煤气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282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9:59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转炉煤气除尘系统,按照气体流向,依次串联设置有转炉、蒸发冷却器、电除尘器,电除尘器另一端通过切换站分别与煤气柜以及放散烟囱相连;还包括精除尘器,精除尘器设置于切换站与放散烟囱之间,精除尘器包括喷淋部和管束除尘部;管束除尘部还包括深度清洗部,深度清洗部包括空心U形管,还包括设置于空心U形管上端的第一环形空心管、设置于空心U形管下端的第二环形空心管,液体进入空心U形管后,分别从第一环形空心管的第一出液口、第二环形空心管的第二出液口流入除尘管。本申请主要针对转炉非回收期时的烟气,在切换站与放散烟囱之间设置精除尘器,转炉一次除尘烟气进入精除尘器,经过高效过滤除尘后,使得烟气达标排放。标排放。标排放。

A dedusting system for converter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煤气除尘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除尘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转炉煤气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铁行业转炉炼钢一次除尘普遍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前者以OG法为代表,采用双级文丘里湿法来捕集转炉烟气中的粉尘。后者以LT法为代表,采用干式电除尘器捕集转炉烟气中的粉尘,其中LT干法核心为电除尘器。
[0003]随着对钢铁行业环保要求日趋严格,采用LT法的转炉炼钢已经难以满足新的环保指标要求,部分烟尘(如溅渣、补炉、兑铁等)在电除尘器内无法收集,造成冶炼周期内烟囱阶段性的冒黄烟,这部分黄烟依靠电除尘器本体处理难度较大。
[0004]现有技术中的除尘设备,例如使用管束式除尘装置,基于离心力分离的气液分离器,利用旋转气流的离心作用,将气流中夹带的液滴甩向壁面周围,烟气中的细小液滴、细微粉尘颗粒、气溶胶等微小颗粒物互相碰撞团聚凝聚成大液滴,大液滴再被气旋筒表面液膜捕获,从而实现与气相分离而脱除。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利用安装于管束中心的冲洗水管上开设的喷洒头对管束内进行清洗,但是上述结构的清洗能力有限,清洗不彻底会影响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更严重的尘粒会堵塞管束使其无法工作只能人工拆卸进行内部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转炉煤气除尘系统,按照气体流向,依次串联设置有转炉、蒸发冷却器、电除尘器,所述电除尘器另一端通过切换站分别与煤气柜以及放散烟囱相连;
[0006]还包括精除尘器,所述精除尘器设置于所述切换站与放散烟囱之间;所述精除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喷淋部和管束除尘部,所述管束除尘部包括若干除尘管,所述除尘管内设置中心轴和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均匀分布在中心轴和除尘管内壁的环状空间内,所述中心轴侧壁开设有喷洒头;
[0007]所述管束除尘部还包括深度清洗部,所述深度清洗部设置于除尘管上方,所述深度清洗部包括空心U形管,空心U形管两条直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深度清洗部还包括设置于空心U形管上端的第一环形空心管、设置于空心U形管下端的第二环形空心管;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下端开设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内侧壁开设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环形空心管上端开设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环形空心管内侧壁开设第二出液口,液体进入空心U形管后,分别从第一环形空心管的第一出液口、第二环形空心管的第二出液口流入除尘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空心管的内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内侧壁的底端,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内侧壁下端向内侧倾斜设置,以形成第一挡流部;
[0010]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空心管内侧壁的底端,所述第二环形空心管内侧壁下端向内侧倾斜设置,以形成第二挡流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深度清洗部还包括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的下端,从第一出液口流出的液体经过第一导流部流向除尘管;所述第二导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空心管的下端,从第二出液口流出的液体经过第二导流部流向除尘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部为第一空心管,所述第一空心管上端与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内侧壁底端相连;所述第二导流部为第二空心管,所述第二空心管上端与第二环形空心管内侧壁底端相连。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心管的直径小于第二空心管的直径,所述第二空心管外壁贴合除尘管内壁设置,所述第一空心管位于所述环状空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空心U形管的弯管处设置有进液口。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转炉顶部通过汽化冷却通道与蒸发冷却器相连,电除尘器远离所述蒸发冷却器的一端通过风机与切换站相连,所述切换站包括并联的回收钟型阀和放散钟型阀,所述回收钟型阀远离风机的一端通过煤气冷却器与煤气柜相连,所述放散钟型阀远离风机的一端通过精除尘器与放散烟囱相连。
[0016]进一步的,所述喷淋部包括主管道、若干与主管道相连通的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设置于壳体中,所述分支管道设置于管束除尘部的下方,所述分支管道的下端设置有喷淋头。
[0017]进一步的,壳体下端设置有进气口,在进气口下端设置有储水箱,所述进气口与储水箱之间还设置有过滤板,所述主管道远离分支管道的一端与储水箱相连通。
[001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申请主要针对转炉非回收期时的烟气,在切换站与放散烟囱之间设置精除尘器,转炉一次除尘烟气进入精除尘器,经过高效过滤除尘后,使得烟气达标排放;
[0020]2、本申请在除尘管上方设置深度清洗部与除尘管中设置的喷洒头配合实现除尘管的深度清洗,深度清洗部的结构实现由空心U形管进入的清洗液分别向上从第一环形空心管流出、向下从第二环形空心管流出,首先两个环形空心管的设置更好的与圆形除尘管配合一方面不会影响气体的正常流出,另一方面流出的液体360
°
流向除尘管,清洗更全面、彻底;其次两个环形空心管具有高度差,流出的清洗液依次作用于除尘管使得冲洗更彻底,有利于提高清洁效率;
[0021]3、本申请结构设置简单,利用一个U形管就可以实现一整排的除尘管的清洗,且多个零部件通过一个U形管就可以简单安装,有效节约安装空间;
[0022]4、本申请通过调节两个环形空心管的尺寸,使得两个环形空心管流出的清洗液分别作用于除尘管的不同位置,使得除尘管内壁以及旋流叶片均得到有效清洁;
[0023]5、本申请中第一挡流部和第二挡流部的设置,为流出的液体提供挡流作用,使得液体都向下流,提高对除尘管的清洗效率;
[0024]6、本申请中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的作用使得流出的液体顺着导流部流下,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进一步提高对除尘管的清洗效率;另外导流部也可以为环形空心管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
[0025]7、本申请通过导流部的尺寸位置,也可以实现流出的液体作用于除尘管的不同位置,提高清洗效果;
[0026]8、本申请进入精除尘器的气体依次经过喷淋部和管束除尘部,喷淋部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分支管道,且每个分支管道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多层同步进行除尘,大大提高了除尘效果;
[0027]9、本申请中通过设置过滤板将尘粒拦截,液体流入储水箱可以实现液体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转炉煤气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申请中精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申请中管束除尘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申请中除尘管与深度清洗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煤气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按照气体流向,依次串联设置有转炉、蒸发冷却器、电除尘器,所述电除尘器另一端通过切换站分别与煤气柜以及放散烟囱相连;还包括精除尘器,所述精除尘器设置于所述切换站与放散烟囱之间;所述精除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喷淋部和管束除尘部,所述管束除尘部包括若干除尘管,所述除尘管内设置中心轴和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均匀分布在中心轴和除尘管内壁的环状空间内,所述中心轴侧壁开设有喷洒头;所述管束除尘部还包括深度清洗部,所述深度清洗部设置于除尘管上方,所述深度清洗部包括空心U形管,空心U形管两条直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深度清洗部还包括设置于空心U形管上端的第一环形空心管、设置于空心U形管下端的第二环形空心管;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下端开设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内侧壁开设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环形空心管上端开设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环形空心管内侧壁开设第二出液口,液体进入空心U形管后,分别从第一环形空心管的第一出液口、第二环形空心管的第二出液口流入除尘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煤气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空心管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煤气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内侧壁的底端,所述第一环形空心管内侧壁下端向内侧倾斜设置,以形成第一挡流部;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空心管内侧壁的底端,所述第二环形空心管内侧壁下端向内侧倾斜设置,以形成第二挡流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煤气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清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京风董敏敏张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汤京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